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動物的祖先

哺乳類動物是一種恆溫、脊椎動物,大部分都是

胎生(極個別原始哺乳類動物是卵生,如鴨嘴獸),並藉由乳腺哺育後代。哺乳動物,是動物發展史上最高級的階段,人類也屬於哺乳類動物。哺乳動物具備了許多獨特特徵,因而大大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增強了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因而在進化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現今動物的祖先

現今動物的祖先

哺乳動物的祖先——始祖獸

現今動物的祖先

始祖獸

始祖獸是一種已滅絕的哺乳動物,出現於白堊紀早期,距今1億2500萬年,體長14釐米,推測體重在200—250克。始祖獸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很可能是包括人在內的胎生哺乳動物1.3億年前的祖先或近親。始祖獸是一種善於在崎嶇地面攀爬和灌木樹叢中活動的小型哺乳動物;它生活在河湖岸邊的矮小樹叢中,昆蟲是它的主要食物。

大象的祖先——始祖象

現今動物的祖先

始祖象

始祖象生活在四千七百萬年前,體高近1米,以植物為食。大小與現在的未成年亞洲象差不多。它很可能部分時間在水中生活。像河馬一樣,眼睛和耳朵在頭上很高的地方,這樣在沼澤地裡打滾時,眼睛和耳朵仍能露出水面觀察四周情況。始祖象沒有長鼻子,但它有一些特徵與象開始進化時的特徵很相似,因此當初人們發現它時,認為它是象的祖先。所以起名叫始祖象。但現在很多古生物學家認為在非洲發現的另一類古象才是象的真正祖先,始祖象不過是長鼻目進化史上的一個旁支。由於生活習性與長鼻目主流進化相差太遠,它甚至不能代表原始長鼻目,而在亞洲發現的

炭丘獸明鎮獸可能是比始祖象更古老的長鼻目動物。

現今動物的祖先

炭丘獸

大象有許多奇特的長鼻目遠古近親,如今都已滅絕。

恐象

現今動物的祖先

恐象

恐象是象形長鼻目中已經絕種的一類,生存於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雄性恐象一般肩高接近5m,估計體重超過15.6噸。上顎沒有獠牙,下顎有一對很大向下彎的獠牙。

鏟齒象

現今動物的祖先

鏟齒象

現今動物的祖先

鏟齒象

鏟齒象生存於距今1000多萬年前後的中新世時代,它的下頜極度拉長,其前端並排長著一對扁平的下門齒,形狀恰似一個大鏟子,故得名鏟齒象。鏟齒象生活在河湖邊,用鏟齒切斷並剷起淺水中的植物,再靠長鼻子幫助把食物推入嘴中。鏟齒象當時廣泛分佈於歐亞非等各個大陸,數量眾多,但是直到400萬年前的上新世卻全部滅絕。

乳齒象

現今動物的祖先

乳齒象

乳齒象,化石記錄的長鼻類哺乳動物(見長鼻目)。最早的、明顯具有長鼻類特點的哺乳動物是發現於非洲北部的莫湖獸 。經過古乳齒象的初期過渡階段後,發展到乳齒象類,身高2.5-3米。

嵌齒象

現今動物的祖先

嵌齒象

嵌齒象生活在二百至三百萬年前,也就是生存於中新世早期至上新世早期。體高約3米,體形近似長頸乳齒象。下頜伸長,上面有一對並列的象牙,上頜的象牙向下前方伸出。上門齒相當長大,向下並向外稍彎曲;下頜聯合部引長成喙嘴狀,嵌在二側上門齒中間,故名嵌齒象,下門齒微向下彎曲,橫切面趨向扁平。頰齒的齒尖成圓錐形(乳頭狀)。附尖發達,磨蝕後三葉形圖案清楚,中間頰齒有三個橫脊。 嵌齒象的上象牙有一層牙釉質所覆蓋。嵌齒象的頭顱骨較現今象的頭顱骨長而低。與早期的長鼻目比較,嵌齒象只有很少的臼齒,臼齒上有3道脊來增加摩擦面,齒脊上有乳狀突起。頸部較靈活,長有和今天象一樣靈活的長鼻。擁有複製的齒柱結構,齒冠很高,有豐富的白堊質,適合研磨食物。

猛獁象

現今動物的祖先

猛獁象

猛獁象,又名毛象(長毛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獁體重可達12噸。猛獁象和亞洲象是在480萬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下來的;而非洲象則是在大約730萬年前,更早地從這個族譜中分離出來的。

犀牛的祖先——尤因它獸

現今動物的祖先

尤因它獸

尤因它獸即恐角獸,尤因它獸是已知恐龍滅絕2000多萬年來陸地上首次出現最早的泰坦級哺乳動物。它們名字的來源是由於最早被發現在北美洲的尤因它山區,位於於美國懷俄明州近福特·布瑞橘爾發現。屬於早期蹄類哺乳動物中的恐角類(生活在古新世至始新世漸新世之交,由另一類早期蹄類動物鈍腳目進化而來),包括原恐角獸,戈壁獸,始王獸,尤因它獸等類群。尤因它獸雖然是恐角目中最著名的,但生存時代不長,僅限於始新世一段時間。

