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潤企業如何選擇 「靠譜」 的 「稅收優惠」

高利潤企業在選擇 “靠譜” 的 “稅收優惠”之前

,通常會要求下游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給自己,因為可做進項流轉稅的抵扣,即進項票額越大,收票方企業繳納增值稅的額度越低。

但即便是這樣,可能有些無票成本仍舊會佔有一定比例,這也就清楚了為什麼之前很多缺乏進項專票的企業會鋌而走險購買虛開發票了。

在討論靠譜的稅收窪地之前,我們先將需要稅務籌劃的企業分為兩類:

高利潤企業如何選擇 “靠譜” 的 “稅收優惠”

1. 對增值稅繳納正常繳納,但對企業所得稅及個人所得稅要求儘量下探的企業

多指現代服務業,因為現代服務業一般人按照6%繳納增值稅,這部分稅負對於這些相對高利潤企業來講還能接受,因此通過核定徵收的方式將其所得稅進行合規節稅是他們的重點。

針對類別1中的問題,小編之前曾寫過專門的核定徵收合規節稅的文章,個人工作室的方式進行操作,不清楚的話請搜索《2018個稅太高,利用個人獨資享受個稅核定1.5%,總稅負僅4.86%》。

2. 對於增值稅敏感的企業,多指銷售類型企業

這類行業的增值稅按照最新的16%稅率進行徵收,同時還要兼顧25%的企業所得稅及20%的分紅個稅,因此之前有學者指出“死亡稅率”,這一看似極端但也表達出銷售類企業迫切降稅的需求。

針對類別2中的問題,其實也就是針對增值的合規節稅方案:還是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將部分業務剝離至稅收窪地園區,在園區當地設立分子公司經營主體之後開票引稅到當地,利用“財政優惠政策”對在“當地形成的上繳稅金”申請財政返還。

其實這類方案並不鮮見,但有些客戶對此類方案真心牴觸,主要原因還是之前受過傷害:之前在小編所在城市,一些個別園區領導為了儘快達成任期上的招商政績,簽約入駐時承諾滿滿,但到財政履約時,問題多多。

因此小編對此類方式如何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希望企業進項少、進銷差價大的客戶儘量躲坑。

高利潤企業如何選擇 “靠譜” 的 “稅收優惠”

意見1:

多途徑瞭解稅收窪地的招商曆史沿革(歷任班子成員的相關業績),其區位優勢(區位優勢對於企業招商的積極影響),財政支持(當地財政是否充裕,特別對於總部經濟招商的支持力度等)

意見2:

查閱當地近三年的招商規劃,特別是對於總部經濟為主的招商的態度,以及相關知名企業客戶的入駐情況。

意見3:

首先要搞清楚入駐窪地是否屬於省級權限,招商在忽悠客戶時,通常只說返稅比例,但往往隱蔽代表園區所處的稅收權限,即省級>市級>區級>鎮、縣、鄉、村;比如:招商A給您返稅按照地留比例80%,招商B給你返稅按照地留比例70%;但A為省級權限,即【增值稅】【國家VS地方】;按照5:5分配;而B為區級單位,【增值稅】【國家VS地方】只按照7:3的比例;

例如:客戶增值稅納稅100萬,A園區返還客戶100萬×50%×70%=35萬,B園區返還客戶100萬×30%×80%=24萬,高低立判哦!

意見4:

返稅期限,簡單來講時間越長,對客戶越不利,儘量要求找尋月度返還的園區,即便說是月度返還,但因為增值稅若按照開票次月繳納,那返稅只能在納稅完畢次月(開票後的第三個月)給予客戶返還,這個週期目前來講是最快了。因此其他類似季度返還,半年返還,年度返還等方案如果不是有其他政策(園區給予房租支持、財政補貼、貼息貸款等)給予支持,儘量慎選。

意見5:

是否與園區簽署返稅協議,有些招商平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混淆身份,以私企身份與客戶簽署返稅協議,其實就是作為中間商吃了返稅差價,這種方案要區別對待:如果招商平臺是政府的獨家招商代理,客戶可以放心與之簽約,因為它就是園區的代言人,可以行使園區下放的招商優惠政策執行權利(這塊您要看下平臺與政府簽署獨家代理的協議哦);反之小編勸誡儘量與政府簽約或與政府、招商平臺及您之間簽署三方協議。

高利潤企業如何選擇 “靠譜” 的 “稅收優惠”

小編【177】根據多年的招商引稅經驗,目前手中掌握【1082】多個具備省級權限的稅收窪地資源,同時按照階梯比例,最高可給予客戶地留部分的80%進行返還,因此對於企業進項少、進銷差價大的客戶,我們推薦的園區不僅低調,而且操作嚴格,【7925】因此是真實客戶尋求穩定稅收窪地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