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離職影響中國登月?研究院:不存在!我們交的材料誇大了他的作用

把“浙江之聲”設為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哦~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不存在!我们交的材料夸大了他的作用

這兩天,兩張題為《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的網絡圖片引發關注↓↓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不存在!我们交的材料夸大了他的作用
张小平离职影响中国登月?研究院:不存在!我们交的材料夸大了他的作用

同時,一篇題為《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的文章中引用了這兩張圖片,文中稱,張小平曾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職務,在我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但該研究所直到他離職之後才發現,“沒有他整個項目都癱瘓了”。

該文隨後質疑,張小平這種基層研究員,居然掌握核心科技?張小平掌握我國如此核心技術,卻給瞭如此之低的技術層級?

“據爆料,張小平的待遇是12萬一年,跳槽後加入了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達到百萬”。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網傳圖片屬實,“行文表述不妥”

27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了張小平原來所在單位的上級單位,該單位負責人表示,“網傳蓋有單位公章的文件屬實 ,系單位提交地方政府勞動仲裁機構的文件之一。5月20日,單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請求,同時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 日仲裁庭開庭,並向張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張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轉發。”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該文件為一個下級研究所所擬定,“行文表述的確不妥,訴求又不太明確,外送信息把關有漏洞,以後 在處理類似文件時需要反思的事情比較多。”

研究院院長:材料誇大了張小平的作用

27日下午,文中所稱的張小平原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

培養人才是付出代價的,單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為大批基層默默無聞工作的人點贊,更要看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離不開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

劉志讓告訴北青報記者,相比過去,研究院這兩年被民營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但是張小平的離職不存在影響任務的問題,劉院長表示,研究院的技術骨幹很多,張小平主要搞論證、研發和理論計算,水平是有的,但因優秀的骨幹較多,所以對全局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研究院也會反思,採取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