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3A級配樂取經是種怎樣的體驗:張衛帆訪談錄

我和大多數玩家一樣,是從赤燭遊戲的《返校》開始認識張衛帆這個名字的。《返校》的配樂在海內外都得到了相當的好評,我也在今年年初臺北電玩展上首次見到了張衛帆,當時他正在與人介紹自己的工作方法。

張衛帆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獨立的作曲家,雖有自己成立公司“狂想音樂”方便業務往來,但平時皆以個人名義活動,與影劇、遊戲合作也都會掛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負責,並且儘量在合作伊始便長期跟進作品的開發,密切與主創團隊溝通,把作品磨到好,而能有別於坊間某些以代工為主的音樂製作公司。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張衛帆在Friday音樂平臺上的頁面

我們平常都會看到許多無限削價和敷衍了帳的事情,也會人云亦云地說那樣下去不行、怎樣怎樣才行,但要換你來做,靠自己的努力,堅持對的方法而得到成功,那也是很稀罕的。張衛帆表示,現在網絡時代,全世界都有很好的音樂家和創意,他就經常天南地北地找樂手、樂團、人聲、錄音師,歐洲錄這一軌、亞洲錄那一軌,哪裡方便就在哪裡做事,待在家或飛國外都很平常,所以我們實在不須把眼界侷限在本地——道理是這樣講,但具體要怎樣才能把音樂做好呢?那就還是要有做出過好成品的人來講,才比較有參考價值。

到了7月,我在臉書上看到張衛帆說,自己去了維也納參加“好萊塢音樂工作坊”(Hollywood Music Workshop),與3A級配樂名家和各國高手交流,獲益良多,當下我就有了興趣,私信向他提出了訪問請求。於是9月8日週六下午2點,我們便在“臺北音樂設計節”的休息室裡聊了40分鐘,相關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與業內同仁。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張衛帆(右)與哥哥張衛航律師(左)在9月8日下午3點的講座“配樂合作工作流程”開始前的合影

遊戲音樂:老手教你做細節

胡又天(以下簡稱“胡”):我們先從頭說起吧。請跟大家從頭說一下,你是今年幾月得知這個活動,然後幾號過去的?

張衛帆(以下簡稱“張”):7月7號左右去的。我是在前兩個禮拜看到的宣傳,之前聽一位前輩梁啟慧提到過這個,她是電影作曲家。而剛好我去年去布達佩斯錄音的時候,在現場聽學長說起,他曾經上過這個Workshop,也就是說,這個業界有不少蠻厲害的前輩都去過,那我就有留意這件事情。不過活動宣佈得很晚,宣佈時間的時候幾乎只剩一個月了。我的工作也蠻趕的,怎麼辦?但我想上的第一門課就15個名額,而且是《戰神》(God of War)的作曲家,為期3天。我心想名額應該立刻就會報滿了,所以當下我就不管了,就匯款報名。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好萊塢音樂工坊的網頁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作曲家梁啟慧

然後第二件事,就是買接電腦的監聽喇叭,因為我工作也要繼續做啊,就買了個小型的iLoud Micro Monitor,品質也蠻不錯的。第三件事就是跟朋友借琴,借一臺比較小的主控鍵盤。還好客戶們都覺得還OK,反正我在那邊11天,晚上基本上就在飯店裡繼續寫音樂,給客戶就說這是我用筆記本電腦先寫的Sketch,不是正式版,我們先討論調整方向,等我回來再做完整版。這些事情談好,我就飛去了。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工作坊場地外觀。這裡其實是當地最大的賭場,工作坊借它的會議中心來上課(張衛帆提供)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工作坊地點位於維也納附近巴登(Baden)的溫泉區,從飯店到工作坊的路上會經過貝多芬住過幾年的房子(張衛帆提供)

胡:那您在那邊上了哪些課?

張:前3天的上課的是《戰神》1、2、3代的作曲家Cris Velasco,然後再3天是英劇《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的作曲家John Lunn,他寫了很多英國的歷史劇音樂,包括《最後的王國》(Last Kingdom),9世紀維京人入侵英格蘭的故事,他音樂的記憶點非常多,《唐頓莊園》也是世界級的英劇。其實我給電視劇寫配樂寫得比遊戲還多,我從2006年接第一部中國大陸電視劇開始,大約到2015年都是以電視劇為主,所以我很想知道國外的工業是怎麼樣運作的。

第三門課“從概念到作曲”是《碟中諜5》的作曲家,叫做Joe Kraemer,好萊塢的大師。我很希望知道他們好萊塢的電影音樂工業到底是怎麼運作,他們的作曲家是怎麼和導演溝通的,所以我覺得這3門課剛好可以連在一起,就一次報名了,然後把錢匯過去,確認還有名額,就立刻訂了飯店過去,還蠻臨時的。

胡:可以透露一下費用嗎?

