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西安市长安区的高桥乡,有一个叫西江渡的村子,距离渭河南岸大约三公里。唐代诗人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相传,“咸阳桥”的遗址,就在西江渡村的北边。

这里虽然属于西安,但是距离咸阳更近,咸阳周围的陵墓,大多位于北塬上。因此,当我听说西江渡村有一座殷化行墓,感到非常好奇,一直计划前往——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9月9日,游览完户县的化羊庙,返回咸阳市的途中,正好经过西江渡村。如今,这里属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北靠连霍高速公路,西邻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周围正在展开大规模地城市化建设。

自东向西,穿过西江渡村,这里的面积很大,好像一座小镇子。直到道路西侧的尽头,也没有看到殷化行墓,反复询问当地的村民,经过村子西南侧的土路,终于看到高速公路旁边的石人和石马,这里就是殷化行墓。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此墓远离村庄,交通非常闭塞,平时很少有人到达。石人、石马,东西相对,保存完好,石马在南,石人在北,巍然矗立在空旷的田野之中。除此之外,这里原本应该还有墓冢、墓碑和其他石刻,可惜在“文革”时期被毁,如今只剩下石人和石马。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南侧的石马,乃典型的仗马,体现了墓葬的等级。两匹石马外貌相似,体型高大,四肢健硕,双耳竖立,目光炯炯。鬃毛分披左右,尾巴被束起来,身着华丽的配饰,络头、缰绳、鞍鞯、马镫等一应俱全。石马用一整块巨石雕造而成,马身和底座连为一体,左腿和右腿没有分开,非一般墓葬能够拥有。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北侧的石人,乃典型的翁仲,起到守护陵墓的作用。石人的神态、动作和着装基本相同,两米多高,手握宝剑,笔直站立,面带微笑。服装为明代风格,头戴兜鍪,身穿长袍,腰束革带。石人也是由一整块巨石雕造而成,身体和底座连为一体,大气磅礴,威风凛凛。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据说,殷化行墓前的神道,曾经有200多米长,不仅有石人和石马,还有石羊和石狮。如今,那一对石狮还埋在石人北面的田地里,而一只石羊在2014年7月被偷走后,另一只石羊的下落也不清楚了。

除此之外,在“破四旧”的时候,村民曾经打开殷化行墓,取出大量的兵器,重量约200多斤,村里习武之人都无法舞动。最后,还用墓里的青砖和碑石垒砌村里的戏楼,殷化行墓从此破败,再也没有人问津了。

殷化行墓:石人、石马矗立田间

殷化行(1643—1710),咸阳市渭城区北杜乡靳里村人,被西江渡村的王家人收为义子,所以改姓为王,更名为王化行。他自幼聪明,且文武双修,20岁中武举,27岁高中殿试武进士。

康熙十三至二十年(1674―1681),王化行多次率军讨伐吴三桂,立下赫赫战功。康熙二十六年(1687),王化行升为首任福建省台湾总兵,以木筑城,整治武备,加强防御,有效地防止西方殖民者对台湾的侵略。

康熙三十五年(1696),王化行跟同康熙皇帝亲征准葛尔部噶尔丹叛军。在昭莫多一战中,他用计歼灭噶尔丹叛军的主力,取得了平叛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康熙三十七年(1698),王化行奏请朝廷,请求恢复本姓殷,此后又被称为“殷化行”。

同年七月初三日,朝廷升任殷化行为广东提督。就任之后,数次率军,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从此走向人生中最辉煌的顶峰。康熙四十九年(1710),殷化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葬于西江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