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不知道喜歡去旅遊的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到一個城市都會有相類似的古鎮或村落,白日裡悠悠山水,綠樹紅花,白牆綠瓦;夜色漸濃後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街道上唱著謝春花。以我個人經驗來說,神州大地不缺這些地方,也恰恰正是遊客行程表中的其中一站。

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先不說遠的,廣東內就有廣州的小洲村、東莞的下壩村,深圳的較場尾、順德的逢簡古村;湖南的鳳凰古城、廈門的曾厝垵、陽朔西街、貴州的千戶苗寨、昆明麗江古鎮、浙江的烏鎮……你可能會感覺到來到一個古鎮,彷彿之前也去過同樣的,這原因大概是這些所謂的古鎮都是千人一面,營運模式差不多,而地方特色比較少吧。

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以我個人的鄙見是,現下的古鎮意味著——吃住一條龍。首先在那裡,你不愁發餓,有錢有手機,就能吃到當地的美食,當地每家餐館的菜單大同小異,在門前羅列的食品好像商量過一樣,品種相同,賣相一樣,就連擺放的位置都一樣!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吃到你家附近的快餐食品和飲料例如金拱門、肯德基、星爸爸、各個大牌的網紅珍珠奶茶,不好意思,那些你熟悉的連鎖店差不多都進駐到各大古鎮裡,總體來說,你來到一個古鎮,就是換個稍古色古香的地方吃雞而已。

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第二個現下的古鎮意味著——購物特產一條街。這個,恐怕沒人反對吧。儘管我們都知道那些閃亮亮的小飾品店買的東西都是從批發市場入貨的,但是依然還有很多小女孩擠進去,說真的可能買的就是那種感覺吧。特產就不用說了,其實每家特產店買的東西都一模一樣,令我疑惑是同一個批發商嗎?

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年少的我曾經暴走過廣東從化溪頭村,當時候看見每家每戶都在買番薯幹、話梅等零食,還認真地問:“這是你們自己做的嗎?”商販也一臉認真地回答說:“沒錯啊!”後面一個在那裡生活多年的同鄉告訴我說,全部都是從外面買回來再賣出去。好吧,原諒我的無知。

第三,現下的古鎮都有一條可以豔遇的酒吧街。很多年輕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古鎮裡,通常會去一趟酒吧放肆一下,而酒吧裡總有駐唱歌手在彈著吉他,唱著靡靡之音。這是一個給自己豔遇的好機會,酒吧有酒喝醉可以給人家機會……晚上的古鎮絕不會孤單,因為夜夜笙歌。

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總的來說這些地方都可能存在一個通病——商業氣息太濃了。古鎮古村一定有它“古”的地方,但時下是即食時代,人們很難再花太多時間去考究這座古鎮古村的文化底蘊,匆匆來匆匆去,走馬觀花便是到此一遊。這商業氣息漸漸掩蓋了它原有的光輝,削弱它的特色,慢慢變成一箇中規中矩的標準產物。而且,現在網絡傳播能力發達,很多景點的信息不再太依靠廣告去傳播,人們可以從遊客的遊記分享去了解,其中不缺一些大V為宣傳新景點而粉飾美好。我們帶著美好的嚮往趕赴現場,卻往往會發現貨不對板。

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其實我不反對商業化,這是讓我們遊客的旅遊體驗更好一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把旅行當做一場苦行,他們不是苦行僧。但我覺得的是商業化不意味著模式固化,它有自己的樣子,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名字,這樣就是它的logo,在服務好遊客的同時,也讓遊客能深深記得住它的特色和文化魅力,去了還有想再去的衝動,而不是即食快餐。

強裝文藝情調的古鎮,越發失去原生態味道,去旅遊時你還會去嗎?

洋洋灑灑寫下了這篇東西,都是個人觀點,可能比較偏頗和短視。若你有其他意見,請在下方留言,若你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動動手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