張:它有幾門課給你選,分開收費。遊戲音樂、電視劇作曲都是540歐元,然後“從概念到作曲”是900,總共1980歐(約合新臺幣71893元、人民幣15762元)。然後機票加酒店70750臺幣,此外當然還要花一些生活費。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課程一:遊戲配樂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7月12日,課程結束後與Cris Velasco合影(張衛帆提供)

胡:的確不便宜。那具體上課的情況是怎樣的?

張:在這邊我必需尊重這個Workshop,這是個私人的課程,有保密協議,課程中的事情會不太方便公開談,但基本上有團體的課程也有另外收費的一對一課程,它和一般上課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師除了短時間的共同講解時間外,大部分是針對每個人依照題目寫的東西來作個別討論。

大致上,一開始就是題目發下來,大家各自寫,如果沒什麼想法,就跟同學們討論,雖然每個人題目都不一樣,但同學裡有很多很棒的作曲家,還有給現在正在播出的美劇配樂的,很多水準都還蠻高的,然後再看老師怎麼給你和給他們提意見,所以這樣下來可以學到的東西相當多。這種教法,對我這樣子已經在音樂界工作的人來講,也是非常好的。

如果是在國內上課,可能老師在臺上講的都是同一套,但每個人需要的東西不一樣,每個人的問題都不同啊。我們需要的,是你來幫我調整,或者說我調整的時候向你請教,比如說:“變成這個畫面的時候,應該怎麼考量音樂?”甚至我們還會問到音樂本身之外的事情,像是問老師在這個預算上你怎麼看?你會抓多少時間去完成這整個流程,然後在溝通的時候,你又要怎麼和導演或業主討論,怎麼去做這件事。

然後晚上我們就跟他一起吃飯,跟他喝酒,問他問題。這樣相處下來,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國外這樣達到3A水準的遊戲工業、影劇工業,不管是電視還是網絡,他們的工作速度還是非常快的,並不是說我到了3A項目,我一個東西就可以寫個兩三年。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誤解說國外怎麼尊重專業啦、會給你充分的時間、沒有“敏捷開發”啦,事實上,國外也一樣。你要在這個工業裡生存,就必須要能適應這個速度,在這樣的時間裡做出非常高品質的東西來。

遊戲音樂的部分,基本上這裡能深談的也沒那麼多,因為大部分時間裡,老師也就是針對你自己的作品,去給你分析、拆解、提出建議。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工作坊教室現場,由於上課時禁止拍照,故只在課前留影(張衛帆提供)

胡:也就是多談實務,不怎麼講理論,因為你們都已經出師了。

張:其實私下的問題才是這個Workshop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部分。我目前正在創作的遊戲主題曲想要達到《血源詛咒》那種典型的3A動作遊戲的標準,那在跟遊戲公司合作的過程裡,要怎麼討論?怎麼決定錄音的人數?怎麼去處理其它的問題,諸如此類,能有這樣的機會直接跟老師討論,這對我的幫助就很大,因為我之前不知道該怎麼做到那樣,而今天我終於可以問到一個曾經做到那樣子的人。還有也會問一些生涯規劃等等。這是我在第一門課學到最多的地方。

工業速度之必要

胡:第二門課呢?

張:第二門課是英劇的John,是讓人最焦慮的課。

在那幾天,我每天凌晨1點到3點就要起床。為什麼?因為老師每天早上9點就到了,9點到10點第一件事,就是播放大家的作業。他在前一天就會給我們畫面,他以前配過的電視劇的畫面,你必須跟著畫面寫,他也不會告訴你他原來怎麼寫的。然後隔天早上到了,好,每個人交上來,現場播。

播完第一件事是這樣的:好,大家可以給衛帆意見,哪裡寫得好,哪裡寫得不好。大家都舉手。他這種風氣和我們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功課交了就算了,我們並沒有很需要去專心聽別人的東西,然後指出好和壞。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課程二:電視劇配樂

