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五廟,薪火不息!

五廟鄉位於潛嶽太三縣交界處,山高林密,是我縣第一支黨小組的誕生地。九十四年前,一批共產黨員公而忘私、捨生忘死,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為這塊熱土烙下紅色印記。崢嶸歲月90載,紅色基因在這裡代代相傳,薪火不息。

红色五庙,薪火不息!

五廟地雖偏遠,但不閉塞。民眾多耕讀為本,尚文重教。革命烈士程千里、餘良鰲、胡紹瑗、程之鳳等先後在此傳播革命思想,探尋救國救民之真理。1924年春,共產黨員程千里從武漢回五廟擔任教員工作。他通過程之鳳與附近地區進步青年取得聯繫。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理想,討論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暢談馬列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他還介紹發展程之鳳、餘良鰲、胡紹瑗、王長青、梅竹松等五人為中共黨員,並在五廟鄉紅光村建立我縣第一個黨的組織,五廟黨小組。黨小組成立後積極開展農民運動,提出反對高利貸盤剝,反對抬高稻價,反對公堂制,鼓勵農民向戶尊開展說理鬥爭等運動。

红色五庙,薪火不息!

【同期聲】五廟鄉原政協工委主任 程為豐:在當時僅稻價就降低了三成,達到了預期效果,鬥爭的勝利也就喚醒了鼓舞了五廟鄉廣大的窮苦農民。

黨小組趁勢開展宣傳鼓動工作。1925年8月,五廟農民協會成立,發展會員一百多人。

红色五庙,薪火不息!

【同期聲】五廟鄉原政協工委主任 程為豐:五廟農民協會是潛山縣第一個農民組織,兩個組織的成立既標誌著潛山知識青年和廣大農民的覺醒,也預示著潛山有組織的農民武裝鬥爭,拉開了序幕。

1930年2月,請水寨暴動後,中國工農紅軍三十四師師長王效亭根據安慶中心縣委指示,派胡紹瑗等來五廟發動農民武裝起義。當時共有300多貧苦農民參加,以員定編,成立“紅軍第二團”,團部設吳橋八斗。紅軍第二團成立後,向地主、豪紳徵錢、徵糧,分給貧苦農民,準備適時發動武裝起義。

【同期聲】五廟鄉原政協工委主任 程為豐:五廟八斗暴動,是五廟第一黨小組親自領導的有組織有目標的有計劃的著名暴動,它的作用可以與嶽西請水寨暴動相提並論。

暴動雖以失敗告終,但在五廟,紅色的種子得以生根發芽。現存的一處處革命遺址、一串串烈士的英名,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红色五庙,薪火不息!

【同期聲】五廟鄉原政協工委主任 程為豐:目前五廟第一黨小組舊址已成為我縣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後有1萬多人來這裡,緬懷先烈,接受紅色教育。今後我們將結合振興鄉村戰略徵集資料、添加實物,對第一黨小組舊址進行打造,使紅色基因永遠傳承下去。(朱浩 汪明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