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再看不懂互联网本质,国美等将会被钝刀子割韭菜慢慢蹂躏

像国美这样的连锁卖场,如果还意识不到互联网营销平台改变营销模式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躺在1800个卖场资源上意淫,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有可能就像当年国美、苏宁割专卖店的韭菜一样,被互联网营销平台割了韭菜。不过这次不会那么快,那么利索,而是钝刀子割韭菜慢慢蹂躏。

「重磅」再看不懂互联网本质,国美等将会被钝刀子割韭菜慢慢蹂躏

冯同//撰文

说到家电渠道的变革、转型,笔者脑海中立刻冒出一句话,就是海尔张瑞敏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张瑞敏的这段精辟论断,不但对家电制造企业适用,对当前的家电渠道变革堪称更为经典。

21世纪的头十年,在家电领域最为出风头不是家电制造企业,而是全国性家电连锁卖场在革传统专卖店的命,除了3级以下市场全国性的家电连锁卖场国美、苏宁下不去之外,1、2线市场的专卖店几乎被国美、苏宁这样的大连锁“赶尽杀绝”。那个时代,造就了国美、苏宁等大连锁的成功,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然而,时代变迁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似乎正在改变这个社会。昔日家电卖场搞个促销活动,搞个厂家领导现场签名售机,那像国美、苏宁、大钟、永乐、五星这样连锁卖场,一定是人头攒动、接踵摩肩。而现今的卖场,不说平时,就是节假日,也是客人稀疏、用户寥落,往往是业务人员比用户还多。

原因很简单,互联网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信用,已经把人们几千年来固化的习俗加以改变。只要是标准化的产品,在哪里买不是买?在PC端、在手机移动端,人们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购买,还能够预约送货上门,完成售后服务。有这样的便利,还有必要往卖场去跑吗?

「重磅」再看不懂互联网本质,国美等将会被钝刀子割韭菜慢慢蹂躏

而现在的大家电品,哪个不是标准化产品呢?现在的问题是,现在年轻人天猫、京东已经渐成习惯,怎么让用户上传统卖场的网购平台,大量引流才是症结。事实上,家电连锁卖场已经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因此现在哪一家连锁卖场没有自己的网上商城和手机APP呢?

因此,包括仍然以店面数量来炫耀的国美、苏宁,在新零售的名义下也在实施转型。并且这种转型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因为他们都是快速变革的受益者,没有快速变革跟上时代的节奏,必然不会有曾经的规模与辉煌。问题在于,时代在变,他们也必须继续跟进。

苏宁的名称几次更改,就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从“苏宁电器”改为“苏宁云商”,再改成现在的“苏宁易购”,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电器”改“云商”,是为了说明上网与互联网的拥抱,“云商”改为“易购”,意在说明拥抱互联网不仅仅是上个网,而是让用户便捷,也是容易就实现购买。

当然,事实绝非这么简单的字面更改更替。国美一位高管这样描述国美转型的逻辑,转型的方向是“人货场链”,这个链通过国美自我的智能、物联网应用,打造了“三位一体”。即:1800门店家网络+国美App在线商城+国美智能,通过IOT物联网,三网合一,向消费者推送适合消费者服务需求的服务产品升级,实现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向高品质服务的转移落地。

这个是不是国美这样家电连锁卖场的转型路径呢?显然没有抓住互联网的本质,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本质有吗?起码现在是看不到的,与之合作的供应商痛苦像谁倾诉呢?

像国美这样的转型逻辑,听起来确实挺绕的。不过简单一句话就是,国美要通过一系列新技术应用,从卖产品转型到卖服务上。看似逻辑没有错误,似乎也踏准了时代的脚步,但本质还只是皮毛,而非精髓而言。

试想一下,虽然国美有1800多家门店,有自己的APP。但问题在于,怎样实现引流呢?用什么招儿才能让已经熟悉在线购物的消费者蜂拥而至国美门店?用什么招儿才能让大家普遍下载国美APP并且成为国美广告的忠实读者呢?没有人流,APP无人愿意打开,门店再多只是一个负担而已,APP充其量也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重磅」再看不懂互联网本质,国美等将会被钝刀子割韭菜慢慢蹂躏

有专业人士就指出,把展示、销售家电商品的传统零售门店和消费者自主寻找商品信息的APP放在一起,是不可能自动进行化学反应的。照着这个思路下去,国美转型的结局,是给市场提供另一个失败案例罢了。

相比之下,苏宁在引流上要比国美具有战略眼光。因为苏宁与阿里结成相互持股的战略联盟关系,并且还成立了“猫宁电器”。借助与阿里的合作,苏宁在引流上要远强于国美,这也是两大连锁卖场发展至今的最大差别。而这一差别或将导致最终不同的结局。

实际上,家电连锁卖场在人流稀薄的今天,已经不再是优质资源了,所谓依靠门店来实现新零售的落地,也是一厢情愿,难以实现。

连锁卖场的困境究竟在哪里?其实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渐趋发达,加上年轻人生活节奏原本就快,进卖场的人越来越少,铺的店面越多,背的负担越大;另一方面虽然卖场也有网上商城或手机APP,显然在线上你都不不过专业电商京东,斗不过平台型的天猫。

具有人做过的简单调研显示,城市年轻人身边有京东、天猫的人十之八九,有苏宁易购的却不足四成,而有国美商城连两成都不到。显然,在进入电商领域,用户群体是不认可家电连锁的转型。

而在新零售概念出现后,似乎家电卖场抓住了一棵稻草。因而,大肆夸耀卖场店铺的价值。实际上,连锁卖场仅仅是一个展示场景而已,很多人在连锁卖场看了产品并不下单。而是一出大门就在天猫上找厂家的商城,或者是在京东找相对应的产品。

连锁卖场的困境,连自己也不可否认。该交的房租、水电还得交,营业员、导购员、售后服务人员还得养。这与没有人流,没有销售成为鲜明的对比。因而,连锁卖场只能把危机转嫁供应商——厂家,向厂家压榨更多的资源,或者是延长付款时间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如此一来,厂商的矛盾更加明显突出。

「重磅」再看不懂互联网本质,国美等将会被钝刀子割韭菜慢慢蹂躏

在此背景下,厂家也在寻求改变。借助阿里供销平台+菜鸟物流,直接与任何一个进入平台的终端合作,直达乡镇终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不仅减少了渠道的层级,而且可以广泛发展自己的终端售点,同时还增加了厂家和渠道的利润空间。算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共享、共赢!

像国美这样的连锁卖场,如果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躺在1800个卖场资源上意淫,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有可能就像当年国美、苏宁割专卖店的韭菜一样,被互联网营销平台割了韭菜。不过这次不会那么快,那么利索,而是钝刀子割韭菜慢慢蹂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