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戰略出發,看新時代的新連接——定位已死

2015年2月,鄧德隆隔空喊話雷軍:小米的戰略偏航了,必然要經歷失敗!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小米的發展沒有按照定位基本法來。

鄧德隆是特勞特中國公司總經理,號稱“中國定位第一人”。按照定位論的觀點,品牌就要是在顧客心智中佔據並且代表一個品類,進而成為顧客消費該品類的首選。

而鄧先生就認為,小米在用戶心目中的定位是“直銷手機”……

利用互聯網來直銷,省去中間環節費用,從而為顧客創造高性價比。

那麼根據定位論的要求,小米就只能通過互聯網賣手機,反覆洗腦消費者小米=高性價比手機的認知,強化低價、便宜特性,不能推高端手機、不能線下開店、更不能進行品牌延伸推出小米手環、小米盒子、小米充電寶、小米電視……否則就會導致顧客心智模糊,混淆品牌認知,破壞品牌價值。

而不按定位論指導思想來,小米必敗無疑。

從小米戰略出發,看新時代的新連接——定位已死

按照定位論經典著作《品牌的起源》一書說法:“品牌源於品類的分化……創建品牌的最好方法就是將產品從現有品類中分化出來,創造一個你可以率先進入並佔據的新品類。”

比如洗髮水這個大品類,細分出來去屑洗髮水、柔順洗髮水、防脫髮洗髮水、滋養頭皮洗髮水等。

海飛絲佔據了去屑、飄柔佔據了柔順、霸王佔據了防脫……既然海飛絲已經佔據了去屑,那麼清揚就是進一步分化去屑洗髮水這個品類,佔據男士去屑洗髮水新品類。

接下來品牌要做的,就是不斷洗腦消費者,通過喊口號式灌輸宣傳,強調自己是“某某品類領導者”,不斷強化這個認知,成為品類第一,使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之中牢牢佔據一席之地。當顧客想要消費某個品類時,立即想到這個品牌。這就是成功的定位,這就是真正建立了品牌。

當市場狀況穩定、消費者行為沒什麼變化、企業處於連續經營期時,這套打法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當企業面臨轉型和升級,那麼定位論不僅毫無用處,甚至會成為阻礙。

從思維邏輯上講,定位論是歸納法。它把一個大品類,按照功能、人群、市場等劃分成一個個小品類,然後讓品牌去佔住其中一塊小品類。

它從市場已知出發,根據消費者固有認知(定位論的經典觀點:不要試圖改變消費者心智),為自己劃一塊地盤,然後埋頭自己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定位只能讓你在一個既定的市場格局內折騰,在紅海里打轉。它只管埋頭守地盤,並不管抬頭看路。跟著定位走,你既發現不了未知,也看不到將來。

從小米戰略出發,看新時代的新連接——定位已死

在今天這樣一個變革的年代,一個移動互聯的年代,定位無法應對企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要求。

按照定位理論,百度在消費者心智之中佔據的是搜索,那麼百度就不應該搞什麼all in AI戰略。

按照定位理論,阿里代表金融,騰訊代表社交,那麼又怎麼解釋微信支付打得支付寶節節敗退,使得支付寶從最早60%的市場份額一路下滑到31%?

按照定位理論,網易在顧客心目中的認知是新聞門戶、郵箱,那麼該怎麼看待現在風生水起的網易遊戲、網易雲音樂、網易嚴選?網易在顧客心目中到底代表什麼?盲目的品類延伸是在稀釋網易的品牌認知。

定位的商業邏輯是圈地,劃地盤(佔據品類),然後守住它。

但今天的商業邏輯則是圈人,先聚集起來一群人,只要有人在,那麼你想賣點什麼給他們都可以,跨越眾多品類。

重點在於如何找到這群人的共性,商品的選擇要符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從小米戰略出發,看新時代的新連接——定位已死

第二,在今天這樣一個變革的年代,一個消費升級的年代,定位無法應對人心的鉅變。

定位的消費邏輯是“以品類思考,以品牌表達”。

傳統消費者購物是先確定品類,因為品類對應著需求。然後在這個品類下,選擇一個領導品牌(銷得最大的品牌、更多人選的品牌、品類開創者和領導者)

比如你口渴了,想買飲料。首先你確定要喝涼茶還是可樂(品類),如果決定喝涼茶那麼選擇哪個品牌呢?那當然是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更多人喝的加多寶(品牌)。

這導致了營銷的嚴重同質化,“行業領導者”“一年繞地球X圈”“X億人選擇”之類的廣告滿天飛,最後只能比拼誰砸的錢更多,誰的吆喝聲更大。

比如,在電動車品類。愛瑪是中國電動車領導者,雅迪是全球電動車真正領導者——暢銷全球52個國家,新日是電動車行業冠軍——連續四年銷量世界第一。

從小米戰略出發,看新時代的新連接——定位已死

你說你是領導者,我說我是領導者,所以,到底誰才是電動車品類領導者?企業耗費鉅額傳播資源,陷在定位的泥潭裡不能自拔,營銷被演成一出活生生的鬧劇。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今天的消費邏輯變了。你是第一你是領導者,我就會買你?

傳統年代,由於商業不夠發達,消費者更在意品質,誰的知名度更高、誰的銷量更大,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品質更好,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只能通過名氣、銷量推測品質,畢竟,大家都買的東西不會太差,決策風險低。

而且過去消費者是從眾消費心理,別人買什麼我就買什麼,顧客通過消費尋求和別人一樣,不出錯,隨大流,表達歸屬。

但今天消費者的心理則是出眾消費,顧客通過消費尋求和別人不一樣,表達個性。

今天的消費者並不在乎誰是細分行業的第一名,他們在乎的是品牌所創造的體驗、品牌背後的文化和個性,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聯繫,這才是今天的消費邏輯。

人心正在發生劇變,每個人都在不斷通過消費來確認“我是誰”,品牌的價值不僅在於主導一個品類,更重要在於品牌代表何種體驗、形象與個性、價值觀念。

基於定位的營銷傳播,將鉅額營銷資源和媒介預算,全部砸在喊一句口號上,使得品牌的建設極為單薄僵化,是對營銷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不足以回應今天消費者複雜的內心戲。

標準的定位論產物如前文所述,寶潔旗下的一眾洗髮水,飄柔、海飛絲、潘婷三個細分品類領導品牌曾佔據中國洗髮水市場60%以上份額,但到2016年已跌至35.8%。

年輕一代消費者們將海飛絲、飄柔、潘婷等稱為“媽媽品牌”——你是領導品牌又怎樣?

受此牽聯,2014、2015、2016寶潔中國連續三年銷售額下跌,直到2017年才實現業績好轉。靠的是高端小眾品牌的推廣,寶潔如今90%增長都來自於新品。

如果還抱著定位的老一套不放,飄柔、海飛絲、潘婷依然只是強調品牌定位和品類領導,不去重塑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那麼等待寶潔的將是死路一條。

因此我要鄭重告訴各位,定位已經偏離今天的時代要求,定位已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