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山法師:道士爲什麼要守庚申?

閭山法師:道士為什麼要守庚申?

中國古代以天干、地支記日期。干支相配,凡六十日一輪迴,其中有六個庚日(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庚申日即六庚日之一。

道教認為:每當庚申日之夜晚,人體內的“三尸”神便會從身中逸出,飛昇上天,去向天帝告白人在世間的功過,天帝隨人功過多少,賞功罰過,分毫不差。

人如在庚申之夜堅守不睡,則三尸神不能離人上天去打小報告。故《太上三尸中經》曰:“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谷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夜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凡至庚申日,兼夜不臥守之,若曉體疲,少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此即道士庚申日守夜習俗的由來。

閭山法師:道士為什麼要守庚申?

三尸又稱“三蟲”、“三彭”、“三尸神”、“三伏屍”,皆人在胞胎中所得。道教對人體內三種作祟之神的稱呼。上屍神名彭倨,又名青姑,常居人頭中,伐人眼;中屍神名彭質,又名白姑,居人心後,伐人五臟;下屍神名彭矯,又名血姑,居人臍下丹田中。伐人胃命。

《雲笈七籤》卷十三日:“上蟲居上丹田,名彭倔,色白而青,使鬥入嗜慾痴滯;中蟲住中丹田,名彭質,色白而黃,使人貪財,好喜怒,濁亂真氣,魂魄失常;下蟲居下丹田,名彭矯,色白而黑,使人愛衣服,沉酒好色。”三尸作祟能使人速死,故宜制住三尸,即“靜持心神,止舍煩務,使三蟲動而無動。”

三尸司察人世功過之說由來已久,東晉時葛洪在《抱朴子內篇·微旨篇》中就對三尸神及守庚申說表示懷疑,他說:“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為物,雖無形而實魂靈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屍當得作鬼,自放縱遊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所為過失。吾亦未能審此事之有無也。”

唐末道士程紫霄態度更加鮮明,認為“三尸何有?此吾師託是以懼為惡者耳。”因此寫詩譏嘲道:“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與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爾三彭說是非。”很明顯,道教建立三尸神告白人間功過說,正是為了警誡道徒信眾勿作惡造事,借神力來控制百姓,以利於統治,用宗教迷信來為當權階級服務。

道士守庚申這一齋醮禮儀,後被民間百姓採用,成為一個民俗性的節日。唐時東傳日本,廣為流傳至今,日本人信奉更盛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