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有人說,“國考是國家第一大考,題目都很嚴謹、正規”。其實,如果你仔細研究過近幾年的真題試卷的話,你會發現國考這幾年的奇葩題,可多了!出卷人皮這一下,也是很開心。【狗頭保命】

這些奇葩題的存在就像是電影裡的彩蛋一樣,有時候讓人哭笑不得。你敢來挑戰一下嗎?

2015年國考奇葩題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瓿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和盛水器,亦可用於盛醬。流行於商代至戰國。圓體,斂口無頸,廣肩,大腹,圈足,帶蓋,亦有方形瓿。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奇葩點:國考中第一次出現圖形類定義判斷題目

【答案】B

這題我們要根據題幹對瓿的描述,仔細去觀察選項中哪一個屬於這一類,由“圓體,斂口無頸”可排除A、C;由“廣肩”可排除D,選擇B選項。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八卦:乾坤

A、九族:師生

B、七情:情志

C、五音:宮商

D、四書:五經

奇葩點:注意!!!這個八卦不是你們常說的那種八卦

【答案】C。八卦和乾坤是包含的關係,如果你不知道,那麼趕緊拿出你的手機,“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八卦包含乾、坤、坎、艮、震、巽、離、和兌,因此八卦包括乾坤。“五音”是指宮、商、角、徵、羽,五音包含宮、商。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中國古代在“室”內舉辦宴會,座位以西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東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下列宴會座位安排符合禮法的是( )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奇葩點:殺人不見血,首先需要了解人物之間的關係才能正確排序

【答案】A項

利用熟悉的知識排除,辨別圖中所給人物的身份。

座位的尊貴高低依次為:西>北>南>東。

可以用排除法去掉錯誤選項。

第一個排除D項,愛新覺羅奕訢地位明顯高於李鴻章。

B項中的人物也比較熟悉,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爸爸,蘇洵不可能坐在東面,因此B項錯誤。

剩下A、C兩項,C項,只知道“戚繼光”和“張居正”,判斷不出來。

只能靠A項了,都姓孫,應該是親戚,名字中間“伯仲叔季”好熟悉,古代兄弟姊妹就是按照這個排序啊,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這麼一看,順序正確啊,就選A。

2016年國考奇葩題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9月初大學入學報到時,有多家手機運營商到某大學校園進行產品銷售宣傳。有好幾家運營商推出了免費套餐服務。但是其中一家運營商推出了價格優惠的套餐,同時其業務員向學生宣傳說:其他運營商所謂的“免費”套餐是通過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來獲得運營費用的。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該業務員的宣傳?

A、免費套餐運營商所提供的手機信號質量很差

B、免費套餐運營商是通過廣告來獲得運營費用的

C、有法律明確規定,手機運營商不得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

D、很難保證價格優惠的運營商不會同樣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

奇葩點:我要舉報,有嚴重的干擾項!

【答案】B

肯定會有很多人在糾結C項也對,誰知國考中也考查了一個這樣的因素,雖然有法律規定不允許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但是不能夠保證這些運營商不觸犯法律,所以說明出題者還是很能夠考慮到中國的國情的哦!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週末出遊,甲說: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說:丙去我就不去;丙說:無論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說:甲乙中至少有一個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項推論可能是正確的:

A 、乙、丙兩個人去了

B、甲一個人去了

C 、甲、丙、丁 三個人去了

D、四人都去了

奇葩點:最“勾心鬥角”的題目,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

【答案】C

本題考察復言命題推理。

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以四個人的話作為根據,要求選項不能與四句中任何一句衝突。可以使用帶入法驗證選項。A項乙丙都去,由乙的話可知,丙去乙一定不去,矛盾。B項只有甲一個人去,根據丁的話可知甲去丁就一定會去,矛盾。C項甲、丙、丁三個人去了,四句話都不矛盾,為可選答案。D項,四個人都去,與乙的話丙去則乙不去矛盾。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受到兩種基本需求的驅動:

第一,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有種“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運動符合我們的信仰、理念、態度、經驗和預期,即使現實與我們自身的預期不一致,我們也要改變外在的證據來使它符合我們內在的期望;

第二,人類需要對外在環境產生一種控制感,我們不希望自己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無所適從,我們需要找到某種自己能夠理解、控制、描述、解釋和預測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學發現可以解釋下列哪一行為?

