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亲怎么了?能引起这帮人如此“仇父”?

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有时工程钻地桩钻头会掉落,损失一个钻头要几万到几十万,更重要的是,设计好的图纸没法改,桩基的位置无法变动,不打捞上来后续的工作就无法继续。

这时就需要找人下潜去打捞,将钻头用钢丝绳固定住再拉上来。戴的面罩可以提供氧气和无线通话,有的时候井很深水压很强,就只能在下面工作十分钟,就算没有弄好,也要马上上来。

这算是个很赚钱的行当,一次就能拿到2万到80万。可钱并不是按照难易程度划分,而是下去之前先签好“生死合同”,活着上来给2万,上不来赔给家人80万。

刚钻的桩孔四周土质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塌方。一旦发生塌方,“水鬼”就上不来了,上面的人也无法实施救援。

这是拿命换钱的工作,九生一死。

一个网友评论说:

我有个朋友去年为了挣那2万块钱下井捞钻头,塌方了,施工方叫来他的老婆孩子,用无线对讲机当孩子面留遗嘱,跟施工方谈好价格80万后,自己在底下割了氧气管,直接灌满混凝土,才28岁。

中国父亲怎么了?能引起这帮人如此“仇父”?

有时候爸爸也很无助,只是不能和你说,因为他要给你解疑惑

有时候爸爸也很迷茫,只是不能和你说,因为他要给你做榜样

有时候爸爸也很心酸,只是不能和你说,因为他还要撑起这个家

中国父亲怎么了?能引起这帮人如此“仇父”?

写下这些文字,不是要引发大家对到底是应该“仇父”或“仇母”的辩论,而是希望我们这一代父亲能对父母多一些关爱、对子女多一些陪伴!

前些年《爸爸去哪儿》很火,网友说这节目搁在国外不会有人看,因为爸爸陪儿女就是他们的生活日常,在中国却成了新鲜事。少去一次应酬,多看一次父母,多陪一次孩子。

中国父亲怎么了?能引起这帮人如此“仇父”?

也许,有些父母在沟通上存在着一些缺失,但那不能成为我们延续至下一代的借口。一个朋友说:我有一对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很痛苦……所以每次在我刚要对我儿子发飙的时候,我就想对面站着的是曾经五岁的自己……

《请回答1988》的爸爸对伤心的德善说:谁不是第一当父亲呢,如果当的不好,还请你理解,我会努力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