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大戰一觸即發,對此你有什麼看法?你覺得伊朗扛得住嗎?

蔚子Dudu


特朗普慣用的伎倆,經濟制裁+軍事威脅的極限施壓玩法,目的就是迫使伊朗立馬屈服,向美國低頭,然後重新簽訂伊核協議。

你以為美國真想軍事打擊伊朗嗎?當然不是,雖然美國軍事實力不知超伊朗多少倍,也能把伊朗虐幾遍,但是如果真的軍事打擊,那麼美國將付出的代價無疑也是巨大的,看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就知道,更何況伊朗要比上面兩個國家難對付的多。

因為就在此之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時遭到國際社會強烈的反對,尤其是自己的歐洲盟友,所以美國只有自己對伊朗採取單邊制裁。如果美國要對伊朗動武,那麼必然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美國必然會成為孤家寡人。

另外,伊朗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目前美國製裁的這些國家(中俄土伊)完全可以抱團取暖,聯合應對美國的制裁和貿易訛詐,這樣就可以化解美國的封鎖。美國這些年沒少對伊朗進行制裁,伊朗現在還不是依然屹立不倒嗎?

制裁不能令伊朗屈服,美國又不會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那麼美國現在也是騎虎難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看看特朗普的表態,已經十餘次向伊朗發出和談的信號,但都被伊朗拒絕,這說明美國想急於和談而不是動武。

美國為何急於同伊朗和談呢?

現在美國的貿易戰是向全球開炮,結果都被懟回來(美歐已達成和解協議),美國知道針對的國家太多,分散美國的精力,同時也會造成自己的損傷,所以美國如果能夠早日解決伊朗這邊問題,那麼就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其他地方。

所以,中東大戰一觸即發有點太誇張,海灣國家也不都支持美國。在海灣八個國家當中: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巴林、卡塔爾、阿聯酋和阿曼,至少伊拉克是反美國家,卡塔爾與伊朗關係密切。

所以,接下來就看美國怎麼表演了,最後看美國如何收場?


銘蘇先生


美國獲得海灣國家力挺?是美國要拉著組建MESA!現在不是伊朗能不能扛得住,而是美國何時跟土耳其和談?

1.無論從那個角度去評估,土耳其都不是美國的對手,被美國可以分分鐘幹掉!問題是,伊朗多年來被美國製裁,已經做好了各種“不對稱”局部戰爭,而美國呢?現在還真的沒有做好直接跟伊朗開戰的準備。

2.站在中東全局來看,其實美國是需要跟土耳其“合作”的!而不是極限施壓土耳其!

(1)因為,美國要在敘利亞甚至中東培養“第二個打手”——保護庫爾德人武裝就成為必然。但是,北約另一個盟友——土耳其卻將庫爾德人武裝看做是“恐怖組織”。這種意見相左,美國如何跟土耳其來進行協調?

(2)阿夫林的庫爾德人被美國拋棄了,曼比季的庫爾德人被轉移到幼發拉底河以東,並且跟土耳其一起共管曼比季,目的就是換來:土耳其不再向東進攻,使美國可以保住庫爾德人武裝,為美國留在敘利亞製造藉口,為未來繼續霍霍中東建立基礎。

(3)但是特朗普被埃爾多安“耍弄”——布倫森還在土耳其被監控,但是特朗普已經讓以色列釋放了土耳其人歐茲安返回土耳其!這就讓特朗普火冒三丈......後面的,大家看到了。

3.之前已經分析過:美國精準選擇時間,先後三天分別向伊朗、俄羅斯、土耳其“開炮”,目的是國際能源美元結算權、能源定價權和能源運輸控制權。

4.至於說到的:海灣國家力挺美國?不知道哪裡來的消息?

卡塔爾投桃報李,給土耳其150億美元,難道不是支持土耳其嗎?海灣國家+約旦+埃及+以色列,美國要組建所謂的MESA(阿拉伯版北約),其實就是要捆綁沙特、阿聯酋等,強拆OPEC,奪取國際能源定價權!

當然,制裁伊朗之後的石油缺口,自然美國自己補上啊!