雷獸

現今動物的祖先

雷獸

雷獸是奇蹄目中型至大型食草哺乳動物。其化石見於北美洲和亞洲東部的第三紀早期。有的肩高可達2.5米,常具有成對的鼻角。其中最著名的是王雷獸。

巨犀

現今動物的祖先

巨犀

巨犀屬,主要生活於漸新世,巨犀科共包括9屬,其中準

噶爾巨犀屬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長約8米,高約6米,重達約15噸。巨犀科在早中新世滅絕。

大唇犀

現今動物的祖先

大唇犀

大唇犀(學名Chilotherium)是犀牛的祖先。它們生存於中新世的中國蒙古。 大唇犀的下唇比上唇大,下頜骨粗狀成鏟子狀。上顎沒有門齒,下顎的門齒闊大,並且向上彎。頭部比現今的犀大稍大,頭顱骨沒有角。大唇犀矮小,四肢短小,每肢有三趾。 大唇犀是草食性的動物,生活於沼澤地帶。

板齒犀

現今動物的祖先

板齒犀

板齒犀(Elasmotherium)是一類已滅絕的巨大犀牛,肩高最高3米左右,體長最長可超過6米,體重最重超過8噸。平均體重5噸多。前額上有長達2米的角。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有角犀牛,也是最大的犀科動物,和披毛犀同為更新世古犀代表。

板齒犀是犀類高度特化的一支。身體巨大,額骨上有單一的角;齒冠很高,齒面琺琅質裙皺很複雜。適應於草原生活。生存於更新世的東歐(西歐有零星證據發現)及東亞,中亞,北亞等地。最大個體可能是烏克蘭基輔博物館的101釐米破碎頭骨(頭骨總長約120釐米。)頭部呈圓鈍狀,而非披毛犀及今天的白犀牛黑犀牛的扁形頭部,獨角生於額頭(相當於今天雙角犀牛的第二隻小角處)曾與披毛犀共同生活過,但體型要比披毛犀3倍左右

披毛犀

現今動物的祖先

披毛犀

披毛犀,學名:Coelodonta antiquitatis,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屬於腔齒犀屬,歸於奇蹄目犀科雙角犀亞科。平均體長3.5米,肩高約2米左右,體重平均1.8噸,與現存的印度犀牛體型相當,小於白犀牛。因全身披滿厚厚的毛而得此名。披毛犀有兩隻扁平的角,可以推開雪來吃草。它亦有一層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來在寒冷的環境保持溫暖。

披毛犀生存於更新世時期,與真猛獁同一時代,並在度過冰河時期存活了下來。活躍在歐亞大陸北部,與其同屬真犀科的巨型犀牛板齒犀生存在一起。披毛犀曾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狩獵對象,它的滅絕年代至今只有10000年,是最晚滅絕的史前犀。現存的犀牛中與披毛犀關係最近的近親蘇門答臘犀牛仍然在東南亞存活,但卻是極危物種,已經處在絕跡邊緣。

在犀類的後代中,現僅殘存有犀牛科的4屬5種,主要分佈在亞洲和非洲,特別是分佈在亞洲的犀牛,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亞洲的犀牛有單角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兩隻角、全身長毛的蘇門答臘犀牛,其中最原始的蘇門答臘犀牛。而印度犀牛是犀牛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爪哇犀牛要比印度犀牛小。因為它們的角可作為珍貴的中藥材,因此被大量濫殺,數目正在日漸減少,尤其是屬於祖先型的蘇門答臘犀牛,幾乎已完全見不到蹤跡了。而分佈在非洲的有白犀牛和黑犀牛兩種,它們都是雙角,白犀牛體型比黑犀牛大,白犀牛是現有犀牛中最進化的一種,在草原上由3-4頭組成家庭族群,以草為主食,據說幼犀在食草之前的一段時期內,以吃父母的糞便來維持生計。黑犀牛喜歡居住在灌木叢中,單獨生活,以小樹枝及樹葉為生。由於白犀牛和黑犀牛都喜歡吃草,所以它們的嘴的形態和馬一樣已變得十分扁平。

馬的祖先——始祖馬

現今動物的祖先

始祖馬

始祖馬(學名Hyracotherium),又名始行馬始馬,曾被認為是馬科中最早的成員。現時它被認為是屬於古獸馬科,這是與馬及雷獸有關的科。始祖馬的大小如狗一般,生存於北半球,分佈在始新世早期至中期(距今約6千萬至4千5百萬年前)的亞洲、歐洲及北美洲。

