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9月 5日,蘇繡大師李娥瑛去世,享年92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李娥瑛(1926年11月-2018年9月5日)蘇州木瀆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大師。1956年,首創雙面繡套針法,繡成第一幅單面《雙鯉魚圖》(由故宮博物院收藏)。1965年,首創尼龍綃作繡地、繡成雙面繡《蘑菇雲》,並研究成功綃地的裝裱方法,此後綃底推廣到全國、提高了雙面繡藝術效果。採用分繃合繡方法繡制《開國大典》,解決了刺繡大型作品不能合繃的難題。1977年,研究成功用一隻色線,以三種角度的絲理能產生不同的明暗反光得戳紗繡法。

9月 7日,相聲名家常寶華去世,享年88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常寶華(1930年12月-2018年9月7日),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1年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歷年來創作(包括合作)相聲、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國各報刊發表五十餘篇。授業徒弟包括:趙福玉、牛群、包長春等。

9月 7日,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去世,享年77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盛中國(1941年—2018年9月7日),男,祖籍江西臨川,出生於重慶。畢業於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中國小提琴演奏家。

盛中國5歲時,向父親行過拜師禮,開始練小提琴。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曾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

9月11日,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享年84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曲藝世家。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1979年5月1日,單田芳重返書壇。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9月13日,原中顧委委員林乎加去世,享年101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林乎加(1916年12月-2018年9月13日),男,山東長島人。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12月參加革命工作,高中學歷。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農牧漁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9月15日,表演藝術家朱旭去世,享年88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朱旭(1930年4月15日—2018年9月15日)

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影視、話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塑造了眾多不同個性的人物形象。1984年他因在《紅白喜事》中扮演三叔,獲文化部主辦的“現代題材戲曲、話劇、歌劇觀摩演出”配演一等獎,並獲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表彰大會的表彰。曾參演《變臉》、《洗澡》、《刮痧》等眾多影片。及《末代皇帝》、《似水年華》等電視劇。

1996年,朱旭與吳天明合作的影片《變臉》獲得第9屆東京電影節3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導演及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2009年,在蔣雯麗自編自導的影片《我們天上見》中扮演了姥爺,獲得第1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及2011年的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 特別影人獎。

9月16日,中科院院士閔乃本去世,享年83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閔乃本(1935年8月9日-2018年9月16日),江蘇如皋人,晶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上世紀 60年代初開始從事晶體生長、晶體缺陷與晶體物性研究;提出了“介電體超晶格”的概念,建立了“多重準位相匹配理論”;他和合作者研究發現了介電體超晶格中準相位匹配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的增強效應; 發現了微波與超晶格振動強烈耦合所引起的極化激元新機制;揭示超聲波在介電體超晶格中的傳播規律;還將Frank 螺位錯機制與理論推廣為更為普遍的缺陷機制與理論,成為經典晶體生長理論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發展之一。

2013年12月20日,國際編號為(199953)號小行星命名為“閔乃本星”。

9月19日,音樂人布仁巴雅爾突發心梗去世,年僅58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布仁巴雅爾(1960年-2018年9月19日),蒙古族布里亞特部巴爾虎人,中國歌手、作曲家,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蒙語節目的主持人,國家一級演員。因與妻子烏日娜、侄女英格瑪在2006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吉祥三寶》得到關注。

9月20日,高鐵院士王夢恕去世,享年80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王夢恕

(1938年12月24日至2018年9月20日),河南焦作溫縣人,中國隧道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生前擔任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全國人大代表。其關於中國高速鐵路、2011年甬臺溫鐵路列車追尾事故等相關社會事件的評論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論。他曾被提名為“2011年中國科學年度人物”。他也是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組長。

9月21日,相聲名家劉文步去世,享年82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劉文步(1936年至2018年9月21日),男,漢族,天津人,相聲演員。12歲拜楊少奎為師。出師後,在天津聲遠茶社演出。代表作品有《大雙簧》、《樹沒葉》、《失空斬》、《竇公訓女》等

9月23日,諾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去世,享年84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高錕(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出身上海的香港電機工程學家,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揚“在光傳輸於纖維的光學通信領域突破性成就”。

籍貫江蘇省金山縣張堰鎮的書香門弟,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江南著名書畫家,父親高君湘律師是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院博士。1966年在美國電信企業ITT的英國標準電信實驗室任工程師時做出劃時代的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長距離傳遞信息,打破玻璃纖維在早期只能短距離傳信的理論難題。國際媒體常稱“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1970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創系教授,1987年上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諾貝爾獎委員會認定其獎項算在標準電信實驗室和香港中文大學名下。

9月23日,“兩彈一艇”元勳、原國家二機部部長劉傑逝世,享年104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劉傑(1915年-2018年9月23日),河北威縣人,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七大代表。原國家二機部部長、中國核工業的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劉傑在地質部工作時,地質部發現了中國的第一座鈾礦。從1954年開始,他主持創建核工業部,1967年“文革”期間被迫停止工作,在二機部工作了13年,經歷了中央決策、爭取蘇援、蘇援中斷、完全徹底自力更生等幾個階段,圓滿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研製試驗成功和核潛艇動力裝置初步設計,建成了中國核燃料循環工業體系,為中國核工業創建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榮獲2009年頒發的國家首屆管理科學特殊貢獻獎。

9月26日,粵劇名伶吳君麗去世,享年84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吳君麗(1934年1月11日至2018年9月26日),原名為吳燕雲,女,漢族,廣東中山人,19世紀60年代香港粵語片紅星及著名的正印花旦。

吳君麗曾與鄧碧雲、鳳凰女、羅豔卿、餘麗珍、林鳳等7位粵劇女演員結義金蘭,號稱“八牡丹””,吳君麗是其中的白牡丹,有“玉喉豔旦”之譽。自小愛好唱歌和演戲,是粵劇名宿陳非儂的入室弟子。吳君麗曾在“非凡響”、“錦添花”、“麗聲”等粵劇團擔任正印花旦(第一女主角),演出過著名粵劇《香羅冢》、《白兔會》、《雙仙拜月亭》等。

9月28日,搖滾樂歌手臧天朔去世,享年54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臧天朔(1964年3月6日—2018年9月28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搖滾樂歌手,代表作有《朋友》、《等待那一天》、《大悲咒》、《心的祈禱》。

9月28日,相聲名家張文霞去世,享年84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張文霞(1934年-2018年9月28日),文字輩相聲女演員,師從武魁海,相聲名家田立禾之妻。20世紀60年代之後曾淡出舞臺40餘載,2010年起復出與丈夫結為搭檔。

9月28日,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去世,享年66歲。

悲傷的9月——除了師勝傑、臧天朔,9月這些名人也走了……

師勝傑(1953年4月—2018年9月28日),著名相聲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曲藝藝術貢獻獎”。生前擔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顧問,哈爾濱市曲藝家協會名省主席。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的關門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