英武


首先來說一點:美伊之間距離“大戰一觸即發”還有段距離,美國現在不過就是虛張聲勢,“經濟制裁+軍事威脅”不過就是特朗普對伊朗“極限施壓”的手段。其次一點: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國,題主的這種說法有問題,海灣國家中支持美國的有以色列、沙特、科威特等國,反對美國的有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等。


其它國家大多數作壁上觀,僅有口頭上的表態而已。從當前的形勢來看,美國在短時間之內,不會對伊朗動武。美國還沒有為軍事打擊伊朗(或者說是美伊戰爭)做好準備,這一點,題主在描述中說的並沒有錯。經濟制裁、外交圍堵、軍事威脅,這都是特朗普對付伊朗所採取的手段——不用打仗就讓伊朗屈服,美國還不用為此付出什麼代價,這無疑是特朗普最想要的。


特朗普的這套組合拳,看起來是天衣無縫,實則是破綻百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遭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反對。尤其是歐盟、土耳其、日本等美國盟友的反對,讓美國對伊制裁的效果大打折扣——美國幾乎成了“光桿司令”,這些盟友不僅沒有追隨美國製裁伊朗,反而是選擇了支持伊核協議,與伊朗站在了美國的對立面。再加上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等國的支持,伊朗不僅是獲得了國際輿論上的支持,更有這些國家為挽救伊核協議出臺的與伊朗合作的具體措施。


可以肯定的說,美國對伊制裁收效不大,根本無法達到特朗普預期的目標——迫使伊朗重新簽訂伊核協議。特朗普在過去的這半個月,圍繞伊朗問題,制裁大棒再次揮動:7日,重啟對伊制裁;8日,制裁俄羅斯;11日,制裁土耳其。三國的經濟遭受巨大打擊的同時,也促使俄、土、伊不得不加深合作,“抱團”共抗美國製裁。雖說三國結盟的可能性極低,卻使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更加被動——拳頭打出去,再想收回來就沒那麼容易了。

特朗普對付伊朗的招數,美國也早就用過了,40年過去了,伊朗始終沒有倒下,這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伊朗國內確實存在著各種問題,需要伊朗政府加以解決,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伊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勢——國際支持。儒道之主的個人看法是:美國製裁伊朗不會有什麼大用,伊朗也不會大亂,更不會全部接受美國的條件,按特朗普的意思重籤伊核協議。

特朗普的這套組合拳中:外交圍堵毫無用處,伊朗沒被孤立,反而是特朗普把美國變成了“孤家寡人”;軍事威脅對伊朗幾乎是沒任何用處,咬人的狗不叫,看來伊朗領導人也很清楚;剩下經濟制裁這一招,已經是變得“破綻百出”了。特朗普多次釋放“願與伊朗對話”的信號,有的說是“九次”,也有的說是“十二次”,不管是多少次,透露出的信號很明顯:特朗普急於與伊朗進行談判。原因有兩個:第一,美國中期選舉將近,特朗普急需一些“政績”為共和黨加分。第二,伊朗問題上,美國已成“騎虎難下”之勢,必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就坡下驢。




伊朗能夠扛得住美國的經濟制裁,卻扛不住美國的軍事打擊。伊朗的軍事實力與美國差的太遠,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伊朗都無法與美國進行軍事對抗。但有一點需要注意:伊朗有能力讓美國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與伊朗發生大規模戰爭,美國付出的代價不小,後果難料;對伊朗實施精準打擊,伊朗不會屈服,沒什麼用。美國現在不會對伊朗動武,短期內,兩國還打不起來。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看特朗普如何繼續“懟”下去,如果中期選舉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失敗,那就有好戲看了——一個搖擺不定的美國,給世界帶來的會是什麼?


儒道之主



伊朗扛得住,扛不住不是海灣國家能夠決定,而是美國能夠下多少大的決心問題。美國如果不計後果,不惜任何代價,只要打敗伊朗,滅掉神權政府為目標,但是美國現在下不了這個決心。俗話說,開戰容易,停戰難。美國如果發動對伊朗的戰爭不僅從道義上,也從地理位置上都對美國很不利。如果說要算上海灣國家的支持也是有利條件,在軍事上對美國沒有任何幫助,或許可以分攤一些軍費。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威脅伊朗,對伊朗實施制裁,甚至要求所有的盟國斷絕與伊朗的經濟關係等,都是想用制裁來換取美國想要得伊朗方面的讓步。與半島不同,半島局勢緊張,美國還有兩個可以打的小兄弟(在亞洲的盟友,如日本)。所以美國敢於一直亮肌肉威嚇對方。但是在中東,美國並沒有可以一起戰鬥的盟國,海灣國家的能力,除了埃及人數多,其餘都是打醬油,根本不能實際派上用處,並且這些國家民眾對美國的並沒有好感,如果幫助美國與伊朗開戰,帶來的不良後果也是很可怕。而美國在中東的最厲害盟國以色列,美國按照以往經驗,不會讓以色列出面幫忙,這樣反而會激發起整個中東的敵對情緒。

