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季風——重慶印象(爲了忘卻的紀念)

城市季風——重慶印象(為了忘卻的紀念)

season

2010-7-8 1:19

一、 方向,西南!

因為答應了朋友的邀請,幫助進行一場員工企業文化及銷售技巧培訓。2008年的2月13日,首都機場起飛,奔赴重慶。

兩個半小時,飛機終於穿破雲層,如同帷幕拉開。

重慶,由遠及近。在我的視線裡,從地圖,變為沙盤,變為放大的鳥瞰圖,變成真實的城市。

駁船,長江,立交橋,起伏的山陵,依山勢而建的高樓,潮溼的空氣,濃重的方言,一下子撲面而來。當我降落在山城的土地上,一時間,竟然還是沒有轉過神來。

取托運行李的地方,距離出閘的地方很近。遠遠的看到接我的朋友,在人群中努力搜索我的時候,我狡黠的壞笑著,享受著被等待的快樂。

童心未泯。心裡嘀咕著:為什麼不舉個大大的牌子,上面草書我的大名,在人群中揮舞,牌子下是期待焦灼的神態,那樣,豈不快哉?

拖著重重的旅行箱,決定優雅的出現在他們面前,不再考驗他們的耐心。其實,我,何嘗不急切盼望相見?不過,童心未泯。相見恨晚,見面的出人意料,讓我認識了一個重慶的奇女子,多多收穫了一段友誼。

汽車帶著我,從江北機場衝向高樓的叢林。陡坡,隨著山勢起伏的高樓,《瘋狂的石頭》裡面讓我熟識了的“棒棒兒”,揹簍,巴人,濃重的川話,不同於北方蒼涼的綠色,嬌小潑辣的川女,跌宕起伏的地勢帶著不同的景緻突兀間躍入視線,目不暇接,一個不同於內地,不同於南方沿海,不同於任何一個地方的城市……

心如赤子,坐在車的副駕駛位置上,新奇著周遭的一切。朋友一一作答,縱容著我的好奇。

穿越了那麼多的立交橋,經歷了很多很多上坡下坡類似失重的起伏,終於停在一棟高樓前。撫著異動的心臟,瞄著這個風馳電掣的女子,掂量著自己的駕齡,恨不得在她面前,把駕駛本撕掉。

重慶,首先展示給我的,是個性鮮明的女子。

二、何當共剪西窗燭,共話巴山夜雨時

是夜,燈光如晝。起伏的山城,立體的燈火。喧囂退去,躁動的心,也平靜了許多。體驗了山城的特色飲食,急切地再次融入了燈光的海。抬頭,找尋一直伴我的月亮,這是異鄉我唯一熟識的朋友。發現,它在正上方的頭頂,這是有生以來,它第一次以這個位置俯視我。是我平時行色匆匆,忽略了它的軌跡?還是,山城的月亮,原本就是這樣的路徑?我再次如赤子般,感慨於造物主的神秘莫測。

車,依然風馳電掣,燈火一下子,變成了流光溢彩。漸漸行至朝天門,嘉陵江和長江匯聚的點,若是白天,是否是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壯觀?潮溼但並不寒冷的風,撲面而來。站在如同船頭的朝天門,聽船笛長鳴,勁風獵獵,一種豪情從胸中盪漾開。讀著朝天門下石碑的銘文,重慶的歷史,在優美的駢文中,如同展開一幅恢宏的畫卷。

披一襲黑色的大衣,站於這獵獵風中,衣袂飄飄。略帶涼意的潮溼撲面而來,心中一時間,千萬種思緒堆積在心頭。漸行漸遠的輪船,悠遠的汽笛,可望而不可及的過往,人或物,此刻,百感交集,卻又蕩氣迴腸。

當年蘇軾曾赤壁懷古,而今,於我心有慼慼焉!

車一直順著沿江公路開著,從朝天門,又到了對面的路上,洪崖洞一下子就帶著強烈的衝擊力,跳到我的視線中來。

濃縮了巴渝風格的洪崖洞民俗風貌區緊靠嘉陵江,有三橫八縱十一條街道。夜色中,燈火輝煌的洪崖洞,讓人有著強烈的親近的慾望。那就是傳說中的吊腳樓麼?巴渝文化一脈相承的建築風貌,淋漓盡致的呈現眼前。它不同於北方的四合院恢宏大氣,大宅門兒“坎宅巽門”的風水佈局,房房相離、寬敞舒適的院落,“天棚魚缸石榴樹”的獨特人文景觀;不同於蘇州的園林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以花木寓意、疊石寄情;也不同於以廣州為主要體現的嶺南建築文化中的騎樓文化,商業性,實用性相得益彰;更與上海的簡約,圍合,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的中西合璧的石庫門建築風格所代表的海派文化大相徑庭……

一路也走過許多城市,風格迥異的城市風格林林總總投映在我腦海裡,不同的城市地標,書寫著一個城市的歷史。但是,獨獨這依山勢而建的吊腳樓,讓我對這個特立獨行的山城,產生了那樣莫名的情緒。

