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THE HOTSPOT

前幾天,“阿里員工爆自如甲醛超標”引起軒然大波,事件尚未平息,今天,一篇關於一位孕婦租住自如房後不久被確診為妊娠合併急性髓系白血病(M4型)而引產的新聞浮出水面,再次把自如推上了風口浪尖...頻頻爆出的自如甲醛事件,引發了一場關於國內租房問題的聲討。9月3日晚間,自如APP推送一則名為《關於室內甲醛,你應該知道的N個事實(上)》的“科普貼貼”疑似對事件的回應。

但這次“吃瓜群眾”並不吃瓜,因為家裝甲醛問題一直是我們身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關注自如甲醛問題,是在關注什麼?

在自如推送的這篇文章裡,援引研究稱,當平均甲醛濃度低於1ppm且短期甲醛濃度低於4ppm時,引發相關病症的風險(包括白血病在內的腫瘤癌症)並不會增加,由此可見,WHO的IAQG中將甲醛的安全標準定為0.08ppm是一個較為保守的標準設定。

自如引述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稱關於暴露在甲醛條件下是否會增加白血病患病風險的探索中,目前研究尚不能達成一致結論。文章還表示,甲醛的來源不只是裝修,含有甲醛的紡織品(衣物)、個別品牌童裝、室內吸菸、以及廚房中燃料燃燒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甲醛來源。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對於這個科普貼,網友是diss的,認為避重就輕自如有意甩鍋...WHO的IAQG中將甲醛的安全標準定得的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數值,甲醛無處不在,所以超標理所應當嗎?

關於自如租房產業鏈喚新家暫且不做評價,今天就客官們關心的裝修甲醛問題說一說:任何說致癌跟甲醛沒關係的言論不是蠢就是壞。

從醫學角度,甲醛是分子量最小的醛,常溫下是氣態,無色有強烈刺激型氣味。化學式為HCHO,易溶於水和乙醇,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現。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甲醛是地球人最為熟知的致癌致畸類空氣汙染物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中,它確實無處不在。汽車尾氣會排放甲醛;生物體也會少量產生甲醛,作為正常代謝的一部分;人體內也會產生甲醛,它是一種內源性氨基酸代謝產物,不過人體對甲醛有一定的代謝能力,所以甲醛不會在人體內積聚,無須擔心。

在家裝行業,甲醛被使用在以下方面:用作護牆板、天花板等裝飾材料的各類酚醛樹脂膠人造板,比如合板、細木板、纖維板和刨花板等;含有甲醛成分並有可能向外界散發的裝飾材料,比如貼牆布,貼牆紙,油漆和塗料管;

有可能散發甲醛的室內陳列及生活用品,比如傢俱、化纖地毯和泡沫塑料等。低價建材中包含甲醛的可能性為100%,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要購買實木傢俱,其原因就在於此。實木傢俱的健康程度絕不是壓合板材傢俱比得了的。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傢俱製造會大量使用刨花板、密度板、膠合板等普通人造板材。這些普通人造板材是由木漿、木屑等木材碎料添加工業膠合劑壓制而成的。最常採用的膠合劑是脲醛樹脂。脲醛樹脂是甲醛與尿素的直接化合物,由於成本低廉、粘合性能好,被大量使用在人造板製造中。每製造一張3平方米的人造板,要使用約4公斤的甲醛來合成脲醛樹脂。

按此折算,製造一套櫥櫃,需要使用16-32公斤甲醛,製造一套衣櫃,需要使用30-50公斤甲醛,要佈置一個家,需要使用200公斤以上甲醛。脲醛樹脂的缺點是化學性質不穩定,在自然狀態下極易發生分解,重新釋放出甲醛。

因此,在傢俱的整個生命週期,都伴隨著板體內脲醛樹脂的不斷分解,和甲醛的不斷釋放。由於居住空間的容積有限、通風條件有限,傢俱板材便會長期源源不斷釋放出甲醛。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但有句話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甲醛的毒性也和含量有關。

