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島」札記19:閱讀分享然後發現新世界

“讀書島”札記19:閱讀分享然後發現新世界

奇葩詭異的颱風“雲雀”終於過去,杭州又被高溫籠罩。昨天下午,頂著烈日來到浙江圖書館,卻看到文瀾演講廳裡有20多位讀者比我來得更早。昨天“讀書島”活動的主題是:香港作家劉以鬯作品分享。杭州市作家協會秘書長陳曼冬分享了她閱讀劉以鬯的小說《酒徒》的體會。我分享了閱讀劉以鬯的小說《對倒》《寺內》的體會。

“讀書島”札記19:閱讀分享然後發現新世界

劉以鬯被稱為香港文學“教父級”的人物,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終身成就獎。他的小說、散文、詩歌作品不少,其代表作是《酒徒》《對倒》《寺內》。《酒徒》被譽為華文文學第一部意識流長篇小說,在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陳曼冬從探索“內心真實”的東方意識流、“心理時間”與象徵符號相交疊的結構以及詩與小說相嫁接的詩情話語,詳細地分析了《酒徒》的寫作特點和意義。《對倒》借用集郵術語,以一個老人和一個少女的視角,平行講述完全不同最終卻交集到一起的兩個故事。《寺內》則是用詩的語言和現代的視角,重新演繹張生崔鶯鶯的“西廂”故事。其中《對倒》和《酒徒》曾經觸發了香港導演王家衛的創作靈感,幫助他拍出了電影《花樣年華》。王家衛特意在影片最後以大字致謝劉以鬯先生。三部小說都別具一格,新穎獨特,耐人尋味,引發了現場近百位讀者的強烈興趣,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讀書島”札記19:閱讀分享然後發現新世界

昨天的“讀書島”活動緣起於今年6月,享年99歲的劉以鬯先生在香港去世後,我和好朋友陳曼冬說起,希望她能來做一次分享,為讀者介紹劉以鬯的作品。沒想到她一口答應了,並專門買來了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的《酒徒》《對倒》和《寺內》,認真研讀準備。雖然“讀書島”是純公益的活動,來做分享都是盡義務,但我的很多朋友都像陳曼冬那樣很爽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請,無償為讀者做精彩的分享,令我很感動。這不是我的面子有多大,而是我的這些朋友都有一顆愛心,都熱心於公益,熱心於閱讀,熱心於分享。

“讀書島”札記19:閱讀分享然後發現新世界

更值得欣慰的是,我的身邊聚集起了一批熱愛閱讀的書友。去年8月,我創辦這個“讀書島”活動時,只是想填補一下浙江圖書館缺少讀者參與的閱讀沙龍的空白,自娛自樂而已,沒奢望有多大影響。沒想到僅僅一年時間,當初確立的“閱讀,分享,發現”的宗旨就基本實現了。19期活動,已經凝聚起200餘位熱心讀者,在引導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品味,培養閱讀習慣上取得初步成效。來參加昨天活動的,既有在讀高中生,也有年已八旬的退休老人。他們都和我一樣,喜愛閱讀,樂於分享。活動結束時,居然有讀者為我和陳曼冬送上了鮮花,祝賀“讀書島”一週歲,令我驚訝不已:這還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收到鮮花!

“讀書島”札記19:閱讀分享然後發現新世界

望著這束鮮花和這些讀者,我很欣慰。借用一句我最喜歡的郭小川的詩句:有你們這樣熱心的讀者,有你們這樣不計報酬的分享嘉賓朋友,是的,我們能夠!能夠把“讀書島”建成真正屬於閱讀者的家園,能夠用閱讀推進我們這座城市的文化建設。來吧,朋友!走進“讀書島”,分享你的閱讀體會,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

“讀書島”札記19:閱讀分享然後發現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