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艺术的本质能否脱离材质,也就是说普普通通的材料,甚至说垃圾材料,能不能达到艺术高度?

前段时间高人老师的系列作品似乎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只不过其运用的手法过于提炼艺术感,以至于普罗大众很难看懂并接受,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组有思想高度和创新意义的作品。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保留材质的质朴之后,运用更接地气,大家更能读懂的手法进行创作加工呢?

小弟不才,斗胆一试。

先来看看捡到的料啥样吧。

【原料图】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正面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反面

用一般购买作料的眼光来看,这块玉石只能作为压缸石,或者龟缸里的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了。除了可怜巴巴的一小块青肉以外,几乎都是不能用的料。那么来看看艰苦的构思过程吧。

【构思】

一、立意。我希望通过作品传递给观赏者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呢?是悲伤?是勇猛?还是包容谦和?立意是作品的灵魂,作品只是载体用来传达作者的思想而已。这块石头斑驳陆离,天生给人一种颓废、荒芜、萧条的感受,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点去烘托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思想呢——厚积薄发。

二、主题。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内容来表达我的立意呢?这里我们需要结合料子再来分析,整个石头呈现青绿色,好似丛林一角的缩影,那能不能结合我们自身工作室的特长,做一个动物主题的作品呢?

三、构图。由于料的特点,满工、螺旋布局等等这些都行不通,经过对料子的长时间反复解读,我们发现料的左侧有大块凸起,并且伴随着很长的裂;右侧是一小块能吸引视线的青肉,那么能不能采用强弱、点面结合的呼应手法呢?

四、设计。最终我们get了这么一个瞬间。丛林的一角,天气炎热,土地因水份蒸发而皲裂,不远处一条虫子正啃食着半枯萎的叶面,两条已经吃饱的虫子正缓慢的爬离,对面一只饥肠辘辘的壁虎正趴在干涸的地上,虎视眈眈地耐心等待虫子的靠近。。。。。。

五、用途。镇纸(因为它够大够重);笔搁(因为它有峰壑);案品(因为它有寓意);茶宠(因为它有意境)。。。。。。随便(因为喜欢)

六、 取名。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精炼的概况和提醒观客此作品的精髓思想。该作品我想叫《博发》,厚积才能薄发,等待猎物的过程是煎熬的,而只有不断的付出和积累,才有轻而易举的成功。

【作品赏析】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这块和田玉除了一小块青肉都是不能用的废料,却长出了动物世界!

此作品创作前后历时一个半月,全程采用仿生雕刻手法,叶子的筋脉、壁虎的皮肤鳞角、虫子的褶皱。。。。。。大量的留白,赋予了壁虎捕捉虫子那一瞬间丰富的联想。

不知,这样完全摆脱和田玉原料精贵特点的作品,是否您会接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