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懂禮貌?(家長必讀)

如何讓孩子學會懂禮貌?(家長必讀)

前言

當家裡有客人到訪的時候,家長就要讓孩子出來,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來招待客人,這也是孩子必須要經歷的課程。那麼,就需要學習一些禮貌待客的知識。列寧說過:“禮貌是數百年來人們就知道的,數千年在一切處世格言上反覆談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原則。”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非常注重文明禮儀,一個有禮貌的人也可以說是個有修養的人,如果一個人缺少禮貌,就會被別人排斥,不利於自身發展。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懂禮貌呢?


如何讓孩子學會懂禮貌?(家長必讀)


我國近代著名文學家、畫家豐子愷先生,有個兒子叫豐陳寶,豐陳寶從小就怕生人,所以總是在客人面前顯得很不禮貌。有一次豐子愷先生去上海為開明書店做編輯工作,順便就把兒子帶上了,那時候豐陳寶也就十三四歲。一天,來了一個客人,正好豐陳寶不認識,所以他就一直沒有過去打招呼。當客人和父親說完話後便走到他面前和他道別,這使得他慌了神,不知怎麼辦好。

等客人走了,豐子愷就和兒子鄭重其事地說:“你怎麼能不理人家呢?人家不過過來跟你道別嗎!”從那以後,豐子愷就對兒子禮貌這件事情上十分注意。如客人來了他會讓兒子去給客人端茶倒水,並且一定要雙手奉上以表對客人的恭敬之意;如果有人給東西的話,一定要躬身然後雙手去接,並給兒子解釋躬身是表示謝意,用雙手接是表示敬意。在父親的教導下,豐陳寶逐漸變成了一個有禮貌的人。

豐子愷是近代非常著名的文學家、畫家,但他和每個家長都一樣,都面臨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兒子豐陳寶本身性格就比較內向,不愛說話,當遇到別人主動打招呼時就表現出不知道怎麼去回應的窘迫狀態。豐子愷認為孩子這麼做很不禮貌,於是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禮貌待客,最終把兒子培養得禮貌得體。

方法一 不要強迫孩子

當孩子沒有做到禮貌待人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因為著急而強迫孩子非要按照家長的意願立刻做到有禮貌。因為孩子之所以不禮貌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所以要慢慢地、科學地引導孩子。豐子愷在看到兒子沒有回應客人的時候,就沒有急於強迫孩子做什麼,而是事後語重心長地教會孩子。家長要知道,孩子不願意和他人打招呼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有的孩子從小就害羞,見到生人就臉紅,家長如果非要強迫孩子去招呼客人,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從而更不願意與客人見面。如果本身就是開朗的孩子,突然對客人不理不睬了,那家長就要問清楚原因,中間一定是有什麼誤會,幫助孩子解開誤會就好了。

方法二 不能把禮貌當“小節”而忽視

很多人會把禮貌當成小節,又有“爽快人不拘小節”一說,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小節給忽略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每個人都要加強自己的內心修養,禮貌又是內心修養的重要一點,所以不容忽視。只有懂禮貌的人才會輕易受到他人的接受和認可,從而更加有存在感。懂禮貌的孩子會很快和同學打成一片,然後獲得豐厚的友誼。

方法三 教孩子待客之道

現在特別多的家長都會在來客人的時候把自己的孩子打發到一邊去,其實這麼做無非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有個安靜的空間得以聊天說話,但這也是忽視孩子存在的一種表現。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應該以主人的身份去招待客人,這樣做有利於成長,並且也可以讓孩子提高交際能力。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培養孩子的待客之道:

第一:客人剛一進門的時候,要主動幫助客人拿手裡的衣服,然後放到合適的地方,之後指引客人入座。第二:主動給客人端茶倒水,遞或接東西時要用雙手。陪客人聊天時要大大方方,讓客人不拘謹,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第三:當客人要走時要禮貌地挽留,可以說“您再坐一會兒”“彆著急走,就在這吃吧”等。第四:要送客人一段距離,然後要說“再見”和“有空常來做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