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爲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李善長,定遠人,從小沒啥愛好,就是喜歡讀書,很願意徜徉在只是的海洋書中的世界,而且李善長的嘴說的還特別準,他預料過的事情後來都有實現,李善長很有謀略,自己也比較期待有緣遇見一位能成大事的人,然後自己可以輔佐在他左右,施展自己的智商。

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為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於是李善長就一直在等著和他有緣的那個人,於是乎朱元璋的名聲傳入了李善長的耳朵裡,李善長覺得朱元璋就是自己一直在等的有緣人,於是李善長就去拜見朱元璋,朱元璋在和李善長交談過後發現李善長的確有過人之處,是個人才,如此人才朱元璋肯定不會放過,於是就把李善長納入了自己的智囊團。

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為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朱元璋當時還沒有平定天下,有一次朱元璋滿臉嚴肅的問李善長天下什麼時候才可以平定,於是李善長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李善長覺得朱元璋應該多多效仿漢高祖,漢高祖也是從平民百姓之中冉冉升起的一顆帝王星,在用人信任方面都比較大度,沒那麼多疑心,李善長覺得朱元璋如果效仿,天下很快就可以平定,朱元璋也覺得李善長說的很有道理。

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為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後來李善長就跟著朱元璋到處作戰,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智囊團,朱元璋也是特別信任李善長,不僅軍中的重大事務詢問李善長的意見,還讓李善長管理軍隊裡面的物資,前來跟朱元璋混的人也是先經過了李善長才得以留在朱元璋的隊伍裡,人一多自然就會因為一兩件事而產生矛盾和意見分歧,李善長就是那個調節矛盾的和事老。

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為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朱元璋讓李善長為右相國,地位也是很高的,後來朱元璋賞賜平吳有功人士的時候封李善長為宣國公,李善長也一直在朱元璋的身邊盡職盡責,朱元璋吩咐給他的很多事李善長都盡心辦好,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的辦事能力很放心,所以很多大事都交給李善長去做。

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為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再有就是朱元璋後來查辦胡惟庸的時候牽連到了不少人,唯獨李善長安然無事,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的,按說胡惟庸出事李善長也會受到一些牽連,然而朱元璋並沒有找李善長的任何麻煩,李存義的兒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胡惟庸出事也沒牽連到李存義父子。

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為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或許是因為李善長的原因,可能朱元璋心裡也想借胡惟庸的事除掉李善長,但是朱元璋最終沒有這麼做,不管什麼朱元璋是因為什麼原因放過他,李善長終究平安無事,包括後來李存義父子被人舉報說是胡惟庸的同黨,可是朱元璋並沒有處死李存義父子,反而讓他們在崇明平安活著,可是李善長沒有因此感謝朱元璋,朱元璋卻因為這件事記了仇。

跟著朱元璋平定天下,七十多歲本以為能安享晚年,結果全家被滅門

後來李善長想蓋一座府邸,於是從湯和那裡借人, 結果被朱元璋知道,朱元璋把受株連的百姓全部流放到邊遠地區,李善長還多次為丁斌求情,因為李善長念在和丁斌是親戚的份上,結果朱元璋把丁斌一併關進大牢,丁斌供出之前胡惟庸想拉攏李善長的事,還說李善長心裡一直在搖擺不定,其實早就有不臣之心,其實李善長並沒參與過胡惟庸,但是朱元璋已經下了處死他的決心,朱元璋下旨把李善長以及李善長的全家全部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