萬家燈火和氤氳的霧氣重疊在一起,這個層次感極強的城市變得朦朧虛幻又觸手可及。

三、早起的鳥兒有食吃

重慶的早晨,是被音樂叫醒的。跳“壩壩舞”阿姨和大姐們,伴著不斷吆喝的“啷個轉的嘛”“腦殼昏不昏喲”,自娛自樂開心的很!深一腳淺一腳的努力迎合著舞曲的節奏,姿勢或到位或越位並不妨礙跳舞者的熱情,舞者痴,觀者樂,重慶特色的晨曲,在跳躍的音符中,叫醒了沉睡一夜的城市。

在伸個懶腰把自己的腦袋叫醒之前,樓下的早點香味就先叫醒了自己的胃。早點攤一字排開,攤主人熱情地招呼著,就彷彿多年相識。

自持也是個行走江湖很久的“小江湖”了,見過很多地方的早點,天津的煎餅果子,鍋巴菜;北京的豆漿油條;上海的小餛飩;廣州的早茶;蘇州的冷麵……可這樣的早餐還是頭一遭遇到!

所謂的稀飯,居然是類似北方的粘稠度很高的粥。油茶,是北方面茶和“饊子”的混合體。很香,即親切又陌生的味道,即熟稔又新奇的感覺。驚喜的是小菜,各色的鹹菜,或酸或辣或麻或鹹。那堆滿小桌面的各色小菜,讓我這個異鄉人,第一次受到了這樣的視覺衝擊和味覺衝擊。不由自主地懷疑地問道:這些小菜,都是免費的麼? 和我同桌的,是《瘋狂的石頭》中那些質樸的“棒棒兒”們。他們看著我這個異鄉的丫頭,滿眼新奇的樣子,指點著我吃這吃那,還善意的提醒我,來不及可以把菜裝上吃哦!

端著熱乎乎的小碗,心裡面一下子暖洋洋的,覺得重慶人真的好溫暖哦。為了日啖荔枝三百顆,蘇東坡可以不辭長作嶺南人,為了這稀飯,小人家也可以不辭長作重慶人咯!

四、紅油翻滾納乾坤——火鍋記

夜色降臨,當我們奉行著“相信廣大人民群眾”的信條,徜徉在沸騰的街頭的時候,我們壓抑著巴普洛夫同志的條件反射原理,仔細甄別著廣大的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替我們早早做好標記的火鍋店。門前排號的大軍讓我們眼前一亮!

要得!!!就是你撒!

趕緊衝將進去,雖然於事無補,但是至少可以超過後面的人!呵呵。

經過漫長的等待和跋涉,終於坐到火鍋旁邊。看著面前的火鍋,突然間有了一種很強烈的上當受騙的感覺!!!!!

這些年扔到火鍋店裡的錢不少了,沒想到,居然沒有吃到正宗的火鍋。這種感覺就跟興高采烈的娶了個黃花閨女,結婚第二天上街,忽然竄將出來一個孩子,攔腰將其抱住苦苦喊娘一樣的錯愕和憤慨!

河北這裡吃火鍋,好像是北方的涮羊肉和重慶的火鍋的結合體。從來就沒有吃過用麻油當涮料的。而且,這鍋中的料,怎麼看怎麼跟我以前吃過的所謂正宗重慶火鍋貌合神離的樣子。

同行的“風馳電掣”的姐姐給我解釋,這裡啊,門道很多。有三分油七分水,有七分油三分水之分。還有很多很多的講究。

來重慶,第一次吃黃喉,第一次吃“耗兒魚”,喝了當地的山城啤酒,第一次經歷了山城的跌宕起伏的城市文化……

霧都,山城,民國時期的首都,巴蜀文化,豐都鬼城,渣滓洞,樂山大佛……乃至新景三峽

這是個一筆寫不完的城市,是個宜居且節奏緩慢的城市,推門望山,俯首是活水,它和成都不同,同是巴蜀文化,卻多了些霸氣在裡面。成都人和重慶人,彼此一直傾軋,互不感冒,但是,這兩個截然不同卻又藕斷絲連的城市,一直也是彼此文化中不能迴避的交集。

此去經年,物是人非,這篇遊記,今天,才將其續寫完。轉眼,時光已經走過了兩年。那是2008年的2月13日到達的重慶,那個情人節,在重慶度過。在解放碑,我和風馳電掣的姐姐,還有那個培訓公司的幹練女經理,見縫插針的一起迅速購物,為了幫助那個苦苦賣花的女孩兒,我買了三枝玫瑰花。它綻放在培訓會議室裡,直到我講完培訓課程,離開重慶,它還在綻放,直到凋零……

生命中,為了忘卻的紀念。重慶,此生去過一次,再不會去了。在我的城市季風裡,這是場不會再現的颶風,這一生,究竟會走過多少城市呢?小時候,看著三毛的文字,想著萬水千山走遍,那一顆一直都飄泊流浪的心啊,在漸漸長大的歲月裡,變得堅硬,堅強!

萬水千山走遍,中國的版圖,我要用自己的腳去丈量……

初稿 2008年3月

補記 2010年7月

曹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