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產業園區集聚的載體,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創意設計方面的企業,有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的企業,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信息諮詢等中介機構;還有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的企業和在文化經營方面富有經驗的經紀公司等。這種相互接駁的企業集群,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對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而目前以行政區域劃分或行業分割方式構建的創意產業園區,畢竟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影響,難以達到理想的要素組合和產業的深化。十三五規劃對產業園區未來發展之路做了什麼指導?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一、持續加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

“雙創”成為名副其實的最熱詞,國家對它的支持與引導顯然還在深化。那麼,未來5年,資源聚集,政府政策紅利,創業沃土下,如何“慧眼識英雄”,成為創業企業“躍龍門”的關鍵契機。

二、推廣新型孵化模式

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發展天使、創業、產業投資,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

眾創空間等儼然進入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而有競爭就有淘汰,面對大浪淘沙的必然趨勢,該是各位拿出真本事的時候了。

三、打造創新領軍企業和區域創新中心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依託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範圍,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

上海率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如今已經初見成效。未來5年,隨著國家推動,同類型的創新中心會逐漸誕生,強強對決,拭目以待。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下一個五年重點關注哪些行業

一、拓展重點、新興產業領域

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製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促進競爭功能,更好發揮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構建新型製造體系,促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發展壯大。

二、文化、服務、旅遊業也是重點

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放寬市場準入,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第三產業發展中,文化產業的崛起之勢迅猛。不過在促進文化繁榮的同時,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也應該成為企業面臨新考題。

三、超前佈局下一代互聯網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四、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下一個五年重點關注哪些區域

一、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和產業結構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一批中心城市,強化區域服務功能。

未來企業的投資發展區域維度拉伸,京津冀過去一直作為投資發展的主戰場,未來這一局面將被改變,長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時期來臨。那麼又有哪些中心城市畫進了未來5年發展“大餅”,大家可以提前猜一下。

二、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大國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場取向改革。

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

重提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規劃,表明政府推動發展決心。這些地區較明顯的共性就是缺少人才的聚集,尤其是創新創業人才,推動“雙創”結合發展,將成為新觸點。

三、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

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優化開發區域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發展,防治“城市病”,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產業園區:下一個五年雙創還是關鍵詞

下一個五年,與你相關的改革

一、創新機制改革

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製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三、財稅體制改革

建立健全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全國統一市場、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財政制度,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範公平、徵管高效的稅收制度。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綠色產品的政府採購政策。

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

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跨國企業。積極搭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金融服務平臺。

五、提高自貿區建設質量

建立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的體制,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全面實施單一窗口和通關一體化。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在更大範圍推廣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