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讀|春困秋乏,聊聊古人睡覺那些事兒

約讀|春困秋乏,聊聊古人睡覺那些事兒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似乎這覺是怎麼也睡不夠。

說道睡覺,其實今人還好,畢竟各色娛樂活動豐富無比,這不,前些天剛出了個數據,說在中國,每天晚上至少有5000萬人熬夜到0點以後。熬夜做什麼?反正肯定不是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讀書。玩手機、玩電腦遊戲、唱K、泡吧……今天人們的夜生活實在是豐富的很。那麼在古代呢?

古代沒有電,沒有電燈,照明都不方便,蠟燭、油燈稍微窮苦些的家庭都不能每日使用。有這麼一句俗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人理解成這是一種閒適的農耕生活的反映,其實不然,這只不過是窮苦勞動人民向自然規律的妥協罷了。天亮時耕作,天黑後什麼事都做不了,就只有睡覺和造人了,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但凡沒有戰爭的年歲人口都會快速的增長。

約讀|春困秋乏,聊聊古人睡覺那些事兒

青史不會記載底層人民日落後的單調生活,見諸於書簡辭章的都是些大事趣事奇事怪事。所以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是古人關於睡覺的事都是這樣的。

莊子為漆園吏時,眠於蒙地,於睡夢中見到自己變成了蝴蝶,醒來後惶恐不安,一直琢磨著到底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睡覺睡出來個大道理,西方也就牛頓能夠媲美了。

然而古人睡覺不僅能睡出來個大道理還能睡出來一份赫赫功業。

三顧茅廬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劉備前兩次拜訪諸葛亮,都不巧諸葛亮正好外出了。第三次拜訪,總算沒外出,但是這次,劉備到的時候諸葛亮恰好在睡覺。劉備想著得拿出個禮賢下士的精神啊,那就等著吧。等了三個時辰,諸葛亮總算醒了。諸葛亮醒來一看,中山靖王之後堂堂皇叔在外面候著呢,趕緊把三分天下之計獻上。睡時明主候身側,醒來妙計定三分。

約讀|春困秋乏,聊聊古人睡覺那些事兒

像智聖一樣睡出一份功業怕是不敢想,但學書聖睡出個媳婦這個倒是都可以想想。

據記載,東晉大將軍郗鑑想在丞相王導的家族子弟中為自己的小女兒選擇一個如意郎君,於是到王家府邸上挑選。王氏子弟中一干適齡青年聽說大將軍來選女婿,紛紛正襟危坐,拿出最好的派頭來。唯獨有一個年輕人偏偏不在乎。大將軍登門的時候還在東側廂房的床袒胸露腹的呼呼大睡。沒成想,這個年輕人還偏偏被郗鑑看上了,於是把女兒嫁給了這個年輕人,流傳下一個東床快婿的美好故事。不得不說,郗鑑大將軍的眼光還是非常準的。這個年輕人是誰呢?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

約讀|春困秋乏,聊聊古人睡覺那些事兒

看了上面這些,你可千萬別以為古人就知道睡睡睡的。大丈夫生就七尺男兒身,自當捐軀以報國。報國無門呢?那肯定更睡不著了。陸游不就寫了“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年齡大了,病倒了,但是還沒有好好地報效國家呢,聽聽窗外的風雨大作,也就只能期望一下夢中能夠有鐵馬冰河了。

人生不得意處,飄泊羈旅,如何安眠?想想遠方的朋友,和自己一樣遭時不遇,心裡就更難受了,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蘇

東坡的豁達,所以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

約讀|春困秋乏,聊聊古人睡覺那些事兒

當然,也有真正超脫世外的,真的做到了一天到晚就是睡,還一睡好多年呢。傳聞,唐代有一高人,名為陳摶,訪仙修道得悟《睡夢心經》一卷,於是從此之後,整日昏睡不起,自唐代睡到了宋代,睡得人間第一長壽,被稱之為陳摶老祖,還受到了唐宋兩代皇帝的多次接見。至於此中真相,今已不可考。不過通過這個傳說,也倒可以窺見古人的一些趣味,整日睡覺居然也想著睡出個長生來。

古人惜時,但受限於天時人事,於是有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苦讀故事。今人物產豐饒無虞,看著秋光正好,為何要昏昏欲睡,又為何要整日沉迷於手機與遊戲呢?還是多珍惜時間,多讀些書吧。


圖文 | 李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