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中秋」遊子話中秋:明月升處是故鄉

「我們的節日·中秋」遊子話中秋:明月升處是故鄉

 古再麗努爾教孩子們用超輕黏土做月餅。

天山網訊(記者王娜 王晶晶攝影報道)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中秋回家已非每個人的唯一選擇,有人熱切期盼回家吃頓團圓飯,有人卻為了夢想留在他鄉,每一個不能團聚的背後都有一個溫馨的正能量故事。

為給一群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把黏土揉圓,再輕輕按扁,想象一下你們吃的月餅長啥樣?”9月21日,中秋節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烏魯木齊市第十三幼兒園,古再麗努爾 · 阿布都瓦依提給孩子們上了一節中秋節主題班課。

講完中秋節的來歷,古再麗努爾帶著孩子們用超輕黏土做彩色月餅。月餅完成後,她又教孩子們把自己做的月餅黏在一張彩色卡紙上,放學後帶回家送給父母。“通過這種教學,能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瞭解中秋節的習俗,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孝敬父母。”古再麗努爾說。

古再麗努爾來自巴楚縣阿克薩克馬熱勒鄉,25歲的她是一名村級幼兒園的園長。10余天前,她從家鄉來到烏魯木齊市第十三幼兒園掛職交流學習。

短短10余天,古再麗努爾的筆記本上寫了很多心得:論硬件,這裡幼兒園的教師自制教具的能力很強,我們村幼兒園需要加強;教師和保育員之間的無縫對接,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得到了更好的照顧和啟發,我們村幼兒園需要改變……

工作之餘,古再麗努爾每天都會和女兒視頻通話,而女兒總是問她什麼時候回家過節。“中秋節假期時間太緊張不能回家過節,我心裡很愧疚,但能換來一群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我覺得這份犧牲很值得。”古再麗努爾說,這個不回家的中秋節將是她此生最難忘的一個。

年輕人當灑脫 佳節在外不憂傷

同樣是25歲,庫爾勒男孩李洋正在北京,為了成為某知名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而拼搏。

李洋,2017年6月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科技大學。畢業前夕,他參加了春季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可惜以5分之差落榜。他曾想找工作就此安定下來,但讀博、走科研路的夢想之火仍然在心底熊熊燃燒,思考再三他決定到北京全職考博。

選擇到北京租房考博,李洋說這是為了更好地激勵自己奮發圖強,“如果在家裡複習,生活過得太安逸,就會失去鬥志。在北京,複習資料多而且容易買到,還能接觸到目標院校的師哥師姐,瞭解導師的課題,離夢想實現更進一步。”

全職考博的決定得到父母的支持,率性灑脫的李洋便沒有顧慮,在某科研院所附近租到一間便宜的房子,於酷熱的8月從家鄉飛到北京投入書海中。

到2018年的中秋節,李洋剛在北京落腳一個多月,生活過得很簡單,白天他基本都會窩在房間裡複習,到了飯點自己動手做飯,學累了會到附近走走,或者研究菜譜調節生活。

李洋住在北京的六環外,想去熱鬧的市區,坐地鐵單趟得一個多小時,花費的時間成本太高;另外為了節約生活費,他基本不出遠門。中秋節近在眼前,李洋像平時一樣,心中裝著對父母和家的思念,繼續為讀博夢奮鬥。他說,年輕人當灑脫,中秋在外不必憂傷,畢竟明月升處是故鄉。

與良師益友共度佳節是一大樂事

北京人宋子琪的足跡與李洋恰恰相反,為學習中醫,她從北京來到新疆。

宋子琪出生於1980年代初期,大學時學的專業屬於理工科,畢業後到英國讀了2年研究生,回國後就職於北京的一家央企,薪水高升職前景看好。然而2017年初,她卻毅然辭職學習中醫,決心將來做一名中醫科醫生。

宋子琪說,促使她學中醫有兩件事。

在英國留學時有天晚上,宋子琪的右眼突然紅腫,接著導致右邊臉也連帶著腫了起來。合住的人中有位老中醫,她在宋子琪眼角處紮了一針擠出一小滴血,前後不到一分鐘的治療,就解除了宋子琪的病痛。

2016年,宋子琪的一位被哮喘折磨多年的親人,經過武警新疆邊防總隊醫院副院長、中醫科主任王允若的3次治療,奇蹟般地痊癒了。

2017年5月,宋子琪來到烏魯木齊市跟隨王允若學中醫,從背方子、認草藥、記穴位等基本功開始,一步一步紮實走過。她自知起步晚,就加班加點地學習,目前已經能快速、準確地施針了。

在2018年的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宋子琪的實踐技能考試成績優異,醫學綜合筆試成績雖然還沒公佈,但自測的結果也很理想。宋子琪說,學習中醫後才發現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她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有一天自己會夢想成真。

中秋節不能回家,宋子琪略有遺憾,但新疆的親朋好友為她送來很多節日祝福,邀她共度佳節。“有失更有得,在新疆與良師益友共度佳節也是人生中一大樂事。”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