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二十兩銀子能辦多大事?

西門塔爾637


銀兩對於貧苦農民來說,是稀罕物,而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絕對是一筆巨資,而對於清朝官員來說,正九品官員一年俸銀33兩,綠營正七品把總一年俸銀也才36兩,當然炭銀火耗養廉銀除外。

圖為清朝官銀,各地稅收統一鑄成,民間私用是殺頭大罪,由朝廷根據需要融化後鑄成普通銀兩在市面流通。

前幾年流向市面有個清末期的老房契顯示:1879年湖北地區白銀50兩能買175平的大宅子,一個知縣一年俸銀45兩,等於縣令幹一年即可買房,在這裡說房和收入還是很模糊,說點貼近生活的,時代無論怎麼變,人肯定離不開吃。

清朝銅錢,單位文,乾隆鼎盛時1兩銀子可換1000文銅錢,那時蔬菜2-3文錢一斤,水果6-8文錢一斤,清中後期後,1兩銀子可漲到5000文銅錢。

清朝乾隆年間物產最豐富,生活達到最巔峰,我們以乾隆朝最鼎盛為例,那時北京居民平均月收入2兩白銀,1兩銀子等於1000文銅錢,1兩銀子能買600斤大米,對比2018年的米價,最便宜的米2元一斤,換算出來清朝乾隆年間1兩銀子約等於現在1200人民幣。

圖為清朝後期銀幣。

所以一個知縣單論俸祿一年收入在54000元,一品大員單論年薪在21萬,這樣就有概念了,清朝普通妃子年俸300兩,月薪25兩,所以20兩是筆不小的錢,那20兩銀子就相當於24000元,這個錢可以是高薪族的月收入,也可以是一個普通百姓的年收入,甚至一個家庭年收入都沒有24000元,20兩放在現在也是筆錢。


圖文繪歷史


這得看這二十兩銀子處於哪任朝廷之下,從順治到宣統,清代銀兩購買力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大致清代銀子的價值變動分三個階段:

1、從順治到嘉慶十二年,164年。1兩銀子相當於制錢1000文上下。其中乾隆十年曾創造過1兩銀子等於720文左右的最低價。

2、嘉慶十三年到咸豐六年,49年。1兩銀子相當於制錢2000文上下,其中道光二十五年曾創造過1兩銀子等於2300文左右的最高價。

3、咸豐七年到宣統三年,55年。1兩銀子相當於制錢1100文上下。其中光緒三十一年以後,漲到1400文,最高到過2100文。

三個階段,對應白銀三個時期的購買力。

二階段>三階段>一階段。

說一個常識,商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其價格隨著貨幣價值的增長而降低,降低而增長。也就是說,一隻價值1000文的羊,在順治到嘉慶十二年間,值一兩銀子。在嘉慶十三年到咸豐六年間,值半兩銀子。在咸豐七年到宣統三年間,人家給你一兩銀子,你還得回找人家100文。

當然,商品本身的價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物價除了受貨幣影響外,還受供求關係、勞動生產率高低、技術變革、市場人為走向等因素影響。比如,乾隆年間的米價,每升約為34文左右(至此以後一直保持)。

以下用的是1升=1.5斤。一個正常人每天要攝取0.8斤左右的糧食。

乾隆年間,二十兩銀子可以買882斤米。足夠一個三口之家1年的口糧。

但在順治年間,米價約為每升8文左右。

二十兩銀子可以買3750斤米。足夠一個三口之家4年的口糧。

這是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的情況下銀子的購買力,屬於階段一。如果是階段二,一兩銀子會買到兩倍以上的糧食。也就是每升34文的糧食,二十兩銀子可以買1764斤。

說完食,再談談衣。(取平均值)

清代布匹價格變動,跟米價類似,都是時高時低。

乾隆年間的白布,一尺為25文左右。二十兩可以買20匹。(1匹等於四丈,一丈等於10尺。)

道光年間的白匹,一尺為45文左右。二十兩可以買22匹。

嘉慶年間的白布,一尺為65文左右。二十兩可以買15匹。

最後談談房價

中國曆代契約彙編考釋記載:

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興縣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當於某某街道)有一所樓房出售,該房臨街,下面兩間開店,上面兩間住人,樓後加蓋廂房一間,合計5間房,210兩。
乾隆十二年,北京內城西北角太平湖東(新街口),七間半85兩。

現在北京大興區的房價是四萬一平,像新街口這種黃金區域,十萬一平。之前《鐵齒銅牙紀曉嵐》上紀曉嵐說,一品大員的工資在每年180兩,相當於三百畝田的收入。最低的九品官33兩一錢。鄙人專門查了一下史料,竟然實際工資與電視劇相比如出一轍。說白了,二十兩銀子在當時的北京城,算是不小的一筆錢了。如果買房,足可以預付兩間房的先期款項。(一間房15平算)。

注意:清朝官員的工資,遠低於社會正常薪水的平均值。(這也是貪汙盛行的原因和政府實行養廉銀舉措的原因。)


王老四他大舅


首先我們先說明一個概念,貨幣價值不是固定的,會根據市場貨幣總流通量和商品總量不斷變化的。就比如在道光初年一兩銀子換一千文錢,道光二十年一兩白銀能換一千六百文錢,咸豐年間能換兩千文錢。

在《清會典》記載康熙乾隆年間10文錢能買1.5斤米,差不多6元左右,一兩銀子差不多600元,二十兩銀子差不多一萬二千元,在康熙乾隆年間,至於能辦多大事這需要根據問題所在地看,另外我們還要注意一個問題,一萬元在今天也許一個平方的房都買不到,但是在那個年代在京城城內也能買到二十平方左右的房子,

不同物品,不同年代價格也是不同的。

到了光緒年間,軍機處的記載,一石糧食一兩銀子,一石糧食大概100公斤,一公斤糧食在超市差不多4元附近,值人民幣400元,銀價價格下降了,可以肯定的是銅錢價值也下降了,另外《大清會典》中《戶部·俸餉》記載,親王年薪一萬兩銀子,君王五千,貝勒二千五,一品一百八十兩(年薪)合人民幣九萬,普通百姓每年收入也就二十兩銀子左右,合人民幣八千到一萬二附近。

所以這個問題中二十兩銀子,在清朝是絕大多數人家一整年的年收入了,至於能多大事則要看你是買房,還是買其他商品了。


玄坤


我國古代貨幣的幾兩單位相當多,每個朝代都不同。現在的白銀已經作為工業用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比較低;古代的農業產量低,在加上古代人們對於天災沒有什麼防禦措施,而現在農業技術發展很快,所以現在的糧食相對於古代會便宜很多。

我們就先以糧價來估算下,清朝1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

(我的夢想!)

清朝糧價

我們講清朝白銀換成人民幣的話,你就知道20兩銀子能辦什麼事了。

根據清朝軍機處史記,光緒15年直隸省順天府的糧價大概平均每石糧食是白銀一兩,按照清朝計量,1石=100斤計算,糧價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以得到以下平均值:

一兩白銀約值200元;

一枚銅錢(一文)約值0.2元。(清朝白銀)

所以我們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可以採用以下換算系統:

1兩黃金=1貫=10兩白銀=2000元人民幣

1兩白銀=1000文銅板=200元人民幣

1文錢銅板=0.2元人民幣

1石米=1兩白銀

清朝官員的俸祿

(清朝官員俸祿表)

清朝七品官員年俸祿約為45兩白銀,七品相當於現在的市級幹部,換成人民幣,就是年薪9000元;乾隆初年,捐官較為嚴重(捐官就是朝廷賣官給有錢人,明碼標價),捐一個道臺(現在的廳級幹部)需要13120兩白銀,也就是說,花260多萬人民幣可以買一個廳級幹部噹噹。

電視劇裡面常有古人動輒使用幾十兩幾百兩銀子,甚至還有人從口袋裡隨便拿出成百上千的銀票!