所以結論就是,美國只有自身面對伊朗,用美國的士兵的鮮血來贏得戰爭。除非伊朗主動挑起事端,主動封鎖霍爾穆茲海峽,美國很難有藉口打擊伊朗。美國如果發動了對伊朗的攻擊,整個中東的新月弧的國家與組織都會與美國開戰。這都是美國需要考慮的後果。伊朗看穿了美國的用途,所以最高領袖公開說,伊朗不會與美國談判,也不會與美國發生戰爭,這讓美國感到非常無趣。因此最近美國的調門低了很多,美國也在調整自己。


橋本看日本


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大戰一觸即發!伊朗局勢真的到了如此嚴峻的地步嗎,前面這句話又是怎麼來的呢?之所以有很多人認為海灣國家都在力挺美軍,美伊大戰一觸即發,這實際上主要還是和前端時間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有關。因為美國即將於今年11月啟動對伊朗的石油禁令,伊朗政府為了回應美國的制裁威脅,於是它便聲稱如果美國讓自己不能出口石油,那麼伊朗將考慮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海灣地區國家地圖)


美國對伊朗實施石油出口禁令,這原本是美國和伊朗之間的事情,但是伊朗政府因為自己不能出口石油就威脅要讓其它國家也不能出口石油。伊朗政府的態度顯然讓眾多海灣國家產生了擔憂情緒,畢竟海灣地區國家的石油出口很大程度上都必須依賴於伊朗門前的霍爾木茲海峽,如果伊朗封鎖這條海峽,那麼相關國家必然因此遭受巨大的損失。

當然,面對伊朗的威脅美國肯定不會保持沉默,美國政府針對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回應到,如果伊朗軍隊膽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美軍必然以武力解除封鎖。既然美國老大哥都做出瞭如此強硬的表態,海灣地區的美國盟友也就順便站出來表個態:如果美軍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自己將免費為美軍提供軍事基地。以上這些就是所謂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的來龍去脈。那麼目前的伊朗局勢是不是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態勢,如果美軍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伊朗能不能扛得住打擊呢?
(美軍航母戰鬥群)


所謂美伊大戰一觸即發的觀點相對於目前的伊朗局勢還是有點言過其實,海灣國家力挺美軍是因為伊朗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實際上它們並沒有慫恿美軍打擊伊朗。況且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行為本身就惹了眾怒,海灣國家因此力挺美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當然,像卡塔爾、巴林和沙特等海灣國家原本就是美國的盟友,而且這些國家在宗教上又剛好與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存在很大矛盾,這也是它們力挺美軍的主要原因。

如果美軍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那麼伊朗軍隊必然無法抵擋美軍的進攻,要只是小規模的軍事打擊行動也就罷了,一旦美軍發動大規模戰爭,則伊朗伊斯蘭政權將難免被推翻的命運。當然,海灣國家的軍事實力大多都非常有限,它們除了能夠為美軍提供免費的軍事基地,其它最多也只是在背後給美軍擂鼓助威。另外像卡塔爾和巴林等國家肯定是不願意看到美國和伊朗爆發戰爭的,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它們國家本來就很小,又離伊朗很近,到時候伊朗政府被逼急了把導彈對準卡塔爾和巴林就是一通亂射,這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海灣國家之所以力挺美國軍隊,其目的主要還是想要威懾伊朗,它們並不一定真的都希望看到美國和伊朗爆發戰爭。特朗普只是希望能夠以經濟制裁的壓力迫使伊朗政府向美國妥協,並最終和自己簽訂一份新的伊核協議,戰爭不是特朗普中意的選擇,而且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明確表示美伊之間不會爆發戰爭。既然雙方都不願意面對戰爭,那麼壞一點的情況應該是美伊之間會繼續維持目前這種鬥而不破的局面,伊朗局勢雖然緊張,但是基本不可能引發大規模戰爭。


李姓先生


伊朗必須要扛住,扛住了就有美好的未來,扛不住的話,國家就危險了,也許美國就要對伊朗出兵了呢!不過美國製裁伊朗已經幾十年了,伊朗是有經驗和智慧應對的,伊朗可是有底牌可打的。就看伊朗自己努力了,一切都要看自己爭氣啊,別人是幫不了多少忙的。

美國對付伊朗,不就是經濟制裁加軍事壓力嘛。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對伊朗經濟制裁,要求所有的國家不買伊朗的石油。這可擊在了伊朗的痛點上。伊朗的財政收入有四分之三都是依賴石油的出口收入,一旦石油賣不出去了,伊朗賺的錢少了,經濟自然下滑。伊朗以前一直對老百姓進行財政的補貼,生活用品的補貼,補貼的錢都是來自於石油的收入,如果伊朗的石油賣不出去,老百姓的生活困難,最壞的結果就是國內出現反對派那就更好了,這是美國樂意看到的。不過伊朗可是有朋友的,歐盟的德法英等國就表示不會跟著美國走,和伊朗的石油貿易不會停止的。俄羅斯和我們也是明確了態度,不會終止和伊朗的貿易。所以美國以經濟制裁的手段從而達到伊朗內亂的目的只能是白想了。的確美國的制裁可能讓伊朗的經濟有影響,但也不至於到崩潰的局面,老百姓的生活可能困難一點,但不會到過不去的地步。朝鮮不就是被美國製裁了好多年了,那朝鮮還不是活了過來嘛,沒理由伊朗老百姓就不能扛呢!

