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

“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北方。一人击鼓板站唱,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而得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鼓词是“大鼓”的旧称。现在也有把各种大鼓的唱词称为“鼓词”的。

“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

与此同时,在山东、河北一带出现了一种以唱为主的小型鼓词,这种鼓词是用一个曲调不断反复而组成的。鼓词的伴奏,最初以小鼓和拍板为主,三弦是后来才加用的。到清嘉庆年间,北京出现了“梅、清、胡、赵”鼓词演唱“四大家”,当时有“清家的弦子梅家唱”之说,可见各有其长。

“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

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短篇的“鼓词”,被统称“大鼓书”。如“犁铧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在音乐上,“鼓词”所使用的曲调以“板腔体”为多。伴奏乐器为三弦、四胡、琵琶等。

唱词体系大部分属于诗赞系,类似于唐代变文中的赞词,音乐吟诵性强,擅长叙事,多属于板腔体结构,即板式之间的关系是用同一曲调以不同节拍(板眼)、速度、旋律等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变奏形式,其特点为吟诵性较强,半说半唱,代表曲种有京韵大鼓。

“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

此外,还有梅花大鼓、京东大鼓、沧州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潞安鼓书、襄垣鼓书、东北大鼓、温州鼓词、安徽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河洛大鼓、河南坠子、三弦书、陕北说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