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爲哪般?

產品匠心打磨200天,僅推出市場半年用戶量突破1億,日播放視頻超10億,長期佔據攝影與錄像榜首,免費總榜榜首。7月16日,官方宣佈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這就是——抖音。

逃過了快手,逃過了美拍,逃過了一直播,但這次,似乎逃不過抖音了。“海草舞”、“網紅飯”、“摔碗酒”、“海底撈”……這些關鍵詞都提醒著你,再不下載抖音,你就會被邊緣化了!自然,商家們早就嗅到了這個苗頭,紛紛進駐抖音,各種營銷穿插其中,企圖成為下一個“網紅”。這樣的流量熱潮白酒企業們也沒有錯過,2018年上半年酒企們可謂是扎堆玩抖音,快訊君整理了各大酒企玩抖音的各種方式,效果究竟如何?讓我們來看看。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從上面可以看出,白酒企業玩抖音,大多數都是讓用戶結合產品,通過拍攝短視頻參與比賽,獲取獎品的形式。一些活動的參與度能達到上萬,可一些活動參與度卻不盡人意,那麼吸粉效果又如何呢?來對比一下。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不難看出,雖然酒企紛紛進駐抖音,但除了洋河的粉絲數達到了2.8萬,其他的酒企粉絲數非常有限,難道白酒企業選錯了陣地?不過記者最近得到小道消息,清華酒業班學習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賴爾明,在重慶參加江小白的活動時,做了一個關於陶石泉的抖音,點擊竟達到了334萬次,粉絲數也在2小時內達到了1.2萬人,這很難不讓人驚訝江小白的“網紅”效應。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短視頻的火熱很重要的一點是滿足了大家的“獵奇”心理,搞怪、新奇的內容才能獲得關注,“江小白+雪碧”自然就符合了這一特徵,加上江小白一直以來的“年輕化”營銷不斷,引得“抖友們”紛紛效仿,也不管味道究竟如何,畢竟跟上潮流、獲取關注度才是最重要的。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江小白也緊抓熱度,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混飲教程。眼看著江小白成為抖音最大的白酒“網紅”,其他酒企們也不甘落後,“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中的劍南春以及小郎酒的世界盃混飲,都讓傳統白酒煥然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關注了抖音上的酒企,你會發現,劍南春的視頻製作質量明顯要高出其他酒企,可見其幕後製作團隊的用心。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不管是做短視頻大賽還是混飲教程,酒企們的抖音之路還是在試水中。畢竟抖音主要集中著年輕用戶,但大多數白酒的主流消費人群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看似熱鬧的營銷,究竟有沒有人買單,目前這個答案並不樂觀。但白酒企業勇敢邁出的這一步,勢必會給行業一個新的啟示,傳統營銷的路到底還能走多久,年輕客群又該如何籠絡?如果沒有嘗試,或許永遠也不可能知道。

抖音有毒?酒企們紛紛中毒到底為哪般?

但是,這個過程企業要謹慎“抖音有毒”。

這個毒是什麼?快訊君認為可以從兩個層面看。

首先是抖音本身自帶的毒性。踩著頭條、musical、快手、微博的經驗,讓抖音少走了幾年彎路,但後面的路,再也沒有經驗可言,抖音也只能如履薄冰的慢慢走,慢慢摸著石頭過河。基於運營內容池為主導的中心化內容分發模式,和日漸茁壯的社區和社交基礎,讓抖音能夠從小眾精品內容app變成一個讓整個短視頻領域都頭痛的敵人。抖音的運營也一直在嘗試強力引導暗示和誘發抖音用戶的內容生產行為,但是,所有的圈群文化都是有壁壘的,隨著圈群文化的發展,圈群文化的終極體會逐漸趨向閉塞。所以,不做到社交的真正平權,讓用戶的交流回歸真實和交流本質,真正做到記錄和分享真實的生活點滴,那麼抖音只會在妖魔化譁眾取寵的路上越走越遠,因為每個人的嗨點會越來越難滿足,為了滿足變態高的嗨點只能選擇無所不用其極。當然,對於用戶監管不嚴,沒有設置未成年人分級系統等也都是抖音之“毒”。

其次,企業自身放出的“毒性”。抖音內容能產生價值,在於內容的靈魂有魔性、抓住了內容的本質,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共鳴感、新鮮感和用戶的七情六慾,五感六覺。所以說產品即是內容,內容即是產品。隨著酒業已經進入內容營銷時代,企業把抖音用得好,那就不是放毒,而是一種讓人上癮的行為,是內容癮。但是,如果企業為了抖音而去做抖音,內容粗製濫造,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實質性的價值,就是在給C端、給消費者、給市場放毒,是一種耽誤企業資金與消費者時間的行為。所以,企業開設賬戶卻沒有用心經營,犧牲掉了內容的品質,就是在放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