對於甲醛的致病劑量和致病反應,有許多研究,數據不太統一。尤其是對人體的致病研究,非常少,因為沒有人敢隨隨便便拿活人做研究,大多數試驗都是在貓鼠狗身上完成的。

但既然是關係到身體健康這件大事兒,我們就應以造成傷害的最低劑量為主。國內外近40篇甲醛對人體健康影響關係的專題文獻中,甲醛造成人體健康影響的濃度最低的數據,出自我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楊玉花等,發表在解放軍預防醫學雜誌2005年的論文。論文中表示,甲醛對眼睛的刺激,最低濃度約為0.01毫克/立方,而在室內甲醛濃度約為0.07毫克/立方,會引起三歲兒童,發生輕微的呼吸道炎症。

我國於1996年頒佈的《居室內空氣中甲醛的衛生標準》,明確規定居室空氣中甲醛的最高允許濃度為0.08毫克/立方米。 也有研究證明:大於0.1ppm濃度的甲醛可能引起刺激眼睛、喉嚨,引起眼睛、咽喉疼痛、聲音嘶啞、呼吸困難、頭痛、過敏性皮炎等,還有可能引發哮喘。統計數字表明:新居裝修後,頭痛、頭暈、乏力、睡眠不好的佔30%;有皮膚性黏膜刺激症狀的佔30%~40%;有胸悶、喉部問題的佔30%~40%;鼻炎佔40%左右;致癌的佔10%。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而大家最關心的甲醛致癌,根據一些網站所提供的文獻數據顯示: 這個說法最初是在1978年提出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甲醛列為與鼻竇癌和鼻咽癌相關的“已知人類致癌物”[4]。試驗將小白鼠暴露於每立方米15微克/立方(0.015毫克)甲醛的環境中,連續不斷達11個月,可致鼻癌。

國家毒理學計劃(NTP)則在2011年發佈的《致癌物報告(RoC)(第十二版)》將甲醛明確列為“已知人類致癌物”[5]。 致癌物分1~4級,甲醛、黃麴黴素、馬兜鈴酸、亞硝酸鹽、放射性物質、苯等並列成為一級強致癌物質。所謂一級就是已經確認含有引發癌症物質,所以甲醛的致癌性無需多說。甲醛是強烈致癌物及強致突變物。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而白血病的一個重要誘發源就是甲醛:白血病亦稱作血癌,是一種造血細胞的惡性增生性病變。病人的骨髓造血系統產生大量不成熟、無法正常工作的白細胞,造成正常的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減少。白血病是是國內十大高發惡性腫瘤之一。

在惡性腫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但在兒童及35歲以下成人中則居第1位。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白血病的治療方法有了很大改進,但長期存活率仍不能令人滿意。從兒童來看,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療後的5年生存僅60%;急性非淋巴白血病的完全緩解率為70%-80%,5年無病生存率僅為30%;成人則更低。

醫學界普遍認為,除了家族遺傳,家裝帶來的甲醛汙染是白血病的重要誘因之一。也就是說甲醛有大幾率誘發白血病。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這裡有一調查數據: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外科經半年調查發現,在問診過的白血病孩子當中,近90%的孩子家中近期都曾經裝修過。一份統計也表明,在一家兒童醫院血液病研究所10年收治的白血病患兒中,有46.7%的孩子家裡在發病前半年內進行過裝修;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5月12日公佈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頻繁接觸甲醛的化工廠工人死於血癌、淋巴癌等癌症的幾率比接觸甲醛機會較少的工人高很多。研究人員調查了 2.5 萬名生產甲醛和甲醛樹脂的化工廠工人,結果發現,工人中接觸甲醛機會最多者比機會最少者的死亡率高37%。

研究人員分析,長期接觸甲醛增大了患上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特殊癌症的幾率。IARC的致癌性評論曾為“動物陽性;人類不明確”,後經過進一步研究,在2006年確定為1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及動物均致癌——"sufficient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喚家的連篇累牘都旨在說明一個問題:家裝除甲醛是重中之重。無論是新房還是翻新改造的舊房,寧可多等待兩月入住,竭力做好去甲醛工作,也不要一時偷懶,埋下疾病的種子!

與其說我們關注自如,不如說我們是在關注房產資本產業鏈下,普通民眾的歸屬。

畢竟,房子是裝來住的,不是送我們去醫院的。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部分資料引自知乎,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往期精彩回顧

我們關注「自如甲醛事件」,是在關注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