在軍事壓力這方面,目前美國能聯合的國家就是以色列和沙特了,只有這兩個國家能出點力。沙特一直就和伊朗有矛盾,去對抗伊朗,沙特也是願意的。以色列作為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在敘利亞就和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組織幹上了,因此這兩個盟友也是真的出了力的。只不過以色列和沙特也不會盡全力對抗伊朗,他們有各自的問題。比如沙特這個土豪國家吧,買來的武器裝備很先進,可是沙特軍隊的戰鬥力實在是渣的可以,面對胡賽武裝的攻擊竟然被打的灰頭土臉的,實在是丟臉啊,沙特連伊朗支持的胡賽武裝都搞不定,更沒有精力去管伊朗的事了,因此伊朗對沙特的軍事壓力沒有多少忌憚的。伊朗忌憚的是以色列的軍事能力,只不過以色列有它特殊的問題,就是以色列周圍可是被阿拉伯世界國家給包圍了,可見以色列的國防安全面臨的壓力了,如果以色列敢正面對抗伊朗,這會導致矛頭的焦點又轉移到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來,本來以色列挑撥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就是要轉移自己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的,現在要是再轉回來,那就虧大了,所以以色列儘管對伊朗的外部勢力打擊,但是會掌握分寸,不會逼著伊朗和自己面對面動手的,這是現實的需要。再者伊朗現在和土耳其俄羅斯打好了關係,從另一方面減少了美國對伊朗的壓力,土耳其近段時間可是和美國鬧的很不愉快,讓美國很不爽,伊朗當然想土耳其一直和美國鬧矛盾,伊朗會過的輕鬆一點。俄羅斯就不用說了,一直在中東的問題上就有分歧,在敘利亞問題讓不就爭鋒相對嘛!因此有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間接幫忙,伊朗應付美國不會感到很吃力的。

美國總是維護自己的霸權,對別的國家進行威脅,這是不得人心的,雖然美國對伊朗有優勢,不過伊朗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的,伊朗只要自己努力加上外邊朋友的幫助,是扛的住美國製裁的,美國也不會佔什麼便宜的!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猛犬吠久等閒過 老刀空拔入鞘羞

這個提問很有意思,也很有現實意義,但真要說清楚卻不太容易,得分解成為三個方面逐一解答。

一是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這是實情,毋庸置疑。因為誰敢惹一條碩大無比的北美瘋比特犬?畢竟這年頭,挨咬是真的,疫苗是假的……但是挺歸挺,真要是動起手來,還得分這麼三種情況:一是真正出兵出力的,無非是美帝乾兒子以色列。沙特估計會出錢出物,出兵的事還是免了,搞不好還得派美國大兵保護那些老爺兵,反而是負擔。卡塔爾和巴林的情況也不過如此。

二是明著挺暗著踩的。這些國家要麼跟美帝有仇,要麼被美帝欺負地喘不過氣來,這次好容易逮住機會,肯定會背後下手搞事情,比如伊拉克、科威特。三是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因為既看不慣伊朗的神棍政權,又看不慣橫行霸道的美帝,所以乾脆坐山觀虎鬥了。比如卡塔爾、阿聯酋和阿曼。

二是大戰一觸即發,這事有點不靠譜。咬人的狗不叫喚,叫喚的狗不咬人。因為美國現任總統“特沒譜”不懂政治,處理國際關係也是採取商場的那一套流氓哲學。只算經濟賬的“特沒譜”得明白,打下號稱“中東之虎”的伊朗來,美軍付出的代價比打伊拉克、打利比亞、打敘利亞三國加起來的耗費還要多得多。

就目前美軍這財政預算開支,受得了受不了兩說著。何況對於美軍的死傷預測,國會是不是下不了開戰的決心,美國廣大選民是不是要臨陣倒戈,這都是美國總統必須首先面對的窘況。

