秋季,這些氣象災害需防範

金秋時節,秋高氣爽。秋季,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減少、風和日麗、溫溼宜人。儘管如此,也不排除出現災害性天氣的可能,防災減災仍不容忽視。本期盤點秋季常見的氣象災害,梳理各類災害防範知識,以供參考學習。

秋颱風

公式

颱風不只是夏季的產物,秋季颱風也“瘋狂”。據統計,常年約佔總數1/4以上的熱帶氣旋出現在秋季,由於秋季海洋的溫度依然很高,只要有合適的大氣環流形勢,如熱帶擾動和弱環境風場切變的存在,依然可以為形成颱風創造有利條件。

與盛夏時期的颱風相比,秋颱風的路徑和強度及其帶來的風雨更加充滿變數,讓人捉摸不定。歷年來西北太平洋的超強颱風在秋季生成的較多,防範秋颱風不容忽視。

防範措施:

1.及時收聽、收看或上網查閱颱風預警信息, 瞭解政府的行動對策,不要到颱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乘船出海。漁船及時回港避風。

2.處於可能受淹的低窪地區的人要及時轉移。特別是在農村,大風和暴雨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

3.關緊門窗,緊固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妥善處置花盆等。檢查電路、爐火、煤氣等設施是否安全。為防止玻璃被強風震碎傷人,可在窗戶玻璃上貼膜或用膠布、紙條貼成“米”字形狀。

4.幼兒園、學校應採取暫避措施, 必要時停課。露天集體活動或室內大型集會應及時取消,並做好人員疏散工作。

5.在臺風來臨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準備電筒、蠟燭等照明工具;儲備好飲用水、食物、藥品以及有關生活必需品等,以避免斷電停水後外出搶購。

秋霧

公式

我國秋季是大霧多發時節。大霧導致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給交通出行、電力通信、建築等方面帶來不利的影響和危害,對人體健康而言,也是一個可怕的“殺手”。

防範措施:

1.加強大霧監測和預報,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建立防霧應急機制。

2.儘量不要出行,不宜早起鍛鍊。

3.出門最好戴上口罩,減少汙染物的吸入。

4.駕駛人員應打開霧燈,控制車速,保持車距。發佈大霧紅色預警信號時,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要暫時封閉或停航。

華西秋雨

華西秋雨是我國西部地區氣候特點之一,它主要出現在四川、貴州、雲南、甘肅東部和南部、陝西關中和陝南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華西秋雨一般出現在9月至11月。

華西秋雨一般降雨持續時間長,可能導致局地出現內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雖然主汛期已經過去,但是防汛的弦仍要緊繃。

防範措施:

1.關注氣象預報信息和權威部門發佈的災情預報。

2.密切關注瞭解所在地的雨情、水情變化。

3.事先熟悉居住地所處的位置和山洪隱患情況。

4.確定好應急措施與安全轉移的路線和地點。

5.注意觀察是否有井水渾濁、地面突然冒渾水等爆發山洪泥石流的前兆,如有明顯前兆應迅速果斷地撤離現場。(中國應急管理報綜合整理)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