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巨製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恩師林散之先生

丈二風神展玉毫,

宏篇盛舉卷江濤。

經年寒夜秋窗月,

無敵長鋒勢斧刀。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在林散之先生丈二鉅作前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林散之先生丈二鉅作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高二適先生六尺行草

久沒去江蘇省美術館新館了,今受邀朋友畫展開幕前往,正遇館藏近現代名家書作展。觀賞中見一張恩師林散之先生丈二匹巨幅,相對良久。前時我就十竹齋所藏九十一歲所書丈二匹寫過一文,今將此興奮又作小文與眾分享。

此幅作於七三年九月,正是林先生名震書壇之時,林先生經文革“擱畫就書”,正逢大好機遇,七二年草書一首主席“東方欲曉”發表對日,為中國人爭了光彩,頃刻聲譽鵲起,家喻戶曉,林先生從此確立了中國當代書壇至尊地位。此洪鈞大塊之作震撼心目,應證了一句老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所準備的人”。

四十五年前的九月正當此時,我值中學時代,花季少年。從林先生學書也在此期,之前我以漢隸為體,見林先生後,先生對我說,書貴時代所用,隸書雖好但不通俗,你可寫寫柳公權。今天見林先生巨幅行書的選擇應有其背景的,記的林先生此時已回寧住百子亭,我常去請教,父親告誡凡學生總是先得先生玄機,讓我向林先生要些日課多多揣摹,我見林屋中有、十七帖和米芾行書三種臨本(虹縣詩等)。我好生歡喜,林先生便給了我一些。宋書尚意,與林先生詩人風骨相合,古秀一路,著實是審美的主流,與二王傳統一脈相承。

展廳中湊巧林先生鉅作對面懸著一幅高二適先生同樣內容六尺行草整幅,兩幅比較,章法上林先生寬鬆,高先生緊密,取法上雖碑帖相間,但各自有異,林先生多用篆隸之法而崇尚宋意,古秀逼人;高先生則章草、二王兼用,飄逸灑脫,林先生柔毫中總得幾分仙氣;高先生健鋒裡總露剛正不阿,陽氣蓬勃。

林先生行書作品並不多,我們多見的是他草書作品。所以他的行書更引人入勝似乎帶有幾分神秘。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新街口南京市文物商店內有一幅同此內容、書體四尺中堂。猶如清平樂·會昌和卜算子·詠梅一樣,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行書也是一件成熟的佳構。林先生十多年間臨漢碑不斷,加之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傾注米芾,以意為尚,林先生常說“柔毫才能寫出剛健”,正是功到自然成的心得。今見鉅作胸有成竹,傾心盡力,氣足神完。書道為性情技能二者相合,天衣無縫者為大成,林先生書藝草書為最,行書少有評論,鉅作再現理當重顯雄風,千秋不朽。

記得林先生一次對我說現在的字不能看,能看會寫的人都死了,要不去了臺灣了。他又說還是民國時期的人的字可看。此話我懂先生之意,我理解先生所述是表達了字如其人,不讀書的人字是立不住的。學問、性情才是書法之根本。今日所見美術館典藏七十餘件書作正是一批晚清以來頗負盛名並很有學問的名家。父親愛收藏對名人墨跡也特別鍾情,用現在的話說屬粉絲一類,他的所愛不僅僅是墨跡和內容,對人物的種種喜愛更為看重,記得一次一個畫商朋友投父親所好攜一張吳梅先生自作詩詞行書小卷,換取林先生二尺條幅,父親說吳梅先生文名不在林先生之下,書作不多,小卷可愛難得。還有一事他念叨不忘,父親朋友出手一件馬一浮先生信札,父親好生歡喜可囊中羞澀,朋友明白,出手時特留下信封相贈,數十年後一位經年同好出示所得原件信札父親還能相認。今日所觀美術館典藏,均是大件精品不少,很值得欣賞。名家之跡欣賞多不在技而是在意,書藝乃性情與技能結合承載。性情是軟件,技能是硬件,缺一不可。軟件是靈魂,硬件是肉體,孰輕孰重?明白便可以了。

省美術館新館與寒舍不遠,老館就更近了,熟人挺多,今天一問大都退休了。月歲如梭,時間對我們來說亦是愈顯珍貴的了,浪費不得,想做的事還有許多,好好享受各自的使命吧。不負先師,不負先輩,不負光陰。

戊戌九月中秋前汪迎記於厚石齋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吳昌碩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吳昌碩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康有為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李瑞清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譚延闓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陳三立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章太炎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羅振玉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童大年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于右任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謝無量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高劍父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張祖翼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鄭孝胥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胡小石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吳湖帆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商衍鎏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恩師林散之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高二適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沙孟海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肖嫻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謝稚柳

以上只部分展出名家作品,是友人隨意所拍,在此感謝陳衛平兄同觀,範少華兄、陶子提供圖片。

贊恩師林散之先生四十五年前丈二行書鉅製

作者:汪厚載,名迎,字欣之、厚石、厚石齋主。祖藉新安,現居南京。宗祖父汪允中生先與俞曲園、許承尭等諸賢交誼深厚,互有詩文。祖父改廬先生交張大千,汪採白諸名家,擅漢隸,祖孫傳承。父孝文先生得黃賓老之垂愛。屋藏新安畫賢即賓虹先生書畫數百幅,朝夕染目。汪迎少長隨林散之先生學藝,時稱“林翁小書童”。為老人作書牽紙、磨墨、蓋印,不亦樂乎。幸得林翁書藝之三昧。林翁慈愛有加,相贈《江山勝蹟》一冊,詩、書、畫三絕,可謂人間至寶。又得鄉賢曹靖陶翁、曹一塵翁、程嘯天翁、汪世清翁之厚愛。並得錢瘦竹先生、潘主蘭先生、沙曼翁先生、藍玉崧先生、王伯敏先生諸前輩之教誨。汪迎好學,書法、篆刻、山水今已初成面目。書,古秀俊逸。印,渾厚雅淨。畫,簡筆成趣。足以為觀。祖父改廬生先有《黃賓虹先生年譜初稿》問世,是為首編。父親孝文先生亦首編《黃賓虹書法集》。今汪迎於中國書法網《名家專欄》著有《回憶林散之先生》近百篇。可謂世交藝壇賢聖,四代有幸。

甲子重逢今又始,路難不怕浴風霜。

推敲一字眠猶夢,成就全篇喜亦狂。

遊覽江山雲沐淨,存留筆墨世傳芳。

即從經典還精品,便向山陰借紫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