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張壁,坐落於介休市城區東的張壁村,背靠綿山,面朝綠野,花香樹綠。張壁不大,但0.1平方公里面積的袖珍小城,卻濃縮了世界建築史上的精華,古堡地道,宮殿廟宇,魚型巷,龍型口,孔雀琉璃,比比皆是。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古堡大多構築或重修於唐代或是明清時期,有一南一北兩座不在同一條中軸線上的城門,如此設計,既遵循了古代軍事防禦的原則,同時又寓有風水不外流之意。北門甕城城門指向800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而南門指向“照壁”上象徵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樹。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現在,為了出入便利,人們多走南門,與磚砌的北門不同的是,南堡門為石砌,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這條長約300米的街道以石板鋪地,象徵龍身。整條街道呈“S”形。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據說,街道的兩側原先各有一座水塘,後來由於修建學校填平了其中之一,而它們與“S”形街道構成一幅道家的陰陽太極圖。街道兩側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琉璃覆頂、金碧輝煌的廟宇,抱柳的古槐在不經意間為古堡平添了些韻味。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由於張壁是順塬而建,因而南高北低。堡北的左、中、右三側各有一條向下延伸的溝,溝深難測,十分險峻。堡南有三條通道直達堡外;堡西是窯灣溝,有深達30多米的峭壁陡坡,讓人望而卻步;堡東居高臨下,是最天然的防禦溝塹,可謂“易守難攻,退進自如”。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張壁古堡的地上,是易守難攻的防禦體系;地下遍佈的地道,也隱藏著一個個未解之謎。從西場巷一座普通民居的地道入口進入,就進入了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縱橫交錯、攻防完備的長達5000米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餘年的歷史,是國內罕見的古代地下軍事遺址。地道分高中低3層,高層地道距離地面僅僅1米,中層大約有8米~10米,而底層地道距地面竟達到20米。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要想出入這3層地道,就必須經過一處特定的交叉口才可到達另一層地道。如此設計,讓走在暗道裡的人,如進入了一個遙遠而陌生的迷宮一樣不知所措。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為了便於呼吸,地道內還開有通溝塹外的氣孔。為保證照明,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個供人們放置油燈的小坑。高層有餵養牲畜的土槽;中層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兩三人棲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層有寬3米、長4米~5米的深洞,是存糧的洞穴。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隨著逐漸深入,地道內的陷阱、通訊道、探望孔、伏擊道、逃跑口、排水口等一一呈現於眼前,昏黃的燈光下,它們充滿了詭異色彩,讓人不由地聯想到那個戰火紛飛、刀光劍影的年代。但如此龐大的工程,在史料上竟沒有絲毫的記載,由此可見此工程的高度保密性。


除了頗具規模的軍事堡壘,眾多的宗教廟宇也是張壁的一個亮點。張壁堡內現存16座祠廟,真武殿、空王殿、三大士殿、二郎廟、可汗祠、關帝廟等林林總總於南北兩門附近,且大多建於城牆上。

山西千年古堡二十米深的地下竟有著高中低三層地道,宛如迷宮


張壁,這個神秘的城堡式村落,就像她的特產山西陳醋,唯有細細地品味,才能穿過所有的撲朔迷離,一領她“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的獨特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