因為有這層壓力,我就必須努力把它做得很好。不然你隔天早上一播,負評如潮怎麼辦?(笑)去的人很多都還是高手。加上我晚上還要把先前的工作顧好嘛,所以只能睡一下就起來做,花很大的力量去寫這個作業。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晚上在飯店一邊繼續工作,一邊看世界盃賽,配當地啤酒和家裡帶來的花雕酸菜牛肉麵(張衛帆提供)

不過,這個練習讓我的進步很大,因為我不知道它(原劇的配樂)原來是什麼樣子,我就會用我自己的方法去寫,包括寫《唐頓莊園》的主要場景,和那裡面的某些橋段。然後我可以看到每個人在寫這部分的時候有不同的創意,對我來說學習量很多。

再就是我覺得同學之間的互相指正,也讓我看到歐美教育是怎樣的。他會讓你去學習怎樣去論述一個音樂,怎麼去批評一個音樂,不像我們這邊都不太講話,他們很重視學習表達。學習表達,對作曲家來講,我覺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在電視劇配樂影這個課裡,我還私下問了John很多關於國外工作的流程,很有意思:他說英劇大致上一集只有兩個星期的工作時間,包含對畫面作曲、錄音、混音。他在寫《唐頓莊園》時,鋼琴跟絃樂都是實錄,而6季52集除了主題曲外沒有任何一個重複使用的音樂。這個工作速度也是蠻讓人震驚的。

平常我們都會說國外的環境有多好,國內的業者有多糟,這樣一起去抱怨一些事情。但這次回來,其實我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我認知到抱怨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全世界都是這種情況。到了最後都沒有時間,比如電影快要上了才找人來寫音樂。我不喜歡這樣,但是沒有一個地方會更好。

所以我能建立的觀念就是:客戶的需求不管是多急,只要我做得來、我有把握的,基本上就不會抱怨它的時程要求,反正我們就是職業的,就要合格,就是把它做完。這是我學到的很重要的部分。當然還有在課堂上和同學互相指正的部分,學到很多。

低端配備也能寫神作,條件是你夠硬

胡:那麼第三課又是怎麼樣的?

張:第三個課程是Joe Kraemer來上,他給我一個很有趣的啟示,就是,你知道他在寫《碟中諜5》配樂的時候,是用筆記本電腦寫的,而且內存只有4GB嗎?4GB呀,你連打個電動都不夠,而他可以寫。

他說他寫這個配樂的時候,因為電影是在英國拍的,所以他必須從美國飛去英國跟拍,然後他就用一個筆記本電腦,和一個很古早的作曲軟件《Sonar》——現在那軟件的出品公司已經倒了——他就用4GB的內存,用最基礎的音色來寫。也就是,在我看來,他是那種硬派的作風,在很簡單的器材條件之下,不用任何取巧掩飾的手法,就完成了非常高水準的音樂。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課程三:從概念到作曲

胡:這是哪年的事情?

他:就是2015年的電影《碟中諜:神秘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之前2012年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另一部電影《神隱任務》(Jack Reacher)也是他作曲。

什麼是硬派作風?我們現在很多配樂家,都習慣有很多的素材可以隨意拼接,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省事的做法,比如轉場,你可以像DJ一樣“唰~”弄個過門特效,就從這一首轉場到下一首過去,這樣音樂就可以寫得隨便一點,可是他不是。他所寫的東西可以立刻變成五線譜,然後他立刻就可以演奏出來,出來都非常好。而且他工作時間都非常短,判斷也非常準。

他試了幾種不同的思路給我們看,每個想法的來源是什麼,他都能講清楚,從這個想法推到另一個想法,再到對整個流程的構想,我覺得受益非常多。

這就是我這11天的課程。

向3A级配乐取经是种怎样的体验:张卫帆访谈录

Joe Kraemer在公開視頻中演示了他開發的一套管絃音色

胡:11天就上這3門課?

張:這個Workshop總共時間有一個多月,後面還有指揮課和MIDI製作課等等,因為我有工作必須要回來處理,另外我不需要自己去指揮,就沒有選。總體看來,我覺得他們的師資水準真的是非常高,所以去這邊對我來講,算是學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事。例如瞭解到人家3A作曲家的工作方法和態度,雖然你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一些報導或者示範,但近距離接觸的感覺和收穫還是不一樣。尤其是他們不只技術很高,待人也很親和,沒有架子,只在音樂上面有很多很多的堅持,很多我們容易放過的地方,他們會堅持留意,然後處理得很好。

胡:比如說?

