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到了,懺悔那些年我們對寶寶撒過的謊……

兒童節要到了,葡樂安向天下所有的寶寶們送上最真誠的祝願,特別是我們身邊還在忍受病痛的寶寶,並趁此機會懺悔一下,那些年,我們對寶寶們撒過的謊……

謊言一

走,媽媽帶你出去玩……

真相:

女兒免疫力低,經常生病,有次她發燒,扁桃體發炎,需要打針,她哭的死去活來,沒辦法只能騙她說是去玩,結果卻被我們帶去了輸液室打針了。

當我按住她的頭部協助醫生打針時,看到她求助無奈的眼神,我的心都快碎了:真不該這麼騙你的,打點滴的兩小時她一直處於憤怒狀態,不怎麼說話眼淚汪汪的特別委屈。

回去的路上,她做了一個動作讓我很驚訝,她對著我說:“打媽媽。”而且回去那一天,她沒再開口叫過媽媽。

兒童節到了,懺悔那些年我們對寶寶撒過的謊……

謊言二

咦,寶寶手上有條蟲蟲,阿姨幫你拿下來吧!

真相:

兒子是過敏體質,一個不小心就成了過敏性咳嗽,看他咳的那麼厲害,只能去醫院打點滴。有次去了醫院怎麼也不願意打針,還好護士見慣了這個場面,哄著打上了針。

這是在病房裡護士阿姨們常用的哄寶名言,同類的還有“阿姨給你畫個手錶”“手怎麼了,快讓阿姨看看”等等等等,當然,看完蟲蟲之後,大多數寶寶一臉委屈的掛著淚珠兒(你們都是壞銀5555)

兒童節到了,懺悔那些年我們對寶寶撒過的謊……

謊言三

寶寶真聽話,來這兒的小朋友你最堅強了,待會兒給你們老師打電話,讓他給你獎勵“小紅花”啊!

真相:

每個寶寶都是“最聽話的”,每個寶寶都是“最勇敢的”,每個寶寶都是“最堅強的”——叔叔阿姨們,你們是不是都自學了“幼兒心理學”?

對於已經上幼兒園或者小學的寶寶,集體榮譽感是很強,老師的“小紅花”可能比任何一句安慰都管用!聽到這樣的鼓勵,往往更有勇氣克服緊張情緒,接受打針、抽血等操作。(最好讓家長跟老師溝通一下,否則上學得不到小紅花,寶寶會失望的

謊言四:

只要你不哭,想買什麼玩具都買,吃什麼都行!

真相:

帶侄女打針對她說:“寶貝,有點疼,不過不哭請你吃冰激凌”。她爽快答應了,她默默看護士把針扎進又拔出來。

突然把頭扭過來,嘴唇哆嗦著,眼睛慢慢的爬滿了眼淚:“姑姑,我想吃冰激凌,想再忍會,可實在是太疼了...…”

雖然有些家長做到了信守承諾,但還是有一大部分家長哄哄就算了。

兒童節到了,懺悔那些年我們對寶寶撒過的謊……

面對寶寶們單純無辜的小眼神,爸爸媽媽和護士阿姨們面不改色地口出謊言,其實內心也是有一丟丟內疚的……不過,為了寶寶們的健康,也只能當那個“壞蛋”了,希望那個小小的善意的謊言,沒有影響寶寶們到從此懷疑人生……

兒童節到了,懺悔那些年我們對寶寶撒過的謊……

那麼面對孩子不願去醫院不願打針的情況時,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1、轉移孩子注意力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在遇到孩子抗拒哭鬧時,我們可以選擇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譬如跟她玩遊戲,或者拿玩具轉移她的注意力,年齡再大一點,可以再用另外的方式。

2.提前給孩子打“心理預防針”

在去醫院前,提前告訴孩子我們即將去的地方是哪,去那做什麼,提前預知一件事會大大減少孩子的恐懼。害怕指數也會降低。

兒童節到了,懺悔那些年我們對寶寶撒過的謊……

提前給寶寶看一些打針相關的視頻,看救護車,大概的模擬醫院給寶寶打針場景,或者給她講寶寶生病的相關故事。

4.植入獎勵,拉遠孩子想象力

在出門前提前給孩子植入獎勵式概念,舉例:等會打完針,我們去動物園玩玩吧。不用很刻意的強調說打完針媽媽就帶你去幹嘛幹嘛。

只是植入這樣一個概念,告訴她我們打完針會去做某件事,把她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拉到其他的地方。這樣比你強硬帶去醫院反應會小很多。

不過,說出來就要做到!不然寶寶下次不僅不會聽,還覺得爸爸媽媽是騙子,說話不算話。

兒童節到了,懺悔那些年我們對寶寶撒過的謊……

5.打針的時候數數

這個對於大點的孩子,媽媽也可以試用一下,數數也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降低疼痛指數。一般孩子還沒數到10就結束了。

孩子雖小,也有自己的感情,打針是小事,但用傷害孩子心理的方式去欺騙孩子可就不是小事了,家長沒有保護好寶寶的健康,寶寶已經很難受了,千萬不要去傷孩子的心了~

最後,希望疾病早早“滾蛋”!祝願天下所有的寶寶們快樂相伴,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