三是伊朗扛得住還是扛不住,本大仙覺得多半要先看美國能不能盯的下來。首先美帝航母戰鬥群要過一過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導彈關,伊朗的導彈技術可是得到過大國真傳的,海峽周邊佈置好的6000多枚各型導彈(弄不好還夾雜著核彈頭)可不是鬧著玩的。其次畢竟伊朗的部隊規模也是全球數得著的大軍,不會都是紙糊的吧?總有那麼幾支據說是裝備精良、戰力兇悍、經驗豐富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勁旅,是要在接下來的登陸戰中造成美軍傷亡數字不斷攀升的。最後還得注意伊朗人的反美情緒是自幼刻在骨子裡的,美軍就算最終拿下伊朗全境,以後的駐軍肯定也會不斷遭到肉彈襲擊,根據伊拉克的經驗來看,美軍死傷數字肯定大大超過戰損10倍以上。

1、借坡下驢

本大仙一直堅持認為“特沒譜”當總裁是超一流、當總統是下九流,原因之一就是其把國際關係當做生意來做,這簡直就是頑童撒尿和泥參與建築公司的國家工程,除了把事情搞砸就是留下一堆笑料。就說這次伊朗危機的前因後果吧,奧巴馬、希拉里這種老牌政客,聯合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六大派首腦,經過無數次的研討磋商和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好容易拿出一個《伊核協議》來,卻被“特沒譜”眼都不眨給撕毀了。

撕毀就撕毀吧,你得拿出更加高明的、起碼是讓伊朗信服的新條約來啊,可是狗屁沒有,有的只是一通狗吠。殊不知伊朗也不是嚇大的,被你美帝制裁了40年照樣屹立不倒,難道僅憑你“特沒譜”空放一通“嘴炮”就兵不血刃攻城拔寨了?本大仙只能說:喂,老特醒醒,你媽喊你回家吃飯呢。

其實伊朗人遠非美國佬想象的那麼傻(事實上美國佬天性自大加一點,看誰都不如他精),“特沒譜”的瘋狂叫囂,無非是想讓伊朗重新簽署一份美版新《伊核協議》,其中的內容不用看也知道,肯定增加了各種對美帝有利、對伊朗不利的條款。我就是漫天要價,不怕你就地還錢,所謂“張嘴三分利,不給兩夠本”。只是“特沒譜”這次搞得聲勢有些大,一幫馬仔跟在後邊嗚嗚咋咋高呼著“沒譜大仙,法力無邊;放個響屁,一統海灣”,所以真要是唬不住伊朗,面子上有點過不去。

於是媒體就注意到“特沒譜”通過推特、電視、捎書帶信等各種方式再三再四的邀請魯哈尼“坐下來談談”,但是人家對方就是不買賬。那意思表達地很清楚了,就像魯哈尼在聯合國大會上說的那樣:伊朗政府和人民不是嚇大的,誓於各種霸權主義血戰到底!想逼著伊朗重籤美版《伊核協議》,那就放馬過來吧!

本來“特沒譜”以為借鑑制裁東方小國的經驗,故伎重施可以拿下伊朗呢,結果碰了一鼻子灰。於是惱羞成怒,宣佈繼續對伊實施最嚴厲的經濟制裁,想來想去對伊朗這種硬茬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能掐死其石油出口這個“死穴”。問題是,伊朗的這個“死穴”,同時牽扯到包括美帝盟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利益。“特沒譜”打死架不管傷及無辜,極端自私自利的秉性暴露無遺,傷了伊朗的心,更寒了盟國的心。

試看“特沒譜”騎虎洶洶而來,欲借魯哈尼下驢洋洋而去,天下哪有那麼多好事都讓你老小子佔全了?

2、隔山打牛

美帝膽敢對伊朗發動侵略戰爭,儘管軍力可以完全碾壓,但伊朗完全可以給美帝玩個“隔山打牛”式的不對稱作戰,保證逼的美帝鳴金收兵。本大仙在此僅支三招:

一是支援巴勒斯坦對抗以色列的正義事業。與法塔赫協商組建更多有伊朗民兵參與的游擊隊,同時緊急支援哈馬斯一批新型火箭彈,也可以順帶著捎給黎巴嫩真主黨一批槍支彈藥。如此以來,巴以衝突風雲再起,以色列自顧不暇,哪還能跟隨美帝出兵。

二是支援也門胡塞武裝對抗沙特聯軍入侵的正義事業。對胡塞武裝應支援一批威力更大、型號更全的彈道導彈,讓他們隔三差五就對著沙特首都來上幾枚。炸不了美軍基地無所謂,只要能炸得了沙特的城市,就會讓薩勒曼懂的:跟著美帝混,血債是要血償的

三是支援阿富汗塔利班武裝游擊隊對抗美帝的入侵。

針對美帝武裝直升機的空中打擊優勢,伊朗可以重點運輸一批地對空火箭彈到阿富汗,肩扛式的簡易版即可。伊朗的軍工企業要是開足馬力生產的話,運個幾萬枚給塔利班也不是問題。

再惹急了,伊朗也可以聯繫基地武裝勢力,本拉登的兒子兒媳揚言要給其父報仇,相信這個畫面和視頻已經互聯網傳遍了穆斯林世界,大批死士躍躍欲試整裝待發,估計差的只是更加先進的便攜式微型炸彈了。

而相信伊朗軍工科研人員,研究生產出這種炸彈也是稀鬆平常的事,簡直就是要多少有多少。“特沒譜”的穆斯林禁令,恐怕要無限期的執行下去了,否則白宮和五角大樓周圍地區,不知要安插多少警力和特工才能確保安全呢?

