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連載」閒話兩晉之五胡亂華——憾失關中(2)

安排完這些,公元417年12月,劉裕率領大軍離開長安,開始了東歸之路;第二年1月底,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跋涉,劉裕來到了彭城(江蘇省徐州市)。

不過,劉裕尚未到達彭城,關中就出事兒了。

什麼事兒呢?

追根兒,這還得怪劉裕,一,這位爺顯然錯誤的估計了他跟赫連勃勃的“兄弟”之情。二、劉裕錯誤的安排了關中留守的人事。

聽說劉裕東歸的消息,赫連勃勃連喯兒都沒打,第一時間就讓他兒子赫連璝帶著兩萬騎兵奔長安而來;同時他還派出另外兩支部隊,一支由前將軍赫連昌率領,目標潼關;另一支以撫軍右長史王買德為首,目標青泥(藍田關);赫連勃勃的目的很明確,關門打狗,他要一網打盡晉軍在關中的勢力。而做為三支部隊的後援,赫連勃勃親統大軍,隨後出發,離開了統萬城。

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公元418年1月,劉裕還在去彭城的路上,赫連璝的匈奴鐵騎便進抵了渭河北岸。

消息傳入長安,12歲的劉義真倒也沒慌,他下令沈田子,你去,把夏軍打退。

由於之前劉裕做佈局時,寄希望於赫連勃勃會跟他合拍兒,跟北魏為敵;因此在關中別看留下了一大幫名將,可部隊卻沒留多少;眼下劉義真能給沈田子的就更少了。

大家可能還記得,滅秦時沈田子敢帶1千人PK後秦姚泓好幾萬,但這會兒不知道為啥,沈田子居然怯戰了;並沒有率軍出擊,而是退守了劉回堡(陝西省興平縣東南);同時派出使者跑回長安,要求增兵;沒想到他的這個要求被拒絕了;拒絕他的人,是王鎮惡。

咱上面說的,劉裕臨走犯了倆錯誤,第二項錯誤就是他的人事安排,這直接導致接下來一系列無厘頭的惡果——

按照劉裕臨走時的安排,此時關中晉軍的指揮順序,最大的當然是劉義真,政務方面,由王修負責,軍事方面由王鎮惡負責,沈田子排在王鎮惡下面。

但是,這裡邊有兩點,其一,別看劉裕重用王鎮惡,但並不信任他;其二,王鎮惡跟沈田子矛盾頗深。

有大胸弟會說,王鎮惡老早就跟著劉裕征戰沙場,可以說出生入死,屢立戰功,劉裕為什麼會不信任他?

這其實關係到劉裕一個心結,劉裕同志對胡人以及在胡人政府中工作過的人,非常厭惡;之前不論是滅南燕,還是這次亡後秦,慕容氏也好,姚氏也罷,宗室被俘,只有死路一條。

那這跟王鎮惡有毛關係?

跟王鎮惡沒關係,但別忘了,王鎮惡的爺爺,王猛,那可是氐族前秦的頭號重臣。

所以別看王鎮惡跟了劉裕很久,認真算起來,他屬於進了班子,但進不了圈子的那類人。

那王鎮惡跟沈田子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這其實也簡單,王鎮惡風頭太猛了。

還記得咱在上文中說過的,劉裕跟姚贊死磕的時候,是王鎮惡率軍沿渭水敲開了長安的大門,算是立下了滅秦的首功,最後姚泓也是向王鎮惡的部隊繳械投降的。而且王鎮惡進了長安以後,後秦的好東西他又摟了不少;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引起軍中其他將領的妒忌;這裡邊兒尤其是沈田子哥倆兒。

沈田子在藍田之戰後本想乘勝進軍,打進長安,是他弟弟沈林子以這可是不賞之功,別到最後落個沒下場為由把他給勸住了;否則攻克長安的首功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了。

戰後劉裕封賞眾將,把王鎮惡列為首功,這就讓沈田子很不爽了。

等劉裕準備東歸的時候,沈田子、傅弘之便屢屢對劉裕進言,王鎮惡老家就在關中,難保他的忠誠。

劉裕的答案很簡單,給你們留下一萬精兵,他如果敢作亂,你們就給我殺了他。而後劉裕又悄悄兒跟沈田子說,當年鍾會之所以作亂未遂,就是因為他身後有個衛瓘!這意思很明顯,就是拿沈田子當衛瓘。

也就是因為有這些個過節在裡邊兒,當沈田子派來的人找到王鎮惡要求增兵時,王鎮惡一口拒絕;王鎮惡當著沈田子使者的面兒對長史王修說,大人(劉裕)把十歲的小兒託付給我們,大家都應該竭盡全力,如今沈田子竟然擁兵不前,這怎麼消滅敵人!

