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疲憊、食欲不振、自卑厭學、孤僻,這些都是幼小銜接沒做好!

開學初期,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順利畢業進入到小學階段,成為了一名小學生,而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階段不產生牴觸心理,開開心心入學,家長們對此也是操碎了心。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由此可見幼小銜接的重要且意義重大。

孩子疲憊、食慾不振、自卑厭學、孤僻,這些都是幼小銜接沒做好!

小朋友從一個環境進入到另一個環境必定是困難的,幼小銜接過程做得不好,孩子的身體、心理以及社會反映都會發生變化,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是,孩子會容易疲憊,食慾不振,精神狀態差,心理上壓力大,自卑,厭學,社會適應性方面表現出孤僻,不敢跟人說話,不愛與同學溝通。這些問題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很大影響,所以,選擇專業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就顯得很重要。好學家平臺除了幼小銜接的機構和課程的選擇,還為家長們提供、傳播各種有效價值信息,讓為人父母的及時學習、瞭解、解決自己對孩子的各種教育問題,接下來就一起跟隨好學家的專家大咖們瞭解其針對幼小銜接整理出的一些注意事項吧!

孩子疲憊、食慾不振、自卑厭學、孤僻,這些都是幼小銜接沒做好!

心理準備:幼小銜接的孩子需要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心理準備過程,家長和教師要給孩子灌輸一個“上小學很自豪”的思想,使孩子覺得自己一直處於成長的過程中,相對於幼兒園小朋友來說,自己已經長大成“大朋友”了。

體能準備:這方面的準備並不是要使學生跑步或者什麼,主要是指孩子能夠“坐滿三分鐘”,由於小學與幼兒園教育有所不同,幼兒園教學以動為主,而小學教育需要安靜聽講,因此,能夠坐得住是小學一年級必修的一項體能。

能力準備:主要是指學生有意注意力和無意注意力兩方面能力的養成,小孩子的注意力很難集中,經常會開小差等,這樣的不良習慣不利於今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習慣培養:要培養孩子嚴格的時間表,課程表。由於幼兒園教學主要是活動教學,寓教於活動中,因此對於嚴格的課程表沒有很大的概念,而小學以學科教育為主,需要分科目按照課表進行教學、學習。

孩子疲憊、食慾不振、自卑厭學、孤僻,這些都是幼小銜接沒做好!

物質準備:小學生需要用到很多的文具,相對於幼兒園來說,有一定的知識鞏固練習,需要有本子和鉛筆來完成家庭作業等。

合作意識:這是孩子人際關係能力培養的一部分,在新教育理念下,要求培養學習的合作能力和意識,而小孩在幼兒園階段也有活動教學,但與合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進一步培養。

學習方式的轉變:幼兒園的學習方式主要以活動為主,教授的基本是活動課程,而小學教育有多不同,以學科課程的教學為主,孩子在小學一年級階段需要做學習方式的調整。

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孩子需要自覺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上課能認真聽講,不開小差,課後能按時按量完成家庭作業,對自己的文具書包能夠自己整理等。

學習環境和學習習慣的適應:小學意味著要重新去適應一所新的學校,重新接觸其他同學和老師,這就需要一個短暫的適應過程。

孩子疲憊、食慾不振、自卑厭學、孤僻,這些都是幼小銜接沒做好!

最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與教導,但大家都是初為人父人母,經驗不足可能更多的只能與其他家長溝通了解,為此,好學家打造了一個多方面的教育信息共享平臺,為我們家長們開設了各種育兒課程,學到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