3、關門打狗

其實以上說的還都是後招,就本大仙分析,就算是伊朗正面迎敵,美帝都不一定吃得消

。還是從最易爆發戰爭的前沿陣地霍爾木茲海峽說起,伊軍早已聲明過將採用“群狼戰術”對付美帝航母戰鬥群。霍爾木茲海峽全長只有150公里,大型水面艦艇無法發揮出更多優勢。海峽最窄處只有38.9公里,其最寬處也不到97公里,而伊朗現有的大部分導彈射程都在幾百公里以上,顯然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易如反掌

再說上百艘伊朗的導彈艇、佈雷艇全部同時高速衝擊美軍大型水面艦艇,邊衝邊釋放水雷、魚雷、反艦導彈。同時伊朗的全部潛艇都調集到海峽水下,同時釋放全部魚雷和反艦導彈。再就是全部無人機(內置高爆炸彈)都漫天撲來,邊發射導彈邊撞向美艦。

美軍大型水面艦艇的雷達不易探索到抵近的高速超低目標,因此其導彈系統也就不易鎖定目標。恐怕等美艦反應過來時,已經來不及防禦了。

也許有人會說,伊朗海軍的實力跟美國海軍根本沒法相提並論,開戰無疑以卵擊石。本大仙也覺得伊朗不論用什麼戰術,最後取勝的肯定是美國海軍。可是諸位大概忽略了一件事,伊朗海軍根本就沒做取勝的準備,要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殺傷美艦。換句話說,美艦都是高大上的吞金巨獸,武器裝備也很昂貴,所謂大炮轟蚊子,即使打勝了也是賠本生意。再說如果有美帝航母或者其他護航艦艇被擊沉擊傷,即使伊朗海軍全軍覆沒也值了。

再說即使攻下霍爾木茲海峽又能如何,不還是得進行搶灘登陸作戰嗎?要不然在霍爾木茲海峽經過的所有船隻,照樣都在伊朗的火力打擊範圍之內。要空襲行啊,伊朗多得是各種掩體、防空洞,戰略縱深也夠大,美軍有足夠的炸彈儘管來扔就是;再說伊朗的流水線開足馬力生產,各種型號的防空導彈管夠,一百枚導彈打下一架美軍造價高昂的戰機來都賺大了。

而一旦美軍不得不登陸作戰時,等待美軍的“無底布袋陣”就打開了,伊朗軍民自幼都被洗腦,即使再怎麼反對政府遊行,但當面對美軍這個“魔鬼”時,也會不惜與之同歸於盡的。再想跟當年策反伊拉克軍官似的,簡直就是門都沒有。本大仙在此正告“特沒譜”:美軍如果不做好10萬傷亡數字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別想跟伊朗動手了

誠如伊朗總統魯哈尼說過的經典名言:

“與伊朗開戰將是全部戰爭之源”言外之意就是,全世界什葉派穆斯林你殺得完嗎?那麼打了伊朗,類似9.11的恐襲會成為美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關注本大仙!今日頭條國際論壇美俄及中東問題專家,真正的實力派叫獸,喜歡以詩會友,以文抬槓。有不同意見的儘管發來。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8個海灣國家,沙特是美國的鐵桿盟友,又是伊朗的夙敵。因此,沙特對伊朗除了釋放善意之外,做出其他任何舉動都不足奇怪。科威特、阿曼、巴林、阿聯酋四國以沙特為軸心,加上美國自身的影響力。以上五國任何時候都是力挺美國的。變數,就出在伊拉克和卡塔爾兩國身上。這兩個國家與美國也有著密切關係。如今又與伊朗走得很近。伊拉克現任總理阿巴迪雖為什葉派,但卻受西方支持,平衡美國和伊朗在伊拉克境內的影響力。伊朗在伊拉克最大的盟友是,由什葉派軍事強人阿米里領導的“法塔赫聯盟”。阿米里與阿巴迪也是伊拉克下屆總理最熱門的人選。在今年大選中,阿米里領導的“法塔赫聯盟”和阿巴迪領導的“勝利聯盟”分別獲得47席和42席議會席位,列二、三名。伊拉克憲法規定,組建政府需要至少一半議席(329席),即165席。故阿巴迪與選舉中得票第一的,由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德爾領導的“行走者聯盟”組建政治聯盟,目標是組建下一屆政府。此前“行走者聯盟”也與“法塔赫聯盟”結盟。不得不說三者之間關係微妙,立場也有所不同。都是什葉派,阿米里親伊朗,阿巴迪親西方,薩德爾則是著名反美鬥士,早期一度被美國列為刺殺對象。他反對美國的同時也反對伊朗干預伊拉克內政。由於他目前不是伊拉克議會議員,因而不具備出任總理的資格。伊拉克新總理不管最終由誰當選,由於阿米里和薩德爾的存在,伊拉克力挺美國的說法有點站不住腳。


