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向運動猝死說不

一天清晨早操時間,北部戰區陸軍某訓練基地營區內,官兵正在進行跑步訓練。突然,勤務保障連戰士小黃跑著跑著暈倒在地。連隊軍醫趙慶聞訊趕來,跪在倒地的小黃身邊,迅速進行心肺復甦。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一連串專業的動作下來,原本臉色發白的小黃漸漸恢復了自主呼吸。

命懸一線的小黃甦醒過來了,可是連隊主官和軍醫卻陷入了沉思:伏天高溫炎熱,心腦血管出現意外、心臟驟停的可能性很大,誰也不能保證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必須強化心肺復甦技能訓練!”趙慶幾經準備、精心籌劃,一堂心肺復甦技能專業課堂開展了起來。

“你們有誰能熟練掌握心肺復甦術?”一開課,趙慶拋出的問題讓很多官兵面紅耳赤。“心肺復甦是大綱要求的必考科目,但是不得不承認很多人對於這項技能的掌握還很不到位。”指導員王聰首先打開了話題。

“意外來臨,病患身邊人員如果能掌握基本的心肺復甦技能,就能把握住最佳搶救時機挽救生命……”趙慶翻動著PPT,一張張患者倒地、眾人圍觀但是無人施救的新聞照片讓人心痛。

看著這些照片,戰士們坐不住了,圍著趙慶讓他詳細講解心肺復甦的步驟與重點。

“我給大家演示一次,一定細心看、用心記。”趙慶示意衛生員臧磊躺下。

“當看到有人忽然昏迷時,先大聲呼喊昏迷的人,看在你的呼喊下患者是否清醒。時間大概為幾秒。”

“如果在你的呼喊下病人不能清醒,就要立刻檢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用食指及中指找到病人頸部中央位置喉嚨處,沿著一側下滑1.5至2釐米處,微壓來感覺病人是否有脈搏,同時俯身平對患者胸腔,檢查是否有起伏。”趙慶拋開了晦澀難記的醫學用語,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幫助大家快速領會、記憶。

“患者既沒有呼吸又沒有心跳,需要立即施救。同時呼喊周圍人尋找軍醫,並向掌握急救技術的人尋求援助。”

“選擇胸外心臟按壓部位要準確,其部位在患者兩乳頭連線中點處偏下。用交叉雙手的根部按壓,右手置於左手上,手指間互相交錯或伸展。按壓力量經手跟而向下,手指應抬離胸部。”官兵伸出手跟著趙慶的講解做了起來。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為:急救者兩臂位於病人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壓30次,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按壓深度至少5cm。”

“胸外按壓是第一步,下面我們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之前,我們首先要檢查患者口鼻,查看是否有異物,若有,拿紙巾將異物摳出。而後解開患者衣物,防止阻礙患者呼吸。急救者以一手置於患者額部使頭部後仰,並以另一手抬起後頸部或托起下頜,保持呼吸道通暢。而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頜前提下,施救者一手捏閉患者鼻孔,然後深吸一大口氣,迅速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 然後放鬆鼻孔,照此每5秒鐘反覆一次,直到患者恢復自主呼吸。”

“切記,要給予患者足夠的通氣,30次按壓後2次人工呼吸。”趙慶邊講邊做,旁聽的戰士們都拿著本子在認真記錄,生怕漏掉了一點細節。

課上完了,“小黃事件”的烏雲也漸漸散去,但是連隊關於心肺復甦術等急救常識的學習熱情並沒有減弱。近期,他們將心肺復甦術的考核作為階段軍事測試的必考科目,還製作了小卡片讓每名官兵攜帶。

心肺复苏,向运动猝死说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