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廣西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50萬畝,年產值超過50億元

近年來,廣西已發展成我國中藥材重要生產基地,中藥材產業在全國舉足輕重。

羅漢果、八角、桂皮、粉葛、穿心蓮、貓豆等中藥材,在桂形成全國集散地。

全區發現中藥材品種資源4623種,是全國第二大品種資源庫。

贊!廣西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50萬畝,年產值超過50億元

發揮優勢做特色

一條北迴歸線橫貫中部,廣西被分成了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溫暖,雨水豐沛,光照充足,而且地形地貌複雜。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將廣西孕育成為全國十大地道中藥材產地之一。

近年來,我區發揮優勢,將中藥材種植產業作為優勢特色農業,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現代農業(種植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廣西 “十三五”產業精準扶貧規劃》,安排專項資金,整合有關項目,加大對中藥材種植的投入,用地裡長的中藥材鼓了農民的腰包。

目前,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50萬畝,年產值超過50億元。萬畝以上的中藥材品種超過30個,5萬畝以上的品種有10個,羅漢果、八角、桂皮、雞血藤、廣豆根、穿心蓮、貓豆7箇中草藥材品種產量佔全國80%以上,其中八角佔全世界七成;還有15箇中草藥材品種產量佔全國50%以上。被譽為“中國南方藥都”的玉林市,其中藥材市場年交易量位列全國前三,助力區內壯、瑤、苗醫藥迅速發展。

贊!廣西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50萬畝,年產值超過50億元

示範推動促發展

廣西樂業天坑藥都有機中草藥科技有限公司,主打“東盟城”品牌,該公司在樂業縣種植了3萬多畝中草藥。上思縣玲芝堂藥業公司建立了2500畝中藥材扶貧產業的標準化示範基地……

野生中藥材的數量不足以供應市場需求,有的生長壞境不易採集,耗費錢財人力。廣西因地制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扶持和引導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等在各中藥材產區建設了一批穩定、可控的原料種植基地,培植中藥材“一縣一品(數品)”“一鎮(鄉)一品”。據統計,全區建成300畝以上規模的中藥材種植基地400多個。如田七、貓豆、雞血藤、龍膽草等為百色的優勢品種;河池的優勢品種是廣豆根、功勞木、地不容等;玉林主要發展穿心蓮、天冬、雞骨草等;桂林中草藥的種植則以“三木”(杜仲、黃柏、厚朴)藥材、羅漢果等為主。

為引領和帶動全區現代中草藥農業發展,廣西還打造了一批以中藥材為主的現代特色優勢農業示範園區,優選地道或優勢中藥材品種,充分挖掘其特有的內在價值和功能。目前,全區已建成32個集藥用和食用原料生產、養生休閒、生態保護及旅遊、健康科普教育和服務、中華優秀文化傳播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中藥農業示範區、園,其中區級核心示範區6個,市級示範區8個,縣級示範園18個。

贊!廣西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50萬畝,年產值超過50億元

打造品牌強產業

種植中藥材已成為廣西54個貧困縣的扶貧產業。據瞭解,為推進中藥材產量、質量穩步發展,我區組建了130多人的涵蓋我區主要中藥材品種的產業扶貧技術專家團隊,對包括54個貧困縣在內的有關地區開展了調研、指導、培訓等工作。

目前,我區已初步建立起以市、縣農技推广部門為依託,農民技術員為主力的中藥材栽培技術服務體系,以多種形式指導、培訓中藥材栽培技術,制定和施行種植規程,加強田間管理,合理規範用藥、用肥,全區規範化栽培技術水平逐步提高,中藥材質量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同時,每年舉辦全區中草藥栽培技術培訓班,對全區14個設區市中草藥業務負責人以及縣區的農業部門責任人、種植企業、農民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等進行培訓。

近年來,廣西的白石山鐵皮石斛、田林靈芝、陸川橘紅、都嶠山鐵皮石斛、金田淮山等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按照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和“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要求,我區加強科學管理和對產地環境的監測,嚴控中藥材生產投入品,實行全程質量監控,發展了一批中藥材無公害、綠色、有機和農產品(中藥材)地理標誌產品,打造“桂藥”“壯藥”品牌。

贊!廣西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50萬畝,年產值超過50億元

圖片綜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