其實這是概率很低的,朋友們都被電視劇誤導了。

民國銀元“袁大頭”

古代中國銀子較為缺乏,銀子價格也很高。1兩銀子等於1000文銅錢(清朝初年)到3000銅板(道光以後)。而到清末,一斤豬肉只要20個銅板,1畝良田只要七、八兩白銀,如果那時有兩百兩銀子,那就是大款了,可以買上十幾畝良田了。

鴉片戰爭後,清朝賠款大量白銀,於是白銀和銅錢單價都上升了很多。平常老百姓也就是使用銅錢,很少用到白銀,許多老百姓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銀子。到了民國時期,銀元就開始流通了,也就是熟知的“袁大頭”。(值錢的袁大頭)

它的價值非常高,可以兌換180個銅板,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計算的話,1個“袁大頭”約值現在的35元人民幣。在加上生產力低下、當時糧食和日用品的下跌,綜合下來,1個“袁大頭”相當於現在的10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好點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10000個袁大頭,買一輛轎車大約1000個“袁大頭”。所以當時的袁大頭是很值錢的,根本就不會看到有人拿一個袁大頭買一個饅頭的情形。

什麼是銀票?

(銀票)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是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就可以隨便兌換的,而且用銀票兌換是需要兌換費的。大宗買賣的商人常用的上銀票,既方便又安全,不用攜帶大量的白銀現銀。但是一般老百姓和官員基本上是用不到的,即使你拿出銀票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因為銀票的流通程度比現在的個人支票很不如,電視裡面都是騙人的!



牛耳歷史


我們以康熙時的物價來看,看20兩大概能買到什麼東西:

1、2500斤-3000斤大米(甚至更多,因為康熙時的米價最便宜)

2、350斤牛肉

3、300斤羊肉

以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日開銷大概在40文錢(1兩等於1000文,正規來算),20兩可以維持生活一年多了。

金庸的祖上查慎行曾經記了一個事,他說,付給轎伕工資是1兩,轎伕就相當於現在所說的私人司機了,司機工資才1兩。

而一個織工,一個月工資是1兩4錢(算是高級職工的工資)

一個官員的收入,以巡撫為例,也就是省長啦,年收入是120兩左右。

到了清後期,物價上漲,20兩能幹的事情就不多了。


萬畝福田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看到後我忍不住想回答一下,凡事跟金錢有關的話題,大家總是非常感興趣,尤其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裡面的人出手似乎都很大方,動不動就從袖子裡拿出銀子,今天就來說說清代二十兩能辦多大事?

由於不同時期的物價和購買力是不同的,我們先來看看清朝時期一兩銀子能幹些什麼?

為了公平起見,我們選擇乾隆時期來換算一下。因為經過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乾隆時期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說實現了安居樂業。

乾隆年間,京城一個普通百姓每月大概收入在2兩銀子左右,茶館裡一個跑堂的夥計每月差不多能賺1兩,也就是說清代的20兩是一個正常家庭的年收入。

清朝1兩白銀大約是1000文銅錢,當時10文錢正好買一升大米,而一升就是現在的1.5斤,因此一兩銀子能夠買150斤大米,大概相當於現在的300塊錢左右。不過清朝時期的物價和現在天壤之別,因此一兩銀子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大開銷。

清朝時期在京城鬧市租一個半畝的四合院,每月租金大概才一兩多銀子,乾隆十三年,京城一間瓦房大概是15—18兩銀子,也就是說有20兩銀子足夠買一間房子,而且還是京城的房子。

綜上所述,清朝乾隆時期,一個普通百姓奮鬥一年,大概能收入20—30兩,一年就能為自己置辦房產了,因此二十兩在當時價值還是很高的。


讀史知天下


古代以16兩一斤算,20兩既相當於現在1.25斤。

清代1000~1200文=一兩銀子



我們看看《中國通史》列舉乾隆嘉靖年農業短工每天收入30文,每月最少也有130文,既0.13兩銀子。

20兩銀子將近於短工13年累加的收入。

戴逸先生曾作《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記:乾隆時期,中等農戶,年收入約為32兩銀子。

20兩銀子相當於將近中等農戶將近8個月的收入。

但是,乾隆時期,一兩銀子為1000文,到了嘉靖則為1200文,逐年遞增。

我們再來看看乾隆嘉靖時期物價看20兩銀子能幹多大事兒。

大米:10文/斤(20兩能買2000斤大米)

豬肉等、油:50~80文/斤(20兩銀子能買250~400斤豬肉、油)

