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前些年,寫了《我的松石觀》和《綠松石的文化內涵》兩篇小文,愛好綠松石的人不斷打來電話詢問和討論綠松石到底怎麼才美?它的審美特性是什麼?

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得不讓人認真思考一下綠松石了。我們身邊的寶物,它的美到底在哪裡?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綠松石觀賞石是寶石性質的礦物結核體,它與其他的礦物晶體其實不同的是,即以質取勝,天藍的顏色,寶石的性質,稀有的特性,幾乎讓它一身佔全;就以觀賞石擺件來說,同時也以形取勝,“皺、瘦、漏、透”一應俱全。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一塊綠松石觀賞石,只需剝去相伴的岩石,打磨拋光,就像模像樣的是一道風景,或似盆景,或似玉人,或似高山峻嶺,或似野馬奔兔,無奇不有。加上原本的翹色,天生的醬黃色與石英更如金秋,如山溪,這一切都是自然的。古人喜歡靈璧石,“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這是指靈璧石的聲音和顏色。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說起西湖石,又為西湖石的嶙峋造型,風洞多姿而歎為觀止。其實,綠松石觀賞石的這種造型也是風姿綽約。筆者就藏有一塊綠松石,有大大小小的洞穿上百個,看上去斑斕琳琅。宋代米芾提出的奇石審美四原則:皺、瘦、漏、透,非常適合綠松石的審美特性。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所謂“皺”,就是韓愈“爛漫堆眾皺”的“皺”,指石肌紋理變化曲折。“瘦”就是“郊寒島瘦”的“瘦”。清代李漁把“璧玉當空、孤崎無依”稱為“瘦”。而“漏”呢,就是指奇石應有洞穴,有空眼。“石上有眼,四面玲瓏”之謂也。“透”稍難理解一點,《南史·后妃傳》所說的“透井”的“透”作“跳”講,放在奇石鑑賞理論裡就是指奇石內部結構的跳脫與溝通。米芾的皺、瘦、漏、透相石四原則成了奇石審美理論的經典原則,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審美指導意義。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綠松石審美可以說完全符合“皺、瘦、漏、透”的審美原則。由於它的地質成因,由於它的的結核構造,和其他的礦物晶體其實有很大的區別,清爽、靈秀、洞穿,在一塊綠松石觀賞石上,有質、有形、有洞、有色,特別是有色,這是其他觀賞石無法相比的。同時,綠松石很少肥碩臃腫的,總是瘦、漏兼備,因此特別容易吸人眼球。筆者有一塊綠松石觀賞石,底坐岩石如盆,上面的松石則如花樹繁茂,蔥蔥郁郁,有眼有洞,活潑可愛,充滿生氣。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那些收藏綠松石一味追求質好而忘形的,可以這樣說,眼裡只有寶石,而沒有藝術趣味,沒有審美情趣。只追求形好而走捷徑的路子,那是忘了綠松石的本質。我們說看一塊綠松石觀賞石要有質、有形、有色、有洞,且忌肥、腫、實。讓綠松石觀賞石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心靈的富足,更多美的享受。

綠松石寶鑑:綠松石觀賞石的審美趣味

這主要是指綠松石觀賞石而言,至於綠松石飾品則要區別看待。臺灣知名女作家張曉風在《玉想》中說:“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鐲子和簪笄的,至於玉墜、玉佩所需要的也只是一根絲繩編結,用一段千迴百轉的糾纏盤結來繫住胸前和腰間的那一點沉實。……玉的世界要大得多,繁複得多,玉是既入於生活也是出於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與出塵,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過日。”綠松石就是這種雅俗共賞,貼近日常生活的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