張:像《唐頓莊園》,錄音一定實錄。現在MIDI鋼琴和真的鋼琴已經非常接近。但是對他們這種頂級的製作來講,他會很在乎這種事。就是我鋼琴絕對不用MIDI,我全部都是來真的,而且我不會有一段重複,因為沒有一個畫面是重複的,我就跟著畫面重新寫嘛,不能用個主題曲改編就應付過去,我一定要做到最Match,而且是在這麼短的工作時間裡。

再來還有就是美學、美感的部分。我們看這種寫《唐頓莊園》的作曲家,在寫東西的時候,那音樂裡面就是有一種美感在,真的不是假裝。我覺得作曲家還是要有一定的素養。對聲音的掌控,你什麼時候音樂要很重,什麼時候音樂要很輕,我覺得那會需要很高的美學素養,我在那邊是這樣感受到了。那種東西的確是很難教的,他也說他很難口述,但就是有一種Sense。他在進跟退之間,他很多橋段真的做得超漂亮。所以我覺得(這部劇)蠻值得去看一看的。

這11天課程的經歷,大概就是這樣。抱歉的是還有很多比較不能公開來談的細節,但以一位作曲家的角度來說,這趟的收穫相當多。

結語:和別人一樣就是跟錢過不去

談完這次“取經”的情形,我繼續問:之前在國內外,有沒有去過或聽說過類似的工作坊?而這個好萊塢音樂工坊的模式,你覺得有什麼可以讓我們的同行學習一下的地方?然而張衛帆表示只有聽說過一些,還沒詳細瞭解,就先不隨便講了。

我們又交流了一些海內外的市場與文化氛圍,兩岸三地音樂界的低迷景況,包括許多我們“自己人看不上自己人”,消費者愛拆臺甚於捧場,音業人在業主面前也往往自我降格、淪為廉價代工,而大公司可能更願意直接請國外名家,並且打出大師的名號來作賣點,間接讓國內音樂人牌子更打不響的問題。對此,張衛帆的答案很普通:就是建立自己的品質與風格,和業主誠實報價、平等溝通,把目光和活動範圍放在全世界。他並不多作什麼呼籲改善風氣的老生常談,他就是作為一個以配樂謀生的人,看著業內有名聲、資源遠超自己的3A級大師,也有價碼遠低於自己的第三世界高手,而努力摸索出一條生路,歷經12年,小有所成,有了一些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經驗。今後也還要繼續精進,來適應這個全球化的時代。

最後,張衛帆又說:“我最近跟一個國外遊戲公司合作,他們的人跟我講了幾句很有趣的話:你的遊戲跟別人一樣、音樂跟別人一樣,就是在跟自己的錢過不去。現在這世界每個月會出多少遊戲?”

這段話,在山寨、換皮仍舊盛行的中國大陸游戲界看來,恐怕有不少可以抬槓的地方;那位外國同行的感言,從字面上看來也只是很普通的道理,但為什麼衛帆兄特別記住了,覺得有趣呢?大概也就是因為“知易行難”,心有慼慼焉而已。畢竟,就算你真做出了不一樣的東西,而且做得很好,也不保證就能成功。但身為一個不欲放棄希望的職業創作者,他也就只能認準這條路,盡力把它走通,好讓這樣的信念可以得到印證便是了。

下午3點,張衛帆與哥哥張衛航律師在臺北音樂設計節合開的講座正式開始,講了2小時。張衛帆先舉例分享從“評估製作方針和預算”到“創作主題曲”到“創作互動(隨玩家操作而變化的)音樂”的經驗,再換哥哥談合約擬訂的各種重要須知事項。有律師老哥幫忙看合約,也是張衛帆入行至今沒怎麼被坑,且能在世界上多找到一些平等合作對象的因素。雖然聽眾大約也都是買了票進來學習Know-how的音樂工作者,但這兩段演講的內容都沒有太過深奧的技術,只是分享一下做事的流程而已,然而已有藝業在身的創意工作者最需要的,其實也就是這些。

希望通過這些經驗的分享,可以多幫助一些音樂工作者加強對合理做法的信念,找到自己的活路,在世界上站穩腳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