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款拖著遲遲不結帳?爲避免鬧心,今年最好這麼辦

在農村,賣糧款是農民收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地方的租地費、農資費等都是賒欠的,只有糧食賣出去,錢回到農民手裡,這些賒欠款才能平賬。

如果糧食款被拖著遲遲不能結賬,就非常鬧心了。

每年,賣糧款被拖欠的情況時有發生。而有些賣糧戶打算去法院起訴時,才得知,因為前期的疏忽,手上的證據不足,事情難辦。

眼下有多種主糧尚在或即將迎來收購期,在此,提醒一下大家:

賣糧時,注意保留好各種交易單據,以及與交易有關的網聊記錄等信息。

糧款拖著遲遲不結賬?為避免鬧心,今年最好這麼辦

該有的收據和憑證一個都不能少

糧款拖著遲遲不結賬?為避免鬧心,今年最好這麼辦

賣糧交易中,最好是買賣雙方簽訂正式的書面合同,這樣可以使雙方的商事交易行為有書面證據支撐,便於後期進行各種權利的維護。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我沒簽過合同,收糧的人和我挺熟的”“我會把糧食賣給合作很久的糧站”……以前這都沒簽過合同,也這麼過來了。這樣的情況也很多見。如果一直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交易,並且不打算改變的話,那麼也要明確:就算沒有合同,在交易過程中,肯定是交付過一些單據,比如供貨單、運輸單、結算單等等。這些單據都要注意保存。

特別是供貨單這一塊,該有的收據和憑證一個都不能少,該有的信息和簽字一定要寫清楚,最好是由買方在供貨單上面加蓋公章,或者,由公司指定的負責人在上面簽字。

我們以賣糧時常見的過磅單為例。

有的糧款糾紛案例中,因為買方是熟人介紹的,賣糧戶只拿到了買方給的過磅單,而且過磅單上信息填寫得都不全,但賣糧戶也沒在意。結果,幾個月後出現買方拖欠糧款的情況,而且對方也不願意通過和解的方式來償還款項,賣糧戶想走司法程序,可只憑信息不全的過磅單,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連法律援助人員都覺得他們實在是太疏忽大意了。

由此可見,在平日交易的時候,大家還是要多留個心,過磅單上的各類信息要儘量填寫完整,簽字蓋章什麼的都不能少。

還有就是買賣雙方之間的銀行流水,以及平時雙方在使用微信等網絡通訊工具時,涉及交易金額、交易過程、付款日期等內容的聊天記錄,最好都仔細保存。如果日後確實起了糾紛,這些都可以作為證據材料。

從程序上看,如果農民賣糧後,發現買方存在惡意拖欠行為,而且通過多次協商、調解等非訴訟渠道,都沒有辦法要回欠款的話,賣糧戶應該在合理的訴訟期間之內,以書面的形式及時向買方進行催款,直至提起訴訟。

法律服務學幾招

糧款拖著遲遲不結賬?為避免鬧心,今年最好這麼辦

在很多農民看來,不到最後是不想打官司的,因為總感覺起訴會把事情複雜化,效果也不一定好。這種想法在農村很普遍。針對此類情況,有些村子就想了個辦法:

由集體出面購買律師服務,給村裡請來“駐村律師”,為村民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參與解決矛盾糾紛,甚至深度參與村集體的一些重大項目談判,防範風險。

這樣,村民遇到債務糾紛或者其它法律問題,直接就能向駐村律師求助,心裡也就有了底。

也有的村子,雖然沒請駐村律師,但是村裡的調解人會勸大家善用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中國庭審公開網這司法公開的四大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