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軟體業務收入超1873億元 年均增速42%

大眾網青島9月27日訊(記者 王悅音)27日,青島市政府組織召開全市深入開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推進大會,總結一年來青島市軟件名城試點城市創建成果與經驗,部署下步創建推進工作。會議介紹,全市軟件業務收入從2009年的113.1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873.6億元,年均增速達到42%。

大會上,青島市經濟信息化委作了題為“突出重點 協力推進 高標準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的工作報告,彙報了青島市開展中國軟件名城試點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情況,以及下步推進思路和措施。

近年來,青島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創新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軟件業務收入從2009年的113.1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873.6億元,年均增速達到42%;海爾、海信、軟控股份入選2018中國軟件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東軟載波、鼎信通訊、海爾科技、海信網絡科技、軟控股份多次入選國家規劃佈局內重點軟件企業;培育領軍、高成長軟件企業120家;上市(掛牌)涉軟企業84家。

目前,海爾COSMOPlat已集聚1000多個工業APP,構建了從交互到研發製造到物流售後全價值鏈的大規模定製APP集群,已複製到12個行業3.5萬家企業;酷特雲藍已簽約20個行業的70家企業;容商天下C2P工業雲PaaS平臺註冊用戶過萬家,已生成分發千餘個工業APP;在華為企業雲、中軟國際雲平臺上雲的本地工業軟件研發企業達400餘家。在智能家電、軌道交通、高端裝備、通信設備、專用機械、儀器儀表等領域大力發展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湧現出海爾、海信、酷特、寶佳自動化、軟控股份、雙星、容大高科等一批智能製造解決方案提供商,為智能製造產業賦能。

貫徹落實國家扶持軟件產業發展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先後出臺了《關於促進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關於加快培育提升“五名” 高標準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助力產業發展;“千萬平米”軟件產業園區累計竣工646萬平方米,產業載體面積比2009年擴大11倍;列統涉軟企業數量近1700家;雲計算和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佈局。集成電路產業突破發展,目前全市在建、已簽約、達成合作意向集成電路產業項目23個,計劃總投資額過1500億元。

成功舉辦四屆青島國際軟博會、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促成微軟、華為、中興、騰訊、百度、曠視科技、中軟國際等多個合作項目簽約落地。我市軟件產品在智能交通、輪胎製造管控、電力載波通信、農村信息化、智慧醫療等領域,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前列。

張德平在總結講話中,就深入推進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軟件“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推進城市發展再上新臺階,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二是要認清新形勢,增強緊迫感。要緊抓國家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等戰略機遇,發揮青島市智能製造優勢,借力上合峰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加快核心技術創新,深化融合應用,增強創新活力,打造特色優勢軟件產業,通過軟件名城創建,加速產業發展,縮小與先進城市的差距,早日建成中國軟件名城。三是要突出重點,協力合作。突出企業主體。參會企業要勇於突破,對標華為、阿里、騰訊等軟件信息和互聯網大企業找差距,實現創新發展、快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突出特色優勢。依託青島雄厚的製造業基礎,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發展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和系統集成服務等。認真貫徹落實創城實施意見,高水平完成創建任務。突出部門聯動。市名城創建領導小組要加強部省市工作協同聯動,按照政府文件重點任務分解,強化區市及企業聯動,政府部門之間的互動,深化“放管服”,用好用足國家和本市相關產業政策,協力推進青島軟件產業發展和中國軟件名城創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