刁難之情,溢於言表。

使者回到劉回堡,將王鎮惡的話如實告訴給了沈田子。本來沈田子就對王鎮惡不服,對自己居於王鎮惡之下憤憤不平,此時又聽王鎮惡這麼說,登時勃然大怒。

他一生氣,不但不出戰,反倒跟身邊人發起了牢騷。

他這一牢騷不要緊,以訛傳訛,軍中就有了謠言,說“王鎮惡打算將江南人全部殺光,欲盡殺諸南人,以數千人(《資治通鑑》稱數十人)送劉義真南還,然後佔據關中反叛。”

謠言傳的滿大街都是,最後傳的沈田子自己都信了;他把老搭檔傅弘之找來商議,二人決定假託劉裕的命令,誅殺王鎮惡,然後兼併其部,再去打赫連勃勃,安定關中。

二人商議的挺好,不過在技術操作上有個細節無法迴避,沈田子跟王鎮惡矛盾甚深,彼此之間相互提防,如何才能將王鎮惡幹掉呢?

沈、傅二人決定,由傅弘之派人邀請王鎮惡到其軍營中議事,然後由沈田子的人下手將其做掉。

計議已定,二人分頭行事,傅弘之派人來請王鎮惡,王鎮惡沒懷疑,便跟著來人就來到了傅弘之的軍營。此時沈田子已經安排了族人沈敬仁躲在帳後待命。

王鎮惡被來人引入傅弘之大帳,他倒也沒多心,進去後略一詫異,只見沈田子一人端坐其中,王鎮惡剛說了句找我什麼事兒,帳外悄悄埋伏的沈敬仁潛入,只一刀便要了王鎮惡的性命。

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可嘆一員大將,竟於戰鬥之前死於內訌;王鎮惡死時,年46歲。

做掉王鎮惡,沈田子一不做二不休,又把跟王鎮惡同在軍中的其兄王基、其弟王鴻、王遵、王淵及王鎮惡的堂弟王昭、王朗、王弘,等七人全部殺掉。

沈田子這個殺法兒,可把傅弘之嚇壞了;傅弘之後悔了,也沒通知沈田子,自己單人獨騎跑回了長安,向劉義真報告這一情況。

傅弘之跟劉義真把事兒一說,初一學生劉義真差點兒嚇躥了;哪兒來的命令說要殺王鎮惡?這沈田子莫非要造反?他與傅弘之全副武裝,關緊長安城門,以觀其變。

再說沈田子,他擅自殺了王鎮惡,越想越不妥,他也知道,傅弘之這是去給劉義真報信了,等會兒劉義真必會派人來問,屆時我怎麼回答?我……我硬著頭皮說奉命殺人?絕對說不過去,這怎麼辦呢?嘿,有了,我啊,帶人入城,就說王鎮惡反了,我將其殺之。反正死無對證,我說他反,他就反。即便是傅弘之告我一狀,我也能把水攪渾,對,就這麼幹。

想到此,他留下部隊繼續頂住赫連勃勃的進攻,自己領著幾十人入長安去了。

進了長安,見到劉義真,他說王鎮惡造反,被我殺了。他本以為,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懂得什麼?我說怎麼,那就是怎麼。誰知劉義真一點手,傅弘之並左右官吏均出,那幾十個兵丁也給看押了起來,官吏們厲聲喝問王鎮惡造反的依據,沈田子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劉義真大怒,以擅殺大將為名,將沈田子斬於闕下。

一場內亂,仗還沒打,卻先死了兩員大將,若非劉裕當初糊塗,何至於此?

此時有探報來,說赫連璝所部已增至三萬,逼近了池陽(今陝西涇陽縣西北);劉義真一聽,癱了,這可如何是好?王鎮惡也死了,沈田子也死了,誰去退敵?

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好在此時傅弘之還在,說也沒別人了,我去吧!

