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複雜的光譜

《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复杂的光谱

詩人張戰是一位非常安靜的寫作者,似乎詩歌存在於她的生命和性情之中,顯得那樣恬然自適。由於她的低調,在湖南詩壇,她是最近幾年才逐漸為人所知,日益顯示出創作風格的獨特性,但實際上她出道頗早,1995年受邀參加詩刊社組織的“青春詩會”,對於一般寫作者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光環。總體上看,張戰的詩既溫柔綿婉,又開闊大氣,女性的身份印記在她的詩中是一個精神性的背景因素,但又並未凸顯出女性寫作的明顯胎記。對她來說,寫作上的性別區分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在寫作的內部結構之中達到某種奇妙的平衡。實際上,這樣的處理有相當的難度,一方面要避免隨波逐流,另一方面則是寫作上的自覺。

《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复杂的光谱

這也可以看出,張戰的寫作有較為自覺的藝術追求,她的寫作有她自己的延伸性,擴展著某種氣質上的固執和深化。這就是一個詩人的可愛之處,始終清醒於一首詩與自我內心的對照。換一種說法,張戰善於處理詩中的對立性因素,柔軟與堅硬,精緻與大氣,嚴謹與開闊在她的詩中並沒有造成不可彌合的裂隙,反而內化為氣質性的因素,統一於詩的整體結構中。張戰有一首頗受讀者喜愛的《買》,寫對生活的某種迷惘,到底卻不是對生活的徹底迷失,她仍然清醒於生活賜予的苦難並非多餘,而是一種難得的啟示,“我必須咬碎嚥下的石頭/買下我的結局,我的開始/我盲人一樣的命運/買下對我的憐憫,對所有人的憐憫/萬物皆有歸宿/哪怕一粒微塵”。當初讀這首詩,頗有一點驚異,覺得詩的主題凝重,詩中卻有溝壑縱橫的思緒。詩人買下的這一切意味著對生活並不逃避,詩人對內心的守護保持潔淨的敏銳,卻在承受生命中的無限瑣碎。詩人的凝思掩抑在一片迷惘中,卻又有堅定和執著。

雖然安靜的寫作者在詩壇並不少見,一些實力派詩人深耕在自己的園地裡,在不事張揚中拓展出成熟的寫作風格,張戰的安靜於此之外,卻似乎有著對藝術的另一種態度。對她來說,詩歌就是生活的另一面,結合於內心的安靜卻又傾向於對生活的深度挖掘,因此,她的詩中並不僅僅只有心海中的微波盪漾,也有思想深海中的激流奔湧,剛柔相濟在張戰的詩中已經內化為一種鮮明的風格形態。我特別好奇於這一點,文字的清新柔美與思想的強勁力度結合得如此到位,把女性特有的敏感塗抹在對於生活複雜性的體驗上,並不迴避情緒上的劇烈衝突,一切又都落實在圓融之美的調適上,於文字的細微之處呈現出生活的複雜樣態,生活的聲光影色一點點透露出詩人內心對真善美的渴盼,又抑制在對文字的用心經營上。如果說,張戰的詩歌在咀嚼文字上盡心於鋪排的秩序感,倒不如說是在思考的急切之中,又能在詩的整體結構上做到嚴謹與深度恰到好處的結合。《苦艾》寫病中的父親,既有對日常生活細節的呈現,“在醫院/我輕輕摟著父親肩膀/他是一隻薄胎瓷酒盅/佈滿淺褐裂紋/他的胳膊/羽毛一樣輕/我暗暗輕輕用力/不讓他飛走”,也有對人生普遍的生存痛處的某種詰問,“我仰著臉/傻傻地問:‘人為什麼要生病?’/每天,問很多次//我得不到回答”。詩人的深情正在這裡,即使得不到回答,仍然守護內心的柔軟。一個詩人對於生活的熱愛,一方面領受生命賦予的豐富與精彩,一方面並不迴避命運中的某種險峻和無奈,這就是一個健全的人格,也是一個詩人的成熟。在張戰的詩中,對於美,她始終擁有趨赴的定力,也有自己的分辨,仿如一個園藝師擁有一個春天的花園,也對秋天滿地的枯枝敗葉懷著痛惜的心顫。這就是對於生活的熱愛。

