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了解霍金

3分鐘瞭解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 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1.8-),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被稱為“當今的愛因斯坦”。他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只有一雙眼睛和三根手指能動,不能言語。霍金主要研究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生活背景

斯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這天正好是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年忌目。他的父親弗蘭克·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醫學院,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畢業於牛津大學,學習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他有兩個妹妹瑪麗與菲莉帕。

霍金17歲進入牛津大學就讀,攻讀自然科學,很快就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霍金21歲時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斷定他只能活兩年多,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他只有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可以活動,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的機器。

3分鐘瞭解霍金

成就與貢獻

《奇性定理》

霍金和彭羅斯證明的一個與時間有關的數學定理,其主要內容為:在因果性成立、廣義相對論正確,而且有物質存在的時空中,至少有一個可實現的物理過程;它在有限的時間之前開始,或在有限的時間之後終結,即它至少有一個物理過程;它的時間有開始,或有終結,或者既有開始又有終結,換句話說,至少有一個時間過程,它的一頭或兩頭是有限的。

《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又稱貝肯斯坦·霍金輻射,是一種關於黑洞的理論。在“真的宇宙中,會在瞬間憑空產生一對正反虛粒子,然後瞬間消失,以符合能量守恆。在黑洞視界之外也不例外。霍金推想,如果在黑洞外產生的虛粒子對,其中一個被吸進去,而另一個逃逸。那麼,那個逃逸的粒子獲得了能量,也不需要跟其相反的粒子湮滅,可以逃逸到無限遠。在外界看就像黑洞發射粒子一樣。這種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

《邊界宇宙論》

宇宙在空間沒有邊界,在時間上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地位與影響

由於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79年至2009年霍金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他是英國令人崇敬的教授之一。

3分鐘瞭解霍金

樂觀堅強的霍金

霍金在21歲時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當時醫生預測他只能活兩年多。霍金在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曾沉迷了一頓時間,後來他想到了曾和自己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黴,不應該就這樣放棄。當一個人面臨早逝的危險時,就會體驗到活下去是多麼讓人期待呀!霍金雖然遭遇不幸,但他慶幸的是,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不會隨病情受到任何破壞,這樣,他的事業就不會終結,上帝對他還是很關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