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答散之送蟹》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與桑作楷書》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致章士釗“蘭亭論辯”手稿》

釋文:

孤桐師鈞座:昨奉復一書於虞世南師受智永書事在古今傳授筆法一文,蚤有說明。而適哀荒獨成疏陋,幸承老人具眼,如不然其影響亦非淺鮮矣。汾陽肆言無忌,南京友人中有寄意東人者,是可恥之一(國人懦弱,今尚畏一種高位人而自卑,不為千秋公論。斯可戒也)。適於此不發則已,一發則不能收。心頭熱血,舉非凡俗,所堪解此,如適讀龍門之、杜陵詩,臨習王右軍,胸中都有一種性靈所云。神交造化此是也。夫已民為當今國士天下士而厚誣古人,蔑視來者至於此極,適真有創鉅痛深之思。茲此只能為公道之。此事如付公表(人民日報也有論學術一欄,要得大力才可,願老人也為書藝一廣之)。適恃不會遭到敵陣,可為書林中人伸一口氣,不審定何如也。如護龍跳天門,虎臥鳳閣。適往於甲寅刊,今於毛選均之皆是也。論政為文作書能為理全勢足天骨開張,均可如書手雄強之訓耳。公謂何如?敬放暑安適再拜十五日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懷素自敘帖扉頁題詩》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松江本急就章題跋》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致章士釗行草手札》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懷素自敘帖》題詩,37cmX26cm。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致方智鎧信》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致蘇淵雷信》

高二適(1903-1977),原名錫璜,後取“適吾所適”之意,改名二適,字適父,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鳧。當代著名學者型的書法家。江蘇東臺人,生於江蘇姜堰興泰鄉東臺小甸址村,1915年畢業於東臺縣高等小學,18歲任立達國民學校教員,21歲時為校長。25歲考入上海正風文學院,27歲考入北平研究院為國學研究生,29歲因病回鄉為通訊研究生,並任小學校長。33歲應陳樹人之邀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辦事員、科員、立法院秘書,1937年隨立法院入川。1946年回南京後,曾兼任朝陽文學院和建國法商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南京工專上海分校、華東專科交通學校教員、華東水利學院圖書館職員,1958年因病退職。1963年經章士釗引薦,被聘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1965年參與“蘭亭”論辯,《蘭亭序真偽駁議》和《蘭亭序真偽之再駁議》等文影響極大。在文史哲、詩詞、書法的研究和創作方面,成果卓著。

先生少承家學,一生潛心國學書藝研究,深造自得,獨學成者。早歲受知本鄉前輩戈以振、韓紫石。與趙香宋(熙),于右任多有知交,許為能詩、書有家。中歲師事章士釗,有半個世紀交往,為忘年交。章對高極愛之重之,贊其詩帖揮灑極工,頗類南宮名札,學問“寢饋功深”,“史實研究”“無漏洞可塞”,斯為“天下一高”。高二適詩出一生,直造精微,言必已出,曉暢唐之村韓劉柳、宋之江西詩派。比重為詩數千篇,留存有詩轍集三百餘首。其遺存書帖多有批註題跋,皆顛撲不破語,造詣極深,是遺世最寶貴財富之一。

高二適博精國學,曉暢周易,受約為章士釗《柳文摘要》擬定《柳子厚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論書後題》及《跋劉賓客天論》二文。章士釗為此有讚許詩句“獨慮天書讀難盡,高高猶自敞河源”。為人狷介自持,1965年在與郭沫若的蘭亭真偽論辨中,冒著可為“世人矢的,被人唾嗓”的風險,獨持異議、翼翼擬定《蘭亭序真偽駁議》文,援據堅確地指出,蘭亭序為真非偽。駁文立論精嚴,字字堅實,切中肯綮。此巍然碩書經章士釗推薦,毛主席助成,一月內二見報刊,海內外傳為佳話,特為世人所矚目。遺作《劉賓客集註》雖未能公表,章士釗稱此集與其《柳文摘要》將並戶列入中唐劉(禹錫)柳(子厚)大師講壇。

先生有淵博的文史知識,精鑑賞,長期在文史館工作,博及群書,眼光很高,為書取法乎上,深造探求,他對自己的草書很自信,自認為天下第一,有多本書法集(含書評)出版問世。認為章草為今草之祖,習今草應從草錄(章草)隸篆入門,則筆法入古、脫俗。年逾五十,主攻章草,廣收歷代《急就章》傳本,考校本,及古殘簡碑貼字節,排比正章、審核異同,撰寫《新定急就章及考證》一書,歷時十載,1964年校補定稿,1982年出版,使墜失一千六百餘年的章草免遭煙滅,國人驚動。在書法實踐上,他巧妙地將章草、今草、狂草熔於一爐,既有高古的品格,又有奔騰跌宕之氣勢,尤以線條的勁幢、結字的緊密見長。看他的草書,才真正感覺到那筆鋒在紙上奔突的力度。高二適學問素養極高,作品往往洋溢出濃郁的書卷氣。文章、書法極受林散之先生推重。

 高二適一生與詩書同命,文如其人,於學問嚴謹中實,寧根固底,語不猶人,不馳鶩浮名;於事剛正不染,不依違兩可,坦蕩一生;於友襟期坦誠,良實忠純;於後學為嚴師益友,堪為一代宗師。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一代書豪高二適

高二適行草信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