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圈「炸鍋」,首批25家銀行存管名單中:大戶缺席,小行突圍

近日,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發佈中國建設銀行、四川新網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中信百信銀行等25家銀行通過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測評的聲明,意味著網貸平臺及網貸出借人期盼已久的首批銀行存管白名單正式出爐。

首份銀行存管白名單出爐後,網貸圈就“炸了鍋”:“網貸存管大戶江西銀行為什麼沒通過”“僅存管一家網貸平臺的銀行為什麼通過了”“存管銀行要是沒通過測評怎麼辦”……

利好:存管銀行白名單千呼萬喚始出來

此次通過測評的25家銀行為:

北京銀行、武漢眾邦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中信百信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恆豐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華夏銀行、廈門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廊坊銀行、上饒銀行、宜賓市商業銀行、廈門農村商業銀行、海口聯合農村商業銀行、四川新網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海口農村商業銀行、包商銀行。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全國網貸整治辦就聯合中國互金協會向各省市網貸整治辦及多家銀行下發了《關於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指出,在開展資金存管業務過程中,存在存管銀行標準不一、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為進一步推動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全國網貸整治辦與協會擬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測評。

測評針對已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且已存在上線網貸機構的商業銀行,首批測評對象為截至2017年10月31日已開展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且已存在上線網貸機構的商業銀行。

據悉,為確保測評達到“標準統一、質量優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要求,中國互金協會組織第三方機構採取現場與非現場測評相結合的方式,對相關商業銀行網貸存管業務流程與技術系統的合規性、完整性進行測評。

通過測評銀行完成信息披露後,根據測評流程及進展情況,後續中國互金協會將按照“合格一家、披露一家”的原則,組織通過測評的商業銀行及時進行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相關信息的披露。

如今,存管銀行首批白名單終於出爐。多位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存管銀行白名單的公佈對於加速網貸機構合規整改進程、提振網貸機構及投資人信心、穩定網貸行業有著積極的意義。

“炸鍋”:大戶缺席,小行突圍有“貓膩”?

“網貸存管大戶江西銀行為什麼沒通過”“僅存管一家網貸平臺的銀行為什麼通過了”……存管銀行首批白名單公佈後,多家平臺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打聽箇中緣由。

首批25家銀行中,國有大行僅建設銀行一家,整體以中小城商行為主,其中也不乏四川新網銀行、中信百信銀行等互聯網銀行及直銷銀行。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9月17日,639家上線存管的平臺主要分佈在52家銀行中,其中江西銀行完成上線的平臺最多,有73家;其次是四川新網銀行,有56家;廣東華興銀行排名第三,有55家。

然而,對接網貸平臺較多的江西銀行、廣東華興銀行、徽商銀行、上海銀行等皆無緣首批銀行存管白名單。而據融360依據公開信息統計,包商銀行、海口農商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中信百信銀行僅存管1家網貸平臺資金的銀行,卻在首批名單之中。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繫了數十家上線了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但銀行方面對此保持“一致沉默”,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億歐智庫分析師薄純敏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通過測評和業務量沒有關係,主要還是從技術層面考量,業務量多的銀行通過測評難度可能更大一些,因為存管系統有多個網貸公司的接口,整個系統承載能力要求更高,在穩定性方面可能更不如業務量相對少的銀行,因此業務量少的銀行可能更容易完成測評。

對於大型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網貸存管業務量較少的現象,薄純敏指出,大型銀行原有業務充足,網貸存管資金相對較少,且風險高、性價比低,不足以讓其大動干戈;另一方面,網貸行業不穩定,投資人風險意識較低,大型銀行或擔心自身信用受到影響,因而目前大型銀行還是試探性地對接網貸資金存管業務。

有地方互金協會相關人士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本來大銀行做這個業務(網貸資金存管)的就很少,不是通不過測評,是根本不做這業務。

此外,在網貸平臺惡性退出的影響下,一批銀行曾宣佈暫停或下線資金存管業務。有消息稱,上海銀行在2018年1月就宣佈暫停了與部分P2P平臺的合作,上饒銀行也解除了部分網貸平臺存管業務。貴州銀行在3月份也宣佈,因業務調整,暫停銀行存管業務。長沙銀行則在6月份發公告,稱將全面停辦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

存管銀行沒通過測評怎麼辦?

