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詞牌 採桑子名C部8

《採桑子》----詞牌 採桑子名C部8

唐《教坊記》載,《採桑子》即古相和歌中的《採桑曲》。沈約《宋書·樂志》曰:“相和,漢舊曲也,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即歌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絃樂器相應和,並由此而得名相和歌。據《晉書·樂志》載相和歌的前身稱為徒歌,也就是清唱無伴奏的民歌。徒歌進一步發展,又成為清唱加幫腔的形式,稱做但歌。但歌的進一步發展形成現在說到的相和歌。《樂府·古題要解》載:“樂府相和歌,並漢世街陌謳謠之詞。”謠指的就是徒歌;謳指的就是但歌。

《採桑子》——詞牌 採桑子名C部8

後人因唐教坊曲有《楊下采桑》,又有大麴《採桑》,故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調。《採桑子》的詞牌名來源於此。

《白香詞譜》記載:據《詞律》中《醜奴兒》註釋:“全唐詩作《採桑子》,為唐教坊大麴,又名《採桑》、《楊下采桑》;南卓《揭鼓錄》叫《涼下采桑》;馮正中改名為《羅敷豔歌》,李後主定名為《採桑子令》;宋初時都叫《採桑子》,而陳無己取名為《羅敷媚》,只有黃山谷名將該詞叫《醜奴兒》(得意許多時)。至於《採桑》、《羅敷》等名,則都是取義於《古樂府》中的《陌上桑》。”

添字者名《添字採桑子》、《添字醜奴兒》、《戰掉醜奴兒》。還有其它名字:《醜奴兒令》、《轉調醜奴兒》、《伴登臨》、《戰掉醜奴》、《添字醜奴兒》、《攤破醜奴兒》、《羅敷歌》、《羅敷媚歌》、《忍淚吟》、《苗而秀》、《醉夢迷》等。《詞譜》以和凝“蝤蠐領上河梨子”一首為正體,以宋李清照“窗前誰種芭蕉樹”詞和宋朱淑真“王孫去後無芳草”詞為別體。

唐詞未發現這個調,始見於五代詞人。

南唐後主李煜《採桑子》亦名《採桑子令》。

《採桑子》——詞牌 採桑子名C部8

宋黃庭堅《醜奴兒》:“夜來酒醒清無夢,愁倚闌干。露滴輕寒。雨打芙蓉淚不乾。佳人別後音塵悄,消瘦難拼。明月無端。已過紅樓十二間。”此詞按律既是《採桑子》,為什麼黃庭堅將《採桑子》作《醜奴兒》呢?從黃詞來看,黃庭堅“醜奴兒”三字應該只是該詞的題,後人誤將“醜奴兒”三字作為《採桑子》的別名。“醜”有怨義,《淮南子·說林》:“莫不醜於色”即是此義。從黃詞也可以看出此詞所述的就是“怨婦”。

《醜奴兒令》即《採桑子》,宋澤元校本《草堂詩餘》因黃庭堅“醜奴兒”詞而誤將李後主一首《採桑子》作《醜奴兒令》。

《羅敷媚》 源自漢樂府《陌上桑》漢光武帝劉秀的叔父劉良和採桑女秦羅敷的故事。因採桑女名秦羅敷,宋陳師道詞《羅敷媚》:“春風吹盡秋光照,瘦減初黃。改樣新妝。特地相逢只認香。南臺九日登臨處,不共飛觴。鏡裡伊傍。獨秀釵頭殿眾芳。”按律,此詞也是《採桑子》。

《羅效媚》查無詞例,恐是後人將《羅敷媚》誤筆為《羅效媚》所致。

南唐馮延巳作《羅敷豔歌》,也作《羅敷媚歌》。

宋賀鑄《羅敷歌》,按律即《採桑子》。

宋賀鑄《採桑子》,有“且伴登臨”句,因名《伴登臨》。

宋賀鑄《採桑子》,因起句有“吳都佳麗苗而秀”句,後人亦作《苗而秀》。

宋賀鑄《採桑子》,有“當時玉管朱弦句,忍淚重吟”句,因名《忍淚吟》。

宋賀鑄《採桑子》,有“一枕濃香醉夢迷” 句,故易《醉夢迷》。

《採桑子》——詞牌 採桑子名C部8

慢調《採桑子》名《採桑子慢》、 《醜奴兒慢》 、《醜奴兒近》 ,宋吳文英名《採桑子慢》,南宋蔡伸名《醜奴兒慢》,宋辛棄疾《醜奴兒近》。

添字體《採桑子》名,《添字採桑子》 ,金元詞人侯善淵將《添字採桑子》改為《轉調採桂枝》。

宋潘汾《採桑子慢》,詞首句作“愁春未醒”,故名《愁春未醒》。

馬鈺《戰掉醜奴兒》,注“本名《添字醜奴兒》”,即《添字採桑子》。

和凝《採桑子》為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體:

蝤蠐領上訶梨子。繡帶雙垂。椒戶閒時。競學摴蒲賭荔⊙○◎●○○● ◎●○○ ⊙●○○ ◎●○○◎●

枝。

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無事顰眉。春思翻教阿母⊙○⊙●○○● ⊙●○○ ⊙●○○ ⊙●○○◎●

疑。

《採桑子》——詞牌 採桑子名C部8

當然最為有名的還是辛棄疾的《醜奴兒近》,即《採桑子》: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採桑子》——詞牌 採桑子名C部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