6月初,卡塔爾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哈立德•阿提亞在新加坡的一個國際安全會議上表示,卡塔爾與伊朗“有很多分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去加劇該地區的戰爭”。在回答有關卡塔爾空軍基地是否可以用於對伊朗發動空襲的問題時,阿提亞表示,他的國家不是“戰爭的狂熱者”,並支持參與和對話。期間哈立德•阿提亞還說道:“打電話給美國,呼籲以色列和伊朗開戰,明智嗎?任何試圖推動該地區或該地區的某些國家在伊朗發動戰爭,這將是非常危險的。” 明白人很容易聽出阿提亞口中所指的給美國打電話的國家是誰。以目前沙特和卡塔爾的關係,以及卡塔爾和伊朗的關係,阿提亞的言論至少說明兩點,第一,當前卡伊關係和睦;第二,卡塔爾不支持美國對伊朗使用軍事手段。且不管以後,美國真動手了,卡塔爾還是不是堅持現在的立場。反正看不出卡塔爾現在在力挺美國。


說完伊拉克和卡塔爾再說說沙特。目前在沙特帶領下,由沙特組建的一支以海灣國家為班底的聯軍在也門激戰正酣。如果看裝備,沙特聯軍堪稱豪華軍團,如果論戰鬥力,連“草根部隊”都打不過的聯軍還怎麼講?像這種素質的軍隊,美國打伊朗會指望他們幫忙?添亂倒有可能。美國需要的是這些國家為美國戰爭行為買單。有買單才是力挺,沒買單都是扯淡。至於軍事基地美軍一直在用著,挺不挺還不是都得給美軍使用。其實美軍真的要是打伊朗的話,巴林、阿曼、阿聯酋的下場會很慘。明知道美國現在不會打伊朗,也跟著沙特在那裡咋咋呼呼,伊朗連秒都不秒他們一眼。


美國當地時間13日,特朗普在紐約德拉姆堡基地簽署《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授權7160億美元國防開支。特朗普將“國防授權法案”稱為是美國現代軍隊歷史上,最重大的一筆投資。我個人認為,這對伊朗可能是個十分不太妙的消息。該法案或許是個徵兆。在共和黨今年中期選舉獲勝的前提下,美國明年動手的可能性大大激增。不排除特朗普要通過明年打伊朗,為自己2020年大選積累資本。在不爆發軍事衝突的前提下,伊朗目前的想法是熬過特朗普剩下的兩年任期。看下屆美國總統是誰再做決定。兩年之內經濟制裁鐵定是搞不垮伊朗的。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打不打伊朗跟海灣國家沒有啥關係!美國打伊朗還用海灣國家力挺嗎?其實不過美國想要拉攏更多的國家來支持美國的立場,繼而顯現伊朗在中東地區招惹得眾怒。藉此美國以大家共同的名義,來達到美國自己的目的!


先說眾多海灣國家是否支持美國立場?而在海灣地區能夠支持美國的國家,無非就是美國想要倡導建立的“阿拉伯版北約”(MESA)的一些相關國家和美國重要盟友以色列。其中主要也就是沙特,阿聯酋,巴林,科威特等國,但是反對美國的國家肯定不會跟美國在一起,比如敘利亞,土耳其,伊拉克。

那麼所謂的題主眾多海灣國家支持美國打擊伊朗,實屬沒有那麼嚴重。並且短期內美國並沒有真正想要軍事打擊伊朗的計劃,那麼這些國家所謂的支持自然也不成立。而且整個海灣國家都是以出口石油為主,一旦軍事打擊伊朗必然會影響自己的石油出口。而這些方面是這些國家不得不考慮的主要因素。



雖然海灣石油國家多數屬於穆斯林的遜尼派,與伊朗有著歷史的,宗教矛盾存在。但是伊朗在該地區擁有的實力是這些國家不可能忽視的。尤其是伊朗擁有的彈道導彈能力,卻完全可以覆蓋整個海灣周邊國家的領土。而這些國家支持美國就必然會遭到伊朗的軍事打擊和報復行動。那麼這對於海灣國家不等於沒事兒找事兒幹嗎!