《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复杂的光谱

不難發現,張戰的詩中有一種來自童心的好奇和好奇後面的敏銳於生存苦難的寧靜,亦有雜糅著堅韌和惶惑的憂傷。當一個詩人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生活和世界,一定會有特別的發現,但如果停留於此,往往會把詩歌寫得過於透明而缺少餘味,張戰的敏銳在於她對生活的謹慎分辨,她有一顆童心,她的寫作卻也有某種思辨的氣質,因此,她的詩歌對於生活的發現在清澈中也有某種複雜的光譜。在《車過唐古拉山》中,詩人寫道,“我們是兩個愛的頑童/忍住笑/假裝很嚴肅地對視//但你眼裡馬上就躍出一隻羚羊/真柔軟/它暖暖的氣息噓在我的手掌上//我們就這樣修我們的禪吧/渾然不管窗外/菩薩沙漏裡瀉下的金沙/漸積漸累/成唐古拉峰啦”(《車過唐古拉山》)詩中有一片陽光的明媚和抑制不住的欣喜,情與景結合得如此妥帖,這不是一個童話般的境界嗎?然而,詩中的透明後面也含蘊著有來自生命中的某種深刻體悟,詩中看不到斧鑿的痕跡,寫得真切自然,卻如禪悟,讓人回味。再如《吳剛伐桂》,本來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在詩人的筆下也有一個神話故事的外殼,月宮裡的事情迴響著人間之愛的苦澀和執著,但詩人盪開一筆,讓讀者的思緒飄得更遠,“地球上有吳剛的遠親/那人叫西緒福斯/永遠推一塊石頭上山”。還有《鳥叫》,我非常喜歡這首,詩人聞夜鳥的叫聲而黯然傷神,“因為鳥老是叫,在夜裡/樹林閃著水淋淋的綠光/鳥兒啊/它的叫聲/就是我受盡折磨的靈魂”,詩中的情緒起伏在夜色的黏稠裡,可以想象詩人坐在夜晚的燈光下,她的心被夜鳥的叫聲緊緊抓住,恍然於生命中的某種莫名體驗和傷感。詩人的這種敏感與她的人生態度是相一致的,詩人的誠實袒露在這裡,也有詩人的悲憫,恰恰在此處,思想的底色顯得晦暗,卻有人性中更深層的某種創痛,顯示出體悟人生的深沉況味,讀來令人震動。

《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复杂的光谱

對張戰來說,她理解生活的方式是靜觀,她的一些詩即使寫得驚心動魄,在結構上大開大合,往深處看,實際上也是靜觀的另一種體現,比如組詩《西藏十章》《洞庭短章》等。這裡要特別提到她的長詩《我,一個符號》,在四百餘行的篇幅中,包含著一個人的生命史,詩中人物的悲劇經歷都剋制在更大的歷史性事件中,詩人的感傷與憂鬱都是承受苦難的結果,投射出歷史、現實與荒誕交錯而成的陰影,詩人的困惑與堅定都包含在其中,一個人的生命大概是對永恆的挑戰,卻又無法抵制時間留下的灰燼,因此,這首長詩實際上也包含著一部家國史的雛形,但更多的還是詩人對生命存在的窺探和喟嘆。長詩具有悼懷的性質,以詩人的父親為第一人稱展開,結構相當嚴謹,一個人的生命對照命運中不可言說的某種秘密,詩人的情感流露主要還是剋制的,沒有放縱在歷史悲劇感的揮霍中,對生命抱靜觀的態度。由靜觀所帶來的文字上的美質,也是張戰詩歌的一個重要特色,《我,一個符號》寫得相當緊湊而不蕪雜,在文字的調遣上也有用心的經營,對一首長詩來說是極其不易的。張戰在一個訪談中說得好,“多麼希望人有一個永遠亮著的靈魂”,這正是她自己寫作的座標。

詩人張戰

張戰,女,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參加第13屆(1995年)青春詩會,著有詩集《黑色糖果屋》《獻給人類孩子的詩》,最新詩集《陌生人》已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陌生人》詩文選摘 其一

一棵樹把另一棵樹拉進懷裡

簌簌落下了露水

多涼啊

過些天,露珠會變成白霜

就像揉碎的月亮

突然一隻鳥叫了

清晰地喊出我們的孤獨

《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复杂的光谱

《陌生人》詩文選摘 其二

明日仍到這夕陽橫斜的山坡約我吧

明日我會更美

穿火焰衣裳

只不用再帶酒來

借酒澆愁

是人間的事

《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复杂的光谱

《陌生人》詩文選摘 其三

為何會敲了我的門

坐在這裡

你不安的手指

像剛逃出箭陣的哀鳥

我也不會說出我心裡的怕

我的怕是水裡的蝴蝶

石頭裡的魚

我的怕是一根穿不過針孔的線頭

《陌生人》:在清澈中也有复杂的光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