白菜1~3文/斤(20兩銀子能買6667~20000斤白菜)

做一身棉布衣服:300~400文(20兩能做50~66件棉布衣服)

做一身棉衣:600~800文(20兩銀子能做25~33件棉衣)

以上按照16兩為當今一斤折算可得。



我們在看當時一個縣官的俸祿一年45兩。當然,清朝為了讓官員不貪汙可不僅僅只有俸祿,還有養廉銀,它們為俸祿的25~60倍,既清代縣官一年收入加上養廉銀與俸祿約為1200兩銀子。

20兩銀子相當於清縣官員5天的收入。

20兩銀子折換成人民幣大約5000~6000元。


不書公子


清朝的銀兩並不是有著固定的購買力,在道光以前基本上能維持在1兩銀子兌換1000文銅板左右。到了道光以後,由於白銀外流,所以國內銀子減少,購買力相應的也就上升了,可以換到1600文銅板左右。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一兩銀子在30克左右,也就是說20兩銀子有600克左右。



清朝康乾時期20銀子能夠租40旱田,可以租10畝水田。

康乾時期一升米的價格是10文銅板左右。而20兩銀子相當於20000銅板,能夠買到2000升米,也就是20石糧食。(一石為10鬥,1鬥為10升)。這些糧食足夠一個4口之家3到4年的口糧。

乾隆時期的地方縣誌中有一些記載,一般南方江浙地區水系發達地帶的良田一畝地租金為2石左右,比如太湖周圍或者鄱陽湖周圍。

而到了北方的旱田一般租金為5鬥左右。



由此可以推算出來20兩銀子等於20石糧食,這20石糧食可以租水田10畝,旱田40畝。我是北方農村人,我們這邊前兩年一畝地租金大概在1000元左右,租40畝地也就是40000元錢。

到了清朝晚期,由於戰亂頻繁,糧食的價格也順勢而漲,所以銀子能夠買到的糧食也就變少了,而20兩銀子能夠租到了土地也就會變少。



20兩能夠買到20平房子

乾隆時期,北京內城新簾子衚衕(長安街南,新華門與和平門之間),四間瓦房要價70兩。

道光年間,天津人任秀坡花了200兩銀子,在北京買了一處四合院,之後花了350兩加蓋了一間門樓、7間房舍。過了幾年之後以600兩的價格出售了出去。



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房價大概就是1兩銀子一平方,如果是四合院這種高級住宅,相對來說要貴點。

20兩銀子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可以算是一筆不小的資金了,當時很多北京優秀的打工者,一個月的收入才有2兩銀子,其他地區更是可想而知。


我是越關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這是因為銀子的購買力在清代不同時期其實是有不小差別的。比如說1684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購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0.87兩。而1800年,也就是嘉慶五年,同樣購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1.98兩,翻了一倍多。而到了1898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四年,同樣購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2.42兩。可以見到,清代銀子的購買力是一直在下降的。回到我們的問題的話,也就是說,清初20兩銀子能辦的事情,到晚清應該需要50兩銀子才能辦下來。

再說說單一時期的物價吧。

以道光二十一年,也就是1841年的物價而言,當時北京城內,買一石的大米需要銀子2.27兩。而當時一斤肉要20文。一斤魚要54文。烤鴨一套要500文。優質門簾一掛要1000文。一部《朱子全書》要4000文。一雙尖靴要2500文。一斤醃肉要100文。一斤豬油要140文。而當時1兩銀子可以換1434文錢。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換算一下。不過大致結論是,在清代,相對於生活必需品而言,書、帖等文化用品的價格極高,可見當時價格比例和我們今日有很大區別


橘玄雅


問答裡一堆似是而非的答案,又是換成大米又是換成房子來計算的,真夠扯淡了。真實史料有過記載,清末獄卒月銀2兩2錢,其實就是個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相當於現在我們月收入2000~~2500的樣子,那麼20兩銀子就合3萬塊錢左右,不會有多大偏差。以後討論這個銀子的價值問題,千萬別再用什麼大米白麵來換算了,真的不靠譜。明明有很多民間和官方的工資標準,對比一下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