讓網貸圈“炸鍋”的另一個點是,平臺擔心因合作的銀行未通過測評而耽誤合規驗收及備案,導致平臺不得不良性退出網貸行業。因為上線符合要求的資金存管銀行是平臺備案的必要條件。

不久前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中就再次重申網貸機構合作的存管銀行“應當通過測評”。

融36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21日,共有815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上線銀行存管。此次公佈的25家白名單銀行共接入414家平臺,占上線資金銀行存管平臺總量的50.79%。而整個行業目前有1190家正常運營平臺,意味著目前僅34.79%的平臺上線符合要求的銀行存管。

另據此前官方發佈的測評辦法,在首次測評未達標的商業銀行可再次提交申請,但僅一次再次申請機會,且還需在收到首次測評結果通知書的三個月之內提交。

由此也可以感受到平臺方因存管銀行未通過測評的焦慮。不過,在融360分析師呂佳琦看來,目前未通過測評的銀行主要是因為系統問題而暫時未通過測評,相信只要銀行積極配合系統整改,接下來也會有第二批通過測評的機會。

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也對記者表示,存管白名單應該是動態調整的,未來應該會陸續公佈通過測評的存管銀行,所以未出現在首批白名單的銀行只要願意參與網貸平臺存管業務,以測促改,進入白名單並不是什麼難事。

鮑建富指出,對於現階段與白名單之外的銀行進行存管合作的平臺,可以利用剩下的時間做出調整。或者敦促存管銀行積極去參加協會測評,或者及時調整存管銀行,如果平臺之前的業務、存管流程較規範的話,切換存管銀行程序應該也會比較順利。

據鮑建富透露,開金中心官網已於9月5日公告上線民生銀行存管,開鑫貸預計很快也會正式公告具體調整和安排。

薄純敏也對記者表示,通過測評的25家銀行,其存管系統是相對標準化的,這也解決了此前“假存管”、“只存不管”、“亂存管”的問題。在相對標準化的存管體系下,平臺更換存管銀行會比之前更快捷,成本也會更低。

不可迷信銀行存管

需要指出的是,存管銀行通過測評是平臺合規整改的一部分,並不是平臺的“免死金牌”。同樣,銀行存管網貸資金,只是業務關係,並不承擔交易風險,投資人也不能迷信。

生菜金融創始人兼董事長周漢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對於投資人而言,要關注銀行存管是否已經全量上線,如果你所投資的平臺只是和銀行簽定了合作協議、或者只是部分上線了存管系統,還是要引起警惕的。

那麼如何判斷網貸平臺資金已經進行了“真存管”?

記者採訪瞭解到,主要是看資金進出時,是否要經過平臺存管銀行的處理頁面。比如,某網貸平臺全量上線了銀行的存管系統,那麼不管是充值、提現、債轉,都需要經過銀行的系統,需要輸入銀行發來的短信驗證碼和銀行存管系統的交易密碼,只有這樣,網貸平臺資金才算是真正處於銀行的存管之下。

不過,鮑建富也提醒投資者,銀行存管只是平臺合規的一個標配,存管銀行並不承擔交易風險,不對網貸交易行為進行擔保。投資者選擇平臺,最重要還是要看平臺的風控能力。

此外,網貸平臺披露的信息不構成對與商業銀行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合作或“聲稱”合作的網貸機構相關情況的認可,出借人、借款人等相關人員須謹慎判斷和識別風險。

另據央行等十部門《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監會等四部門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與《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在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中,除必要的披露及監管要求外,委託人不得用“存管人”做營銷宣傳。

記者注意到,當前已有多家銀行明確禁止網貸平臺宣傳與其已經達成銀行存管合作,包括平安銀行、上海銀行等,要求“平臺立即撤回在各網絡載體以及其他載體上表明雙方合作關係的Logo、文字以及其他形式的所有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