傅弘之也算大將,留在關中的晉軍都是當初打過來的,論戰鬥力都不弱。赫連勃勃的匈奴軍雖然厲害,但看跟誰比,跟後秦比,那是不含糊,跟劉裕調教出來的這支勁旅比,就多少差些。

劉義真命令傅弘之率五千晉軍出戰,只一仗,大敗赫連璝,斬殺無數;赫連璝率軍渡過渭河邊撤邊搶,傅弘之又在寡婦人渡口(今地不詳)追上夏軍,又斬殺了三百多,搶回被掠的百姓七千餘人,夏軍這才北撤,長安暫時轉危為安。

此戰結束十天之後,劉裕回到了彭城,關中遭到夏軍進攻和王鎮惡被沈田子誅殺的消息也隨之傳來;此時沈田子的弟弟那位悍將沈林子正率部作為大軍的後衛,駐守石門;因此劉裕也沒有對沈田子過分深究,只是暫停對他的封賞,並上報朝廷說“沈田子突然發瘋,殺死了王鎮惡”,然後追贈王鎮惡為左將軍、青州刺史;唉,馬後炮了。

不管怎麼說吧,這件事的發生劉裕難辭其咎。

劉裕這會兒幹嘛呢?

答:忙!

別看劉裕人到了彭城,可心反倒大半又回到了關中。

這會兒劉裕也認識到了,他錯誤地估計了跟赫連勃勃之間的“友誼”;怎麼能亡羊補牢呢?

劉裕做了幾件事兒,第一,命族弟、彭城內史劉遵考率軍北上,鎮守蒲阪。此時夏軍已經攻佔了潼關,晉軍若回救援關中,只有從這兒進關了。第二,將自己的弟弟劉道憐從荊州調回建康,坐鎮朝中。第三,調三子劉義隆轉任荊州刺史。第四,任命劉道規的兒子劉義慶為豫州刺史,都督淮北、豫州諸軍事。第五,清理內部,這事兒是這樣的,劉裕北伐期間,檀憑之的侄子檀祗未經允許擅自出兵;讓留守政府虛驚一場,這事兒報到劉裕處,劉裕大怒,這些個二代們目無朝廷法度,但當時戰事緊張,劉裕沒處理這事兒,現在為了鞏固統治,劉裕把這事兒又翻出來了,下令剝奪了檀祗的兵權,同時藉口此時又擼了一批人。第六,也是最後一件事,您估計猜不出來是啥事兒,呵呵,劉裕備了份兒禮物,派人送給拓跋嗣去了。諸位都是達人,劉裕此舉意思應該不言自喻。

這些事兒安排完,劉裕啟程回建康。

公元418年6月,劉裕搞了一個儀式,高調宣佈:自己已受九錫之禮,為相國、宋公。既是宋公,便有宋國,繼而大封宋國百官,一律以東晉朝廷為參照。此時的劉裕,堂而皇之地組織了一套班子。

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但是,老話兒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劉裕加班加點兒為自己將來登基坐殿做準備的時候,消息傳來,長安丟了。

此時裡傅弘之大敗夏軍過去沒幾天,長安怎麼這麼短時間便丟了呢?

這說起來,還得說劉裕的那個熊孩子劉義真——

夏軍第一次攻打長安,為傅弘之所敗;匈奴兵退去之後,劉義真很高興,這一高興,高興出麻煩了;12歲的小孩兒,一高興,啥東西都送人;送來送去,竟送了個沒完沒了。

咱上文說過,劉裕臨走以前,給劉義真留下一位叫王修的官員,負責幫這熊孩子處理政務;王修見劉義真胡鬧,便來規勸;說您不能這樣,打勝仗賞賜,朝廷是有制度的云云。

時間一久,王修就把劉義真給說煩了;這就像現在處在叛逆期的小孩兒反感老師一樣,而沒得到封賞的那些人,也對王修恨之入骨,認為老王擋了他們的財路,於是這些人就說王修的壞話,最後集體誣陷說王修要反。

結果,劉義真二話不說,便殺了王修。

王修無故被殺,群僚驚駭,好多人都怕劉義真這熊孩子,棄官而逃,長安城內留守的士兵本來就思鄉心切,一見當官的走了,也都紛紛開了小差。

這事兒可就鬧大了,早有細作報入統萬城,赫連勃勃什麼人,一見這是個機會,立即揮師南下,準備二打長安城。

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關中留下的晉朝官吏見夏軍去而復返,十分恐慌,飛馬向江南的劉裕告急,劉裕趕忙調動部隊,派大將蒯恩入長安,接熊孩子劉義真回家,同時令大將朱齡石接替劉義真坐鎮長安。又命令朱超石前往洛陽、黃河一帶,準備接應從關中撤出來的晉軍。

臨走的時候,劉裕特意交代朱齡石,你到長安之後,讓劉義真輕裝迅速離開長安,過了函谷關,方可放慢腳步。如果關中無法守住,你也可以放棄長安,與劉義真一起東歸。

公元418年11月,朱齡石抵達長安;向劉義真傳達了他爹的指令。

但這熊孩子幹了一件事兒,徹底讓劉裕北伐之功毀於一旦——這小子居然下令晉軍在長安附近大肆劫掠一番。

主帥有令,這些晉軍可就撒開歡兒了,出生入死了一年多,今天終於要回家了,這可是最後一次發財的機會了;晉軍一個個搶的滿載而歸。

可是他們爽了,後果可極其嚴重:晉軍帶著這麼多東西,根本不可能輕裝撤退;另外,這麼個搶法兒,也極大地傷害了關中民心,老百姓日夜期盼的王師竟然是一群獸兵,百姓們失望、憤怒到了極點!

投降晉軍的後秦前兗州刺史、現任雍州別駕的韋華率先率眾投降了夏軍,並也向夏軍報告了劉義真東去的消息,赫連璝立即率領三萬騎兵追擊劉義真。

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劉裕讓晉軍輕裝,可是這幫人貪財心切,大車小車竟裝了無數車,部隊走得那叫一個慢,史籍記載,撤退時,晉軍一天才走十里地。

10裡地,也就5公里,隊裡訓練都是10公里起。

這可把傅弘之急壞了,說少爺,咱這麼走不是事兒啊,主公要咱們輕裝撤退,您說您帶這麼多東西,等敵軍追來那就麻煩了!

劉義真腦袋一撲稜,不,我就要帶著走!

沒走出一天,後面煙塵大作,塵土飛揚中無數騎兵追來;傅弘之一見大驚,立刻對劉義真說少爺快走!隨後,他跟蒯恩後隊變前隊,準備迎敵。

赫連璝才不管那麼多呢,令旗一揮,跟晉軍殺成一片。

趁這麼個功夫,劉義真抹頭就跑,那位說了,財物呢?這當口兒,要命就不能要錢。

赫連璝帶來的匈奴騎兵足有三萬,傅弘之、蒯恩倉促接戰,連戰連敗,二將無奈,且戰且退,一路上死傷累累,逃到藍田,晉軍大敗,傅弘之、蒯恩力戰不敵,雙雙被俘。

赫連勃勃得知晉軍戰敗,大喜,立刻要見俘虜,殺蒯恩,要傅弘之投降,傅弘之大罵不止,赫連勃勃大怒,令剝光其衣服,放入野外,任寒風凜冽,傅弘之罵不絕口,活活凍死。赫連勃勃怒氣不息,令將所有戰死的晉軍將士頭顱割下,累積成堆,為京觀,取名仍叫骷髏臺,之後進兵長安。

就在青泥會戰前後,痛恨晉軍搶掠的長安百姓自發起來,將留守在此的新任雍州刺史朱齡石也趕出了長安城。

朱齡石縱火焚燒了長安的宮殿,率領殘餘部隊且戰且退,企圖從潼關逃亡關東。赫連勃勃率領夏軍進入了長安,接著便派赫連昌追擊朱齡石;結果在潼關東北將朱齡石包圍,此時朱齡石的弟弟朱超石從山西趕來接應,也被圈進了包圍圈,晉軍幾次組織突圍,都被堵了回去。

轟轟烈烈的來,灰頭土臉的走;不僅沒帶走啥;反倒扔下幾員大將的命

時間一長,晉軍受不了了;怎麼呢?此處無水,晉軍飢渴難耐,無力再戰,夏軍猛攻數日,最終將朱齡石、朱超石兄弟二人俘獲送入長安,二人最終為赫連勃勃所殺。

從王鎮惡開始、沈田子、蒯恩、傅弘之、朱氏兄弟,這些跟著劉裕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百戰名將;最終都被劉義真斷送。惜哉痛哉!

關中丟失的消息傳到建康,劉裕大怒,又要起兵,群臣作好作歹勸住,說您可不能再打了,一來潼關難下,二來歷年北伐,國內負擔太重,一旦超過極限恐生大亂,且近日災害不斷,士卒疲憊,不可輕易用兵!劉裕也知道,剛打完大仗,又怎能連番征戰?這口氣又咽不下,最後把老頭兒氣的,見天兒昂首西北望。

反正不能出兵了,那就忙活篡位的事兒吧;公元418年12月,劉裕派人勒死了大傻子司馬德宗,派去幹這髒活兒的人名叫王韶之,王羲之的堂孫。

司馬德宗死後,劉裕藉口其無嗣,立他弟弟司馬德文繼位,史稱晉恭帝,也是東晉最後一位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