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魔都之稱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羣!

華燈初上,黃浦江畔,那排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群”的著名建築,在燈光下格外奪目,無言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來上海旅遊,欣賞那些風格迥異而又精彩紛呈的建築是一大享受。 外灘地區是上海最早的租界區,也一度成為遠東金融中心,號稱“東方華爾街”。外灘和南京東路,構成了當年所謂“十里洋場”的主體。 那面朝黃浦江的每棟氣度不凡的大樓,當年不是銀行就是洋行(即貿易公司)!原來上海要建設四個中心是有其深刻的歷史底蘊的;在一百多年前,這裡就已經是金融、貿易和經濟中心了

享有魔都之稱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

蘭膏明燭,華鐙錯些。”夜色中的上海燈火璀璨。此刻,她便像一位前衛的時髦女郎。漫步外灘,一整排古羅馬式亦或是古希臘式的建築在同一的鵝黃色燈火的映襯下顯得宏偉而不失精緻。金色的外表略帶傷感,屈辱的歷史在這裡被永久印記,散不去的永遠是懷舊的上海風情;金色亦是財富的象徵,金色的外表無不凸顯著這裡“東方華爾街”的名聲,不知有多少國際交易在鐘錶的滴答聲中完成。

享有魔都之稱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

外灘特色建築群保存至今的共有23幢房屋。從上海開埠到形成今日的格局,經歷了3次大規模的建築變遷。 19世紀中下葉(1843~1895年)為第一階段。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商怡和洋行率先在外灘北京路口租地,越二年建居住和辦公合一的2層樓建築。到道光二十九年從洋涇浜到北京路,外灘已有11家洋行建了類似的建築,這些磚木結構樓房多為英國鄉村建築樣式,或者是帶有寬大內長廊式陽臺的東印度式建築(券廊式)。

享有魔都之稱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

​在19世紀60~80年代陸續翻建,出現一批仿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到19世紀末,外灘的建築已鱗次櫛比。這一時期建築,尚存的只有33號原英國領事館。19世紀末20世紀初(1895~1919年)為第二階段。隨著地價上漲,水泥等新材料的引入,外灘建築約有近半進行重建,使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層次在三四層至六七層。建築風格上出現了向近代建築形式過渡的折衷式。內外裝修講究、設施增多,匯中飯店安裝了上海最早的電梯。這一階段建築保存至今的有10幢。20世紀二三十年代(1920~1937年)為第三階段。恰和、匯豐、江海關、沙遜等11幢建築又翻建成高樓大廈。新建築特點是體量大,8層以上高層幾佔一半。

享有魔都之稱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

建築形式出現了立面簡潔的早期現代派、許多建築氣派豪華,裝飾富麗堂皇,設施更趨完善,出現了上海最早使用冷暖氣設備的建築(匯豐銀行)。這一階段,除建於民國37年(1948年)的交通銀行大樓外,已基本形成今日的外灘建築群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