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法顯,東晉名僧,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堯都)人,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法顯塑像

法顯本姓龔,他本來有三個哥哥,但是都沒有養活,所以從小就把他送去廟裡做了小和尚,希望在佛法的庇護下他能健康的成長。法顯果然沒有步哥哥的後塵,在寺中成長為一個精通佛法、一心向佛的僧人。

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臨汾法顯紀念館

法顯所處的東晉正式佛教迅速發展的時代,和印度佛教不同,佛教傳入中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印度的和尚沒有私人財產,生活全靠施捨,而當時中國的和尚不但有香火供奉,還有田產,有田產還不算,還不用上稅,所以過度的物質使當時的僧侶異常腐敗。然而東晉並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它與十六國並存,東晉內部本身也四分五裂、風雨飄零、山河破碎。當時的百姓更是生活困苦,生活難以為繼,很多寺廟更是乘機侵吞田產,放高利貸。

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臨汾法顯紀念館正殿

法顯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和幾個僧人一起在田裡收稻子,來了一夥吃不上飯的饑民搶他們。其他的和尚都嚇得躲進寺院,只有法顯平靜的對搶劫的饑民說:“你們如果餓了,就隨便拿吧!只是你們現在這樣貧窮,正因為過去不佈施所致。如果不搶奪人糧,恐怕來世會更窮。貧道真為你們擔憂啊!”說完,他也從容的走回寺院,而那些搶糧的人被他感化,四散而去了。

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臨汾市法顯故里碑刻

這個故事雖然是說法顯慈悲的佛性,但是也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到法顯六十五歲已經成為德高望重的高僧時,很多僧侶的奢靡之風缺愈演愈烈,法顯深刻為佛法擔憂,這樣下去佛教將僅存廟宇和雕像,而佛法不存,法顯認為這是因為佛家的物質方面發展太快,而與之相對的佛家典籍,特別是相關的戒律經典不足。

於是,忍無可忍的法顯以六十五的高齡決定去西天取經,沒錯,和西遊記一樣,但是他比唐僧還早200多年,是中國第一位遠去天竺取經的僧人。他找了幾位同樣願景的僧人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沿著絲綢之路遊歷了天竺三十餘國,終於到了當時的佛教聖地達摩竭提國巴連弗邑,法顯在那一住三年,學習梵語,翻譯佛經,與法顯同去的僧人或亡或留,歷經十三年回到中國的法顯只剩隻身一人。這時的法顯已經七十八歲,法顯到圓寂前共翻譯了經典六部六十三卷,計一萬多言,還寫下了不朽鉅著《佛國記》。

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佛國記英譯版

法顯不僅僅影響了後世的佛教,他寫的《佛國記》更是補充了印度的歷史,因為印度沒有像中國一樣紀錄歷史的習慣,之後印度的歷史大量參考了法顯的《佛國記》。

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法顯紀念館內景

人一定要有夢想才有啟發與生俱來的無限能量,年過花甲的法顯為了實現重整中華佛教,完成了穿行亞洲大陸又經南洋海路歸國的大旅行的驚人壯舉,在大多人開始想不起自己志向的年紀學會了梵語,而我十六歲的時候在家吹著空調都背不會單詞,真是讓人慚愧。

但是法顯身體力行的告訴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臨汾映像·西天取經第一人原來不是唐僧,而是臨汾人,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