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揮霍」10年的盜墓題材,還能東山再起嗎?

被“揮霍”10年的盜墓題材,還能東山再起嗎?

文:大王

從最初的武俠、青春、言情,到後來的玄幻、修仙、穿越,流行的題材層出不窮。人們總是帶著獵奇的心理去尋求新的小說世界。

2006年2月20日《鬼吹燈》第一章發表,從未見過的神秘現象、盜墓行業內的特有規矩、一夜暴富的神奇經歷,瞬間掀起了熱潮,揭開了我國盜墓類小說的新紀元,並與同年7月誕生的《盜墓筆記》,共同成了整個“行業”的頂樑柱。

十年漫漫影視路,被揮霍的盜墓IP

《鬼吹燈》連載的第二年,就敲定了影視化。但直到2015年,《盜墓筆記》同名網劇上線,才率先將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帶入觀眾的視野。截止今年,由這兩部國民級IP衍生出的影視作品已有14部上映,5部作品待播。

被“揮霍”10年的盜墓題材,還能東山再起嗎?

2015年是網絡視頻行業井噴的一年,網絡自制劇全年共上線約300部(4000集),這個數字超過全國衛視黃金檔電視劇的新劇首播總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盜墓筆記》網絡劇以27.54億的播放量榮登2015“網劇王”。

隨後,《九層妖塔》《尋龍訣》《盜墓筆記》三部院線電影先後上線,分別斬獲了6.82億、16.82億和10.04億的票房;《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上線25天累計播放量突破7.4億次;《老九門》網絡播放量突破100億,成為全網史上首部播放量破百億的自制劇。觀眾對這兩部盜墓題材大IP的追捧可見一斑。

盜墓題材的改編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如果是改編成電影,原著肆意揮灑的想象力和故事情節肯定要重新編排,小說只能提供基本的人設和人物關係;而網劇雖然有篇幅擴充的優勢,但由於成本以及審查等問題,也難以呈現出盜墓獨有的神秘色彩,對觀眾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盜墓筆記》“盜墓”變成了護寶,《九層妖塔》崑崙山探險變成了大戰外星人,《尋龍訣》尋寶摸金成了地宮一日遊。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更新演員來獲得某種新鮮感與差異化,成為這兩部IP影視化的一種選擇。

被“揮霍”10年的盜墓題材,還能東山再起嗎?

然而,在主線故事還沒有講完的情況下,不斷的更換演員、各種衍生和番外在不同的平臺四處開花,致使觀眾對作品沒能樹立起一個清楚的定位和認知,致使IP效應被快速揮霍,盜墓題材的熱度也隨之式微。

如今正在熱映的《沙海》,作為暑期檔唯一一部盜墓探險劇,隨著劇情的深入展開,得到了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即便佔據題材優勢,但《沙海》的播出效果並沒有顯現出爆款的品相。從市場反響來看,“盜墓IP”確實已經不復當年榮光。

在網大嶄露頭角的盜墓題材

能否隨《盜墓筆記重啟》而東山再起?

在愛奇藝公佈的月度分賬榜上,已有兩部盜墓題材的網絡大電影,榮登前三甲:6月《寶塔鎮河妖之詭墓龍棺》以1284萬的分賬位居第二;7月《牧野詭事之神仙眼》以1053萬的分賬位居榜首。

被“揮霍”10年的盜墓題材,還能東山再起嗎?

《牧野詭事之神仙眼傳》是改編自小說《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影片主要圍繞江湖小人物大寶與沉睡千年的楚國公主講述,由兩人之間的相識相戀展開敘事。而《寶塔鎮河妖之詭墓龍棺》,則是藉由瀋陽民間傳說“寶塔鎮河妖”改編的探險故事,全新的故事背景,另類的“盜墓”,未嘗不是對盜墓題材一種全新的探索和改編。

《盜墓筆記重啟》是南派三叔,在《盜墓筆記》走過十一年之際,與觀眾們開啟的“重啟”之約。8月16日,《盜墓筆記重啟》影視劇正式官宣,由當紅演員朱一龍擔任主演。

被“揮霍”10年的盜墓題材,還能東山再起嗎?

在筆者看來,此番重啟,一語雙關。既是重啟了《盜墓筆記》的故事,又預示著江河日下的盜墓題材重新踏上征程。

只是,以往如盜墓這種奇幻類影片長期受觀眾詬病的特效問題,會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而逐漸解決,在現有的審查制度下,把握好制度與尺度、藝術與利益的平衡,創作好看有趣又“安全”的影片,才是所有影視人面臨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