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子情聖》:戲劇與電影之比較

《大鼻子情聖》:戲劇與電影之比較

昨天下午,去看了第二屆國際戲劇影像展的第二部片子《大鼻子情聖》。這個片名名頭很大,是因為法國著名影星傑拉爾·德帕迪約1990年主演的《大鼻子情聖》,曾經獲得當年的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凱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10項大獎。於是,在第二屆國際戲劇影像展片單中看到有《大鼻子情聖》,就毫不猶豫買下了。附帶說明一下,《大鼻子情聖》是中文翻譯片名,法語片名直譯是《西哈諾·德·貝熱拉克》。我以為,這是最傳神的中文翻譯電影片名之一。

《大鼻子情聖》:戲劇與電影之比較

西哈諾·德·貝熱拉克是法國路易十三時代的傳奇人物,年輕時嗜酒好鬥,驍勇善戰,後放棄軍旅生涯專心研究哲學,成為著名的作家、哲學家。歷史上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傳奇故事,比如他的大鼻子,比如他“以一敵百”,比如他令戲劇演員孟夫勒利“一月之內不許登臺”。19世紀末,法國著名戲劇家埃德蒙·羅斯丹從西哈諾身上獲得靈感,創作了五幕話劇《西哈諾》,塑造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大鼻子情聖”形象,成為法國乃至世界戲劇的經典。

《大鼻子情聖》:戲劇與電影之比較

西哈諾是法國軍校的教官,不僅劍術無敵,而且文采出眾,寫得一手好詩,但是卻因為有一個碩大無朋的鼻子而在美麗的表妹羅克薩娜面前感到自卑。一天,西哈諾在劇院嘲弄了瓦爾維侯爵,然後“以一敵百”擊退了伏擊自己詩人朋友的歹徒,贏得滿城喝彩。表妹羅克薩娜聞訊前來,說她在劇院裡愛上了西哈諾新收的學生克里斯蒂安,央求表哥為她傳信。可是,外表俊秀的克里斯蒂安卻拙於言表,缺少才氣。於是,西哈諾開始替克里斯蒂安寫情書。華麗的情書贏得羅克薩娜的芳心,有情人在克里斯蒂安出征前線之前結了婚。戰爭開始後,一封一封穿過火線的真摯情書令羅克薩娜坐立不安。她冒著危險來到戰場。在情人團聚之際,一顆子彈擊中了克里斯蒂安,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他給羅克薩娜留下了西哈諾寫的最後一封情書。15年後,在修道院裡,生命垂危的西哈諾在暮色中動情地背誦這封情書,羅克薩娜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大鼻子情聖》:戲劇與電影之比較

被拍成電影的這版話劇《大鼻子情聖》由法國最富盛名、歷史最悠久的法蘭西喜劇院出品,德尼·波達利德斯導演,米歇爾·維耶爾莫飾演西哈諾,並因此獲得6項法國莫里哀戲劇大獎。與此前的《裘力斯·愷撒》不同,這版《大鼻子情聖》原封不動地照搬了傳統的舞臺演出,連幕間休息10分鐘都留下了,穿插以主創人員採訪。這種真實記錄舞臺表演的方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舞臺演出的精華。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大銀幕,而不是真正的舞臺,但是我從畫面中還是感受到舞臺劇的魅力。舞臺上一氣呵成的大段獨白,感情充沛的對手戲帶來的強烈戲劇衝突,張弛有致、舒緩有序的戲劇節奏,令191分鐘的演出時長迅速就過去了。為什麼那麼多演員在演出了電影電視劇之後依舊渴望舞臺?為什麼曾經凋零的戲劇舞臺如今又煥發了光彩?因為戲劇舞臺有電影和電視劇不具備的獨特魅力。

《大鼻子情聖》:戲劇與電影之比較

更重要的是,這版話劇《大鼻子情聖》塑造的西哈諾、羅克薩娜、克里斯蒂安更接近原著,更真實有趣。儘管電影《大鼻子情聖》擁有成功的票房和口碑,但客觀地說,他只是一部屬於傑拉爾·德帕迪約的《大鼻子情聖》。商業娛樂電影的“明星制”特性決定了一部電影往往圍繞著明星轉。為明星量身定做寫電影、拍電影,成了電影界的規律。電影《大鼻子情聖》也一樣。它成功地塑造了德帕迪約版的“大鼻子情聖”形象,近30年來長盛不衰。直到今天,在爛番茄網站上居然還有100%的新鮮度,令人稱奇!電影中德帕迪約演出了西哈諾的矯健身手、絢麗文字、伶俐口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從此以後,“大鼻子情聖”就成了傑拉爾·德帕迪約的外號。但是,電影中其他的人物,如羅克薩娜、克里斯蒂安就顯得平平。與此相反,這版話劇《大鼻子情聖》則更注重於群像的塑造。不僅羅克薩娜、克里斯蒂安形象生動,其他如做麵包的詩人拉格諾、深愛著羅克薩娜的德·吉什伯爵等等也栩栩如生,令舞臺熠熠生輝。

《大鼻子情聖》:戲劇與電影之比較

《大鼻子情聖》所講述的外形美和心靈美的故事,其實我們在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裡已經看到過。那個鐘樓怪人卡西莫多和西哈諾實在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事無完美,外表俊朗者未必見得腹有詩書,而腹有詩書者則往往外表平庸。假如你是羅克薩娜,你會選擇誰呢?這個問題,今天依舊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