A、在集體中容易產生從眾心理

B、在明知自己錯誤的情況下仍固執己見

C、在過於熟悉的環境中容易產生厭倦心理並試圖改變

D、喜歡用“陰謀論”解釋超越自己經驗之處的事物

奇葩點:最“邏輯”的言語題,繞的你懷疑人生

【答案】D

題目中的兩種情況為:一、當外部環境與我們想法不一致時候,我們會試圖改變外部環境來符合我們的期望;二、外部環境與我們的想法不一致,我們會對其尋找某種解釋。

A項是被外部環境影響到了自身、B項明知自己錯誤、C項對環境產生厭倦都未體現出外部環境與我們認知的不一致。D項符合第二種情形。

2017年國考奇葩題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寒:寒冷:寒舍

A、甘:甘甜:甘願

B、恨:仇恨:怨恨

C、膚:皮膚:肌膚

D、諷:諷刺:譏諷

【答案】A

A項「甘」字有兩個主要的語義:甜,味道好;自願,樂意。甘甜中的「甘」指的是甜,甘願中的「甘」指的是自願,與題幹邏輯關係一致,當選;

B項:仇恨、怨恨中的「恨」指的都是仇視的意思,與題幹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

C項:皮膚、肌膚中的「膚」指的都是肉體表面的皮,與題幹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

D項:諷刺、譏諷中的「諷」指的都是用含蓄的話譏刺,與題幹邏輯關係不一致,排除。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繼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身份認證技術出現之後,科學家們正在研究耳道識別技術。這種識別技術以微型入耳式耳塞為載體,耳機發出的聲波進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內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聲學共振頻譜在人與人之間具有個體差異,可以通過樣本匹配並判斷使用者的身份。這種識別技術是基於耳道孔構造的唯一性,識別時間僅需1秒,準確率達到99%。

關於耳道識別技術,這段文字沒有涉及:

A、適用範圍

B、聲學原理

C、生理基礎

D、工作方式

奇葩點:“前沿科技”考題

【答案】A。“耳機發出的聲波進入外耳道的鼓膜,到中耳、內耳,再反射回鼓膜,形成的聲學共振頻譜在人與人之間具有個體差異,可以通過樣本匹配並判斷使用者的身份”介紹的是“聲學原理”和“工作方式”;“這種識別技術是基於耳道孔構造的唯一性”介紹的是“生理基礎”。“適用範圍”在文段中沒有提及,故本題答案選A。

2018年國考奇葩題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漢字源遠流長,下列字體按出現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奇葩點:最“坑”的排序。這道題的奇葩之處在於根本就不知道圖片上的字是什麼類型,所以就只能懵圈

【答案】A。本題考察漢字的演變。圖中字體依次是小篆、金文、楷書、隸書,我國文字演變歷程大致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

我們都知道古文字很複雜,因此①②肯定拍在前面,這樣排除了D選項;再比較①與②,②比①看上去更復雜難懂,因此②排在最前面,這樣成功排除B選項,剩下A與C兩個選項,區別在於③④的排序,直觀看出③更接近我們現在文字字體,應該是離我們最近的文字。最終我們能選擇出A這個正確答案,這是一個偷懶的小技巧,不知道大家get 到了嗎?

【知識拓展】

小篆特點:

①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

②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橫畫和豎畫等距平行,所有筆畫以圓為主,圓起圓收。

③是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篆書的獨特魅力。

楷書特點:

①整齊一律。楷書章法的整體感,首先是整齊,字的排列形式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等距,給人一穩定、莊重的視覺效果。

②結字的寬窄、長短不同的造型產生局部參差變化,整齊一律而不呆板拘謹的楷書不會出現不和諧或單調之弊。

隸書特點:

①隸書的結體改篆書的形象化而為點劃符號化;

②隸書的字形改篆書的圓長而為方扁;

③隸書的筆劃有折無轉,並有波挑。

近3年國考10道奇葩考題,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柏拉圖認為處於變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這種理念的人會認為以下哪項最真實?( )

A、一棵樹

B、勾股定理

C、人的照片

D、關於馬的概念

奇葩點: 最讓人不知所云的問題。拿到這道題,都不知道題目想表達什麼意思。考官,你是想要我命嗎?但是在考場我們還是要冷靜冷靜再冷靜。

我們來分析第一句話,乍一看柏拉圖說的好深奧,但我們用正常話說一下,既然柏拉圖認為變化就不是真實的存在,反過來的意思就是真正的存在就是靜止,這樣我們在題目中找一下,哪個是不變的靜止的,答案就出來了。

【答案】B。

勾股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這條定理是既定的、不變的,按照題幹中柏拉圖的觀點,勾股定理是真正存在的。

A項錯誤:一棵樹從生根到發芽再到枝繁葉茂,是處在不斷生長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的,排除;

C項錯誤:人的照片雖然定格了人一瞬間的樣子,但照片會隨著時間變得陳舊褪色,即不斷髮生變化,排除;

D項錯誤:語言文字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髮生變化,關於“馬”的概念也是這樣,隨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斷更新,“馬”的概念也在不斷變化,排除。

上面幾道奇葩題

你做對了幾道?

你覺得哪道題最沒有“人性”呢?

評論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