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目標的達成率(三)

偷懶了許久,本來想就這樣靜悄悄的過完年再說,但想起這個系列還有最後一部分,還是在年前搞定吧。

接上次未完的部分,來繼續聊聊目標達成率不高的問題。

5.重視目標的可衡量性

目標的可衡量性是包含在smart原則裡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但在實操中,我們仍然會傾向於使用模糊的狀態詞來替代精確的指標。比如在新的一年裡我要“保持積極的心態”、“身體更健康”、“苗條起來”……

這樣做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時候是因為懶,不想花精力去仔細思考到底該如何將期望的結果變成可衡量的。有時候是因為一些特殊的目標難以衡量,比如“提升整體形象”這類目標。還有些時候,也許是我們內心壓根就沒想認真對待這個目標,這時候設定目標這個動作對我們來說更像是為了緩解壓力,或者讓自己看起來很努力。

然而,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一旦目標失去了可衡量性,接下來就很難找到相應的發力點,最後要麼是拖延,要麼是走很多彎路,最後實現的概率就極低了。

所以我建議只要我們定下了一個目標,無論如何也應該把可衡量性考慮清楚。

6.值得一再強調的回顧和修正

回顧這件事確實值得一再強調。一般來說,如果一個目標沒有實現,而又沒有進行回顧的話,再次企圖去實現這個目標,成功的概率接近於0。如果是一個長期目標,中間沒有經歷回顧或回顧較少的話,也會面臨高几率的失敗,至少,實現它會花費掉更多的精力和意志力。

這是因為只有經歷了回顧,才有可能對目標或計劃做出修正。而修正,恰恰是確保計劃正常執行以及目標最終實現的最好“保鏢”。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把回顧和修正看作是一體的。回顧可以是固定時間點,也可以是任何時候(通常是在我們覺察出了問題的時候),回顧讓我們發現問題,並找出問題的原因,修正讓我們解決問題,這樣的機制在長期目標的執行過程中會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在我們面臨失敗的時候,最好先不要忙著自責並重新制定計劃,而是先審視一下真正的原因,到底是意志力的問題,還是計劃合理性的問題,抑或是這個目標的意義,然後才好對症下藥。

7.正視內心的反抗

有些目標無法實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自己不想去做,因此總有各種各樣藉口讓我們“無奈的”影響了計劃。

有些“不想做”是難以修正的,比如因為性格的原因逃避社交,或者因為感情的原因拖延某件事,這種情況下,或許改變甚至取消目標是更合理的做法。另外一些“不想做”是因為理由不會社會或外界接受,典型的如不想上班所以無法達成按時上班的目標。在我看來,這時候應該做的就是重新梳理目標,看看到底自己想要什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應當積極接受當下的自己,以此獲得內心的平和以及更高的幸福感。這當然是極好的,不過從自我提升的角度來說,到了這裡不應該是結束,而應該是一個新的開始。接受當下的自己不意味著放棄努力,因此在認清自己內心的慾望或反抗之後,在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之後,我們應該,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迎接自己更想要的挑戰,更希望去實現的目標。

-------------------------

OK,這個系列終於寫完了。但說是系列,其實不過是基於經驗的泛泛而談,算不得什麼成系統和有營養的內容,寫這些東西也無非是想幫助大家提高一點點目標的成功率。

在我看來,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種方法。比如我們之前提過的,是否要將你的目標和計劃公之於眾?對有的人來說公佈可能好一點,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可能保密是更好的選擇。又比如打賭的方式是否能提高執行力?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會拼死完成,但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這恰恰給了一個“只要賠付認輸就可以了”的藉口。因此,真心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目標、計劃和相應的自我管理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