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蒙自過橋米線」PK「東坡肘子」

張小嫻說:“愛情從餐桌開始,也在餐桌上消逝。”正所謂“唯有美食與愛情不可辜負”,美食與愛情都可以讓人心情愉悅。辜負了美食,最後勢必會辜負愛情。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唯有七夕沒有約定俗成的民俗美食相伴,這讓俺們吃貨難免扼腕嘆息頓足捶胸:)為圓此缺憾特地發起#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快來選出你心中最適合浪漫七夕的民俗美食吧!

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蒙自過橋米線”PK“東坡肘子”

由大V發起的“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一下子戳中了網友的痛點,從投票結果看“蒙自過橋米線”和“東坡肘子”成為當紅辣子雞,蒙自過橋米線的票數是18021票,東坡肘子是15001票,而貴州的“戀愛豆腐果”和廣東的“老婆餅”卻應者寥寥,也有網友提出抗議為啥不把“提拉米蘇”作為選項之一,不過很快就被網友的口水淹沒了,因為這是七夕民俗美食評選,提拉米蘇雖然也有一定的愛情故事,但是不適合七夕的場景,“七夕最佳民俗美食”的PK已經進入白熱化。為何這兩道中華名小吃會備受熱捧呢,原來背後都有一段悽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蒙自過橋米線”裡的愛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清初某書生,雲南蒙自人,妻賢且慧,伉儷情深,有一幼子。書生性喜遊玩,妻憂道:“好男兒當讀書成名,夫終日遊樂,不思為家人爭氣耶!”夫感妻言,遂獨居南湖亭中,發奮攻讀。每日三餐,妻不計勞苦送往書齋,書生感銘於心,志益堅,日以繼夜,學業大進。妻喜,視書生日漸羸弱,悽然,覓食補強身之法。一日,妻備雞湯盛之以罐,又備米線、肉片為生作膳。幼子無知,戲將肉片擲於湯中,妻急,斥之,速將肉片撈起,視之已熟,嘗之味鮮,大喜。即提食攜兒送往書齋。但因終日勞碌,暈倒湖堤橋上,書生驚至,妻已醒。幸湯膳無損,視之,湯為浮油籠蓋,無一絲熱氣,疑湯已涼,但罐燙灼掌。奇之,問妻何故,妻詳道偶得之法。書生喟然:“賢妻每日過橋,此膳可稱為過橋米線。”後來,蒼天不負,書生考取功名,衣錦榮歸,被民間傳為佳話。從此,“過橋米線”不脛而走,竟成雲南名膳。

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蒙自過橋米線”PK“東坡肘子”

“蒙自過橋米線”就是這樣一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般神奇的存在,海碗表面看似波瀾不驚,沒有牛排一般誘人的滋滋聲、也沒有火鍋一樣翻滾的紅油,下面卻是高達95℃的雞湯,不明就裡者如果端起來碗就喝自然會被下面的隱藏的“火焰”燙得哇哇叫。熱烈而不張揚、含蓄又不低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就是蒙自過橋米線中的愛情故事。

蒙自過橋米線裡的愛情,溫婉賢惠的妻子、苦讀詩書的書生,有甜蜜有詩意,有榮華富貴也有意外驚喜,更多的則是平平淡淡才是真。這與當下時下動輒轟轟烈烈的愛情、死了都要愛的瘋狂相比更多了一份悠然從容和淡雅。

東坡肘子裡的愛情:蘇東坡與妻子的浪漫故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蒙自過橋米線”PK“東坡肘子”

這首詞是蘇軾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蘇東坡喜愛肥肉,而妻子王弗因一次燉肘子疏忽,讓肘子焦黃粘鍋,為掩蓋其焦味便用各種配料製成酸甜鹹辣的醬汁,澆在燉煮後的肘子上,卻意外的烹飪出肥嫩耙糯清香去膩的美味,併成為蘇東坡最為喜愛的幸福味道。一道味香天下的東坡肘子是蘇東坡與王弗十年浪漫歲月的見證,更是甘苦與共而留下的幸福味道。

“小軒窗,正梳妝”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動寫照。往時,不知有過多少次,愛妻在小軒中臨窗梳妝,詩人一旁懷著愉悅的心情觀看、欣賞,或許還指點評說呢。詩人抓住了這一具有典型特徵的生活片斷,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係和幸福生活的情景。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的“東坡肘子”就像蘇東坡與妻子的愛情一樣,走心的味道與令人沉醉的浪漫故事給了這道美味揚名天下數百年的理由。

最終到底是蒙自過橋米線還是東坡肘子勝出,成為“七夕節最佳民俗愛情美食”,將浪漫進行到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