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五台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說到山西我們首先會想到五臺山,那它為什麼會叫五臺山又有哪些特殊的景點呢?今天小編帶你重新去了解認識不一樣的五臺山。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並非一座山,它是坐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望海峰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雲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似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於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掛月峰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讚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雲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蹟,巖谷常浮五色光。”

錦繡峰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南臺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此峰“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讚曰:“沈沈龍穴貯雲煙,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葉鬥峰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北臺名葉鬥峰,海拔3061米,五臺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臺“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讚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鬥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翠巖峰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其臺“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讚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餘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

人文景觀

五臺山現有建築比較完整的寺院95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南禪寺、佛光寺、顯通寺、廣濟寺、巖山寺(繁峙縣)、洪福寺(定襄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塔院寺、菩薩頂、圓照寺、羅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龍泉寺、金閣寺、尊勝寺、延慶寺、公主寺(繁峙縣)、三聖寺(繁峙縣)、惠濟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縣);其餘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宗教活動場所的角度,被公佈為全國重點寺院的有11處: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閣寺、廣宗寺、廣仁寺、黛螺頂、觀音洞。

塔院寺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塔院寺位居臺懷鎮中心,以五臺山的標誌大白塔而得名。這座大白塔高達75.3米,周圍為83米,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歷代屢經修造,明代又重建。據記載,大白塔內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臺山首先都要朝拜這一聖蹟。塔院寺內還有座文殊塔,傳說塔內藏有文殊菩薩的頭髮。

顯通寺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位於塔院寺後,現存建築為明清兩代所修,寺宇面積八萬餘平方米,各種建築四百餘間。中軸線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後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佛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藏經殿。無量殿來說,高達21米,沒有一根梁木,全用磚塊砌成,外簷磚刻斗拱花卉,內雕藻井懸空,形似花蓋寶頂,建造奇特。殿內的《華嚴經》字塔,為白綾所組成,上書60多萬字的《華嚴經》,蠅頭小楷,工整秀麗。銅殿三間見方,高達五米,外面雕鑄著花卉人物,飛禽走獸。

菩薩頂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位於顯通寺後的靈鷲峰上,傳說為文殊菩薩居住之處,又名文殊寺,也稱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級石階,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書“靈峰勝景”四個大字。佛家認為,人有一百零八煩惱,解脫煩惱之道稱為“法門”。寺前的每一級臺階就象徵著一個“法門”,踏上一級臺階,就意味著解脫一種煩惱,石階盡處就是超凡脫俗的佛土。菩薩頂主要殿宇,都用黃、綠、藍三彩琉璃瓦覆蓋。康熙御製碑,立於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東院,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達六米,四面各寬一米,碑文分別用漢、蒙、滿、藏四種文字鐫刻,是五臺山最高大的石碑。

南禪寺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特殊意義。唐武宗會昌滅佛,只有南禪寺逃脫了這次劫難,幸運地獨存於五臺山,因而也就成了現存最古老的木質建築。這座古剎小巧玲瓏,其中的大雄寶殿,據樑上的墨跡記載,修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保存著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殿內佛壇上,有佛、菩薩、弟子、童子、天王等唐代彩塑十七尊,容貌豐潤,面目傳情,神態逼真,線條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不可多得的瑰寶。

佛光寺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坐落在佛光山的山腰,有“亞洲佛光”的美稱。寺院依山而建,東、南、北三峰環抱,規模宏大,其建築、塑像、壁畫和墨跡被譽為“四絕”。佛光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唐武宗會昌滅佛,寺廟被毀。唐大中十一年,主殿東大殿得以重建。佛光寺是現存唐代木構建築的範例,在建築史上有突出的地位。東大殿內佛壇上有唐代彩繪泥塑佛像三十五尊,體態豐滿,栩栩如生。壁畫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文殊殿為五臺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築。

南山寺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枕山而建,鑿坡為級,凡一百零八個臺階,披雲掩綠,形若天梯。它們的建築各有特色,而又都以雕刻為世人所稱道。南山寺建在山腰上,臺階上面是高大的漢白玉牌樓,後面七層金碧輝煌的殿宇,由下而上層層高起,古樹掩映,泉水縈繞。寺門前是細緻精巧的磚雕構成的影壁,寺內從圍牆到欄杆處處漢白玉浮雕,有花鳥蟲獸,有歷史人物,有佛經故事,千姿百態,生動傳神。

龍泉寺

這樣的五臺山幾乎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坐落在九龍崗環抱中,三座院落橫向排列,而自成與眾不同的格局。臺階兩旁石欄杆上,都雕刻著猴、鳥、花、桃等。山門前有漢白玉石獅一對,勾欄拱橋一座,兩側矗立著旗杆,雕工都屬上乘。最令人矚目的,是漢白玉的石牌坊,被譽為龍泉寺一絕。從基石到瓦頂,都精雕細刻而成。上面雕琢著端莊的佛像,石柱上盤著刻工精美的蛟龍,還有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等。照壁中間鑲嵌著巨石雕刻,據說是南海觀音殿圖,構圖嚴謹,匠心獨運。

看完文章你是不是對五臺山有了不一樣的瞭解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