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爲止,你讀了那麼多書,到底讀了些什麼?

如果有人問你你最喜歡哪本書,你會怎麼回答?你也許能回答對方一個書名。而當對方問起下面的問題,你會怎樣回答呢?


·這書講了什麼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裡?

這些問題出自《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前言,我停下來,很認真的想了一下。至今為止,讀過的書百本有餘,讓我一本本的數出它們的名字都不大現實,唯記得幾本讓我真心感動過的,至今還記得讀完那本書的心情,就連書評也是隔了好幾周才下筆寫的,心中感動太多,反倒說不出口。至於其他的書,那些我讀過,卻連名字都記不起的,大抵是白讀了。

自己滿心歡喜閱讀的書,卻沒給自己留下任何回憶。是不是有點太浪費了?看來,學習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勢在必行了。

以信息整理術聞名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電視臺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

他的新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會我們如何用一本筆記將書中的精華用最高效的方式整理記錄下來。他不僅僅是教會我們如何做筆記,還提供了一整套的閱讀方法,從選書、購書,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意識,並幫助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讀的書;到讀書、記錄,如何通過筆記改變讀書方法,讓讀書成果一目瞭然;再到活用,如何將書中內容轉化為實用、屬於自己的技巧,並將讀書體驗在讀書生活中運用自如。

迄今為止,你讀了那麼多書,到底讀了些什麼?


整本書的核心即是他推出的一元體筆記讀書法,這套方法將讀書分為了五個步驟――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

接下來我們詳細說明一下,該如何使用這五個步驟讀書呢?

一、如何選書,購書?

首先,選書,購書,奧野宣之將這兩部分放在了同一章進行說明。說白了,就是怎樣買到自己想要的書,而不是浪費時間在書店或是網上商城閒逛。

如何讓自己迅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書?製作一個購書清單是一個最為簡便的方法。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記錄在購書清單上,一般只需要記錄[書名/作者/譯者],方便自己找到正確的版本。

購書清單最好是紙質的,親手把想要的書名寫上去,也是一種回憶。

有朋友說網上書城不是都有購物車嗎?還可以各大平臺進行比價,不是更方便、划算?想想我們不假思索的往購物車裡添加了些什麼?大減價一陣拼單買回來的書又堆在了哪兒?別說什麼既然買回來了我就一定會看,去年買的書還不是堆在角落裡積灰?

與其買一大堆一時感興趣,卻不明所以的書回來,不如精挑細選,選幾本自己一定會感興趣的書,親手寫在購書清單上,在某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步行或者乘車,去一個自己喜歡的書店,將它從書海里找出來,然後帶它回家,不用很多,兩三本就好,即便價格稍貴,也比買回家不看要來的實在。

我為什麼選擇它,為什麼願意奔赴書店把它帶回家?與這本書相處的點點滴滴都會印在我們的腦海裡,變成這本書的一部分,唯有付出,才能讓我們的記憶更加深刻。

二、如何記錄讀書筆記?

其次,我們來看看讀書、記錄,奧野宣之將這兩部分也放在同一章進行說明。

讀書,不是翻開書就讀。我之前也是這麼讀的,卻發現讀完連這本書講了些什麼都說不大清楚,等於白讀。

奧野宣之提供的方法是帶著目的去讀書。心裡想著我該在筆記本上記錄點什麼?這樣去讀書,人會不自覺的尋找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部分,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好標記,留待以後重讀。

迄今為止,你讀了那麼多書,到底讀了些什麼?

關於如何通讀、重讀、標記,奧野宣之還提供了一個小技巧。通讀時將感興趣的那一頁書角摺好,重讀時重點關注折角的部分,如果仍覺得有意思那就將另一個角也折起來,最後對摺雙角的部分進行標記就好了。這樣做既給了自己深思熟慮的時間,也不耽誤自己閱讀的速度,而且,這樣經過反覆閱讀才標記的部分一定是自己感興趣的點,當自己空閒時,再將這些點用“蔥鮪火鍋式”摘抄法記錄在筆記本上。

“蔥鮪火鍋式”摘抄法是奧野宣之在這個章節中提出的一個做筆記的方法。先摘抄原文,而後在原文下方直接寫出自己的評論,可以是一句話,哪怕只是一句“這很有意思。”將原文與評論用不同的標記的標示出來,這樣記錄在筆記本上一目瞭然,哪些是作者的話,哪些是自己的話。

我們的筆記本不僅僅只有這些內容,與這本書相關的書評、導讀資料、簡報等等,只要你覺得有意思的都可以粘貼到這本筆記上來,之前所說的購書清單,也是這本筆記的一部分。和閱讀有關的一切,我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如果這裡沒有,那就是沒有了。這就是奧野宣之的一元體筆記。

三、如何將輸入變為輸出?

最後,讀了那麼多書,如何將讀書體驗轉化為實用的生活技能?如何將輸入變為輸出?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奧野宣之用了一個章節來回答。

想要輸出,首先要做到有效輸入。前面幾章所說的購書清單、閱讀筆記都是為了加深我們對書本的記憶,從而促進對書的理解,只有深刻理解一本書的內容,腦海當中有這本書的信息,才能轉化為輸出。

不斷的輸出又能夠促進思想內化,將讀書體驗運用到生活中去。

當我們將基礎打好,地基扎牢,之後的事情便要簡單很多,我們可以拋開那些書,只關注我們所記錄的閱讀筆記。當你想找尋哪方面的信息時,你可以翻開筆記進行參考,如果筆記中沒有這方面的信息,那麼證明自己還未涉獵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可以將它列入購書清單;如果有,那麼在參考完之後記得做好標記,因為近期你可能還會要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擁有一本一元體筆記,好像讓閱讀變得簡單明朗起來,不用翻箱倒櫃一本本書的查找,翻開筆記就能發現自己需要的信息。

那麼,定期重讀筆記也變成了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人的記憶是有限,哪怕做過詳盡的筆記,如果不常常拿出來翻閱,也會慢慢淡忘。所以,選擇一個日子讓自己重讀筆記,養成重讀習慣,在重讀過程中收穫更多的東西,曾經覺得驚奇、感動的地方,重讀時又會有著別樣的感受。

當我們達到有效輸入時,就該想想該如何輸出了。輸出的方式有很多種,筆記當中書寫的感想,或是在各大自媒體平臺發佈的書評,這些都是輸出的一種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且能堅持下來的去做就好。堅持是成功的最簡單的一種途徑。

奧野宣之在最後一章還提供了19個閱讀技巧,幫助我們獲得更加愉快的閱讀體驗,以及更樂於堅持書寫讀書筆記。

迄今為止,你讀了那麼多書,到底讀了些什麼?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為我們提供了一整套閱讀方法,實用且行之有效。我們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書中的方法用起來,一支筆加上一個筆記本就能讓我們的閱讀變得更有質量,何樂不為呢?

迄今為止,讀了那麼多書,到底讀了些什麼?我希望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們都能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