再說大戰是否一觸即發?以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並沒有做好真正軍事打擊伊朗的準備。雖然美國再往中東地區集結兵力,但這多數表現是為了達到向伊朗施壓的動作。美國沒有大規模在海灣地區集結多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那就沒有真正要軍事打擊伊朗的準備。畢竟伊朗這個國家在中東地區也是具有相當實力的國家。

那麼所謂的大戰一觸即發,短時間內還並沒有形成基本的條件。而目前的狀態,雙方還是處於相互口水仗的狀態,相互威脅的狀態。還沒有達到劍拔弩張,非戰不可的態勢。那麼在這種狀態下,海灣國家也沒有必要真正的蠱惑美國去軍事打擊伊朗。



最後說伊朗是否能扛得住?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到目前為止,近40年的時間裡一直與美國進行著各種博弈。美國通過各種名目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武器禁運等手段,一直讓伊朗處在與是美國鬥爭的風口浪尖之上。


那麼40年伊朗依然存在,就足以說明伊朗國內整體上還是趨於支持政府。而美國8月7日對伊朗進行的第一階段經濟制裁,你卻給伊朗國內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包括伊朗的貨幣里亞爾大幅度貶值。那麼伊朗還依然態度強硬,與美國毫不客氣!

伊朗在這是40年的鬥爭當中,同樣總結了與美國打交道,一旦服軟,那麼,面臨的問題將會是美國變本加厲的無恥要求。而且會讓伊朗永遠也抬不起頭來,甚至成為下一個伊拉克。這讓伊朗怎麼可能接受美國的圈套呢?



所以說,伊朗與美國的爭鬥是40年來伊朗總結的經驗,輕易不會向美國妥協,尤其是目前的美國特朗普政府,更讓伊朗夫法相信美國的政府。伊朗讓必須堅挺自己的立場,才有可能在未來的談判當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這些所謂的海灣國家根本也不會過多地參與美國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畢竟伊朗不同於伊拉克,伊朗的整個中東地區的軍事實力,是這些海灣國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的留言評論,謝謝大家的點點贊,轉發和關注!!


淡然小司


1.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支持美國製裁伊朗。8月13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表示,伊拉克不會全部遵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只是與伊朗的交易不再使用美元。此外,海合會中還有一個與伊朗關係密切的卡塔爾,雖然沒有公開表態,恐怕也不會全部遵守美國的決定。即使是海灣國家也不是全部遵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能有多少國家全部遵守呢?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

2.海灣國家未必支持美國對伊朗動武。以沙特、阿聯酋為首的海灣國家,均以遜尼派為首,又都是君主專制國家,多年來深受什葉派伊朗政權的威脅。美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削弱伊朗實力,這些國家當然舉雙手歡迎。但是,如果美國對伊朗動武,這些國家未必支持。首先,伊朗有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其次,一旦開打,造成難民問題、恐怖主義問題,這些國家未必吃得消!所謂眾多海灣國家力挺美軍,挺的是美軍來中東保護自己,而不是挺美軍打伊朗。


海合會

3.伊朗已經有充分準備。8月9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伊朗與美國不會有戰爭,也不會有談判。不會有戰爭,說明哈梅內伊看清了美國人的色厲內荏;不會有談判,說明哈梅內伊有自信伊朗能夠應對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已經設置了“特別法庭”,打擊經濟犯罪,已經逮捕60多人,甚至包括一名前伊朗央行副行長!可見,伊朗已經做好了在經濟長期與美國對峙的準備!

哈梅內伊

4.歐盟、俄羅斯、新興大國支持伊朗。8月7日,美國重啟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歐盟同時開啟了“阻斷法令”,與美國針鋒相對;俄羅斯準備投資500億美元給伊朗油氣資源,又延長了“石油換商品計劃”;在法國道達爾公司推出伊朗以後,新興大國的油氣公司立刻填補。有了歐盟、俄羅斯、新興大國的支持,美國的制裁想要讓伊朗服軟,實在太難。

5.美國總統特朗普扛不住。美國總統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目的是複製北高麗“棄核”過程。不過,隨著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臨近,伊核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甚至是不斷惡化,特朗普壓力也會非常大。特朗普不得不為共和黨考慮,不得不在中期選舉前取得一定的進展,以幫助選情。因此,伊朗能扛到什麼時候不好說,特朗普扛不到中期選舉,一定會在11月之前尋求解決之道!

結論:粗暴的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制裁,未必符合美國的利益,只是特朗普“美國優先”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