鯨的祖先——印多霍斯

現今動物的祖先

印多霍斯

距今 5000 萬年前,現在是始新世早期,距離恐龍滅絕已經過去了 1500 多萬年了。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今天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當時的山脈還在生長之中,並沒有達到今天的高度。喜馬拉雅山脈以南是一片並不廣闊的海洋,得益於來自海洋的水汽,海岸邊生長著茂盛的植被。靠近海邊的灌木叢搖晃了幾下,一隻像老鼠一樣的動物從灌木叢中鑽了出來。只聽到撲通一聲,這隻動物跳進海中,它的名字叫印多霍斯獸。儘管與今天海洋中的巨獸鯨類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但是不起眼的印多霍斯獸卻被認為是鯨類的始祖。

熊的祖先——東方祖熊

現今動物的祖先

東方祖熊

東方祖熊所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東方祖熊是一種小型食肉動物,大小接近於現生靈貓,四肢纖長,後肢比前肢長東方祖熊,腰部形成較大的弧度,具長尾,動作靈巧,但牙齒已明顯"熊"式。

短面熊

現今動物的祖先

短面熊

短面熊,指的是距今200萬年前,在美洲大陸上生活著的一類俗稱"美洲短面熊"的可怕掠食動物。由於它們的主要獵物為美洲野牛和大角野牛,故有時被稱為"噬牛熊"。短面熊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曾經存在過,當時的北美短面熊主要包括兩個品種:Arctodus simus(巨型短面熊)和Arctodus pristinus(倭短面熊)。而在南美巨型短面熊方面,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古生物學家發現迄今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熊。這種史前Arctotherium(南美巨型短面熊)平均體重達到1600~1700公斤,站立時高度可達到4.2米。

犬科動物和貓科動物的祖先——小古貓

現今動物的祖先

小古貓

小古貓,又名古貓獸 (Miacis,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小動物)。生活在4000萬-5000萬年以前,據考古發現和科學推測,這種身體和尾巴都很大,腿較短的動物很可能是犬科動物與貓科動物的共同祖先。儘管被俗稱為"小古貓",但它並非貓類,甚至不屬於貓型超科。

洞獅

現今動物的祖先

洞獅

洞獅(學名:Panthera leo spelaea)也稱歐洲洞獅,是一種已滅絕的貓科動物。比現代的獅子壯大,四肢粗壯,平均全長可達2.7米,尾長1.2米,體重250千克。最新研究表明,洞獅並不是獅子的祖先,只是和獅子的關係比較近。

劍齒虎

現今動物的祖先

劍齒虎

劍齒虎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生活在距今300萬~1.5 萬年前的更新世——全新世時期,與進化中的人類祖先共同渡過了近300萬年的時間。劍齒虎長著一對巨大的犬齒,足有半尺長,故得名。劍齒虎的捕獵對象是大型的食草動物。劍齒虎的滅絕與乳齒象的滅絕緊密相關。美國洛杉磯市區的拉布里亞農場是世界上最不尋常的化石遺址之一,已先後復原了兩千多隻,使劍齒虎成為最為人所知的史前貓科動物。

鱷魚的祖先——帝王鱷

現今動物的祖先

帝王鱷

帝鱷稱為肌鱷、帝王鱷,意思為“肌肉鱷魚”。但可惜的是帝鱷現在已經滅絕了。作為曾經存活過的史前最大型鱷魚,帝鱷身長極限10米,體重4.5噸。在那個巨獸橫行的時代,帝鱷幾乎是唯一一種可以與恐龍相匹敵的生物。如果到了水裡,帝鱷更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霸主,它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真正算得上是沒有天敵。

無棘腔鱷

現今動物的祖先

無棘腔鱷

無棘腔鱷是一種大型的史前巨鱷,儘管只發現了頭骨,但是根據今天鱷類的頭身比,古生物學家推測其體長超過10米,體重約6噸。

普魯斯鱷

現今動物的祖先

普魯斯鱷

普魯斯鱷最大個體身長可達11.5米,體重可達2-5.5噸,體寬近1.8米,頭骨長2000毫米以上,體型比中生代的恐鱷更大。它們當時沒有天敵,它們的食物是它們所能捕食的一切哺乳動物和魚類。

恐鱷

現今動物的祖先

恐鱷

恐鱷(學名:Deinosuchus),體長大約10米。是種已滅絕大型鱷類,屬於短吻鱷超科,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東部海岸地區。恐鱷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恐怖的巨鱷”, 恐鱷是史上出現過最大型的鱷類之一,會以小型恐龍為食。目前發現的恐鱷化石主要以頭骨為主,但是也有腿骨和脊椎骨。

豬的祖先——古巨豬

現今動物的祖先

古巨豬

古巨豬體型與奶牛類似,肩高5英尺,後頸部的棘突發達,背部很可能具有“肉丘”。他們像現代的野豬和西猯一樣,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但更加適應於肉食性,包括食腐和各種小動物,跑犀,副跑犀,先獸等也都是它們潛在的食物。

龜的祖先——半甲齒龜

現今動物的祖先

半甲齒龜

半甲齒龜(學名: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是種史前烏龜,屬於齒龜科(Odontochelyidae)。化石發現於中國貴州省,年代屬於三疊紀,約2億2000萬年前。半甲齒龜的生存年代,早於同為三